照片为证!在北京拍到天津117大厦是怎么做到的?

10月下旬的某天,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申然,从河北廊坊用相机拍到了距离65公里外的北京中国尊日落悬日的壮观照片。


申然从河北廊坊拍到的北京中国尊日落悬日


而几天后的11月4日,北京昌平风光摄影师李源竟从位于北京门头沟区的定都阁,清楚“看到”了直线距离127公里外的天津高银117大厦,中间直接跨越了廊坊。网友纷纷直呼“很牛!第一次看京津合照”“有点帅,还有点厉害”“最美丽的风景线”“妥妥的大片”......


李源拍摄于11月4日早上6:31


就在12月15日,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召开的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线上新闻发布会上,一组数据为“大片”的频现提供了证据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继2021年,三地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迈入‘30+’阶段;2022年以来,三地PM2.5平均浓度继续同比下降,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到60%以上;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减少、优良天数大幅增加。”


三地协同,实现1+1+1>3


“以前根本没有想过,从北京能够直接看到天津的高楼。”作为一名从事城市风光摄影8年的爱好者,李源很喜欢记录城市的一些发展瞬间,在他眼里,“这两年,北京、天津还有河北的空气质量真的改善明显。”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凝聚1+1+1>3的协同合力,大气污染防治按下“加速键”。


2022年,三地连续第六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共同提升重污染应急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一年,区域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北京市完成山区2.1万户居民煤改电、核心区72座燃油锅炉基本清零,天津市平原地区实现散煤基本清零、完成41台3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改造或关停,河北省承德、秦皇岛完成10.98万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梁文玥说道。


“两年来,天津市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2021年全市一共有7个重污染天气,比2013年累计减少了42天,降幅将近9成。”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王文美介绍。


“加强与京津两地协作,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截至目前,全省所有设区市均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之外,全省空气质量实现2013年以来历史最好水平。”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副处长侯冬利说。


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冬奥蓝”得到国际国内社会一致好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区域结出硕果。


“我们风光摄影爱好者喜欢在没有雾霾的天气去拍摄,能够把城市拍得更透彻一些。”李源告诉记者,“在以前的冬天,一个月仅有几天空气质量达标;而现在,太能出片了。”


在京津冀三地的共同努力下,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画卷逐步铺展开来,生态环境协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不久前的一天,天气极佳。当初生的朝阳一跃从地平线腾起时,李源欣喜地看到,日出时分,天津的高楼竟然能在自己视野里看见。“我就想着拍一张照片,让北京的建筑和天津的建筑在画幅里,实现京津冀三地同框。”谈及当时的拍摄灵感,李源介绍说。


瓣瓣同心,深化联建联防联治机制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2019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形象比喻阐明三地关系。


建立“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协同治污”的协同机制,三地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领域之一,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梁文玥介绍,进入“十四五”时期,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成立了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签署了新一轮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向纵深发展。


“通州区是北京唯一一个与天津、河北都接壤的行政区,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既责无旁贷,也得天独厚。”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徐晓云介绍,三地顺利签订并实施《通宝唐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框架协议》,通武廊系列合作持续深化。多次召开区域联防联控工作联席会,强化重污染应急联动,协力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


“冬天我比较喜欢去崇礼滑雪,前些年,出北京进入张家口地界,会明显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烧煤的味道。而近两年再去崇礼,就闻不到了。”李源讲述着记忆中的变化。


从治气、治水延展到生态环境领域的多方面,三地携手,推进协作机制越来越完善。


梁文玥介绍,京津冀三地的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均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且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我们身在其中,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空气越来越好了,河流越来越清了。”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李志军倍感欣慰地说。


2022年,三地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京冀两地政府签订新一轮密云水库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津冀两地政府也即将签订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第三期)。


多年来,京津冀三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的重要生态保障,“2021年,白洋淀实现Ⅲ类水质的历史性突破。今年以来淀区水质巩固保持Ⅲ类并持续改善,中华鳑鮍鱼重现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到248种,比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42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王佳说。


咬定青山,谱写生态环保协同新篇章


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是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仍需久久为功。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作出了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进一步减少。


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启了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新征程。一盘棋,一体化,一张蓝图干到底。


“咬定青山不放松,完善生态环保协同长效机制。”梁文玥表示,今年,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制定京津冀地区环评会商办法,明确会商的范围、各方责任、程序等,进一步完善区域环评会商机制。


“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北京市通州区、延庆区等与河北省廊坊市、张家口市,天津市武清区、滨海新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唐山市等开展联动或联合执法,实现一地吹哨、三地响应,共同打击交界地区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梁文玥说。


作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区域之一,京津冀三地围绕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持续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三地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比例分别达到26%、23%、25%,均超额完成国家任务目标。


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三地多措并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北京市密云区和通州区、河北省保定市入选国家第一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各具特色的气候投融资路径。


“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将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围绕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联动执法等领域,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迈向更高水平,推动区域协同绿色高质量发展。”发布会最后,梁文玥这样说道。


“我们拍城市风光主要是靠‘老天赏饭’,需要天气好,再者是找好机位,像火烧云、闪电等这些比较好的天象,都得在空气质量较好的情况下才能拍摄。”李源将“天儿好”视作是他们最好的福利,“去年冬天和今年冬天,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可以拍摄,拍摄窗口期非常多,再也不担心会错失‘良机’了。”


版权声明:本文照片系摄影师版权图片,禁止转载、使用。如需转载,请与照片版权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报无关。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周亚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天津   白洋淀   北京   通州区   廊坊   天津市   河北省   空气质量   北京市   河北   生态环境   机制   生态   大厦   区域   天气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