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何处觅“青山”


湘阴何处觅“青山”

张一湖


图上为青山仙坛岭,下方为青山舍。


刘杰,左学斌,在青山高处,沿山开路,点化神奇,建成“青山舍”一处,正对湘阴县最高点——青山仙坛岭。


一、“青山”与“青草山”

在湘阴,说起“青山”,人们的思想便会直奔“青山岛”而去。然而,最近以来,在提起“青山”的时候,渐渐开始有人发问:你说的是哪个“青山”?

那么,湘阴究竟有几个“青山”?

湘阴青山处处有,但作为正式地名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横岭湖中的“青山”(又名“青山岛”),一个是位于金龙镇境内的“青山”。

先说说横岭湖中的青山。古时,有洞庭、青草二湖,以磊石山、琴基望(又称“琴棋望”)为界,北为洞庭湖,南为青草湖。青草湖内有山,名青草山。青草山又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称为“上青山”、“中青山”、“下青山”。琴基望即位于上青山北端。所以,青草湖中的“青山”本名“青草山”,人们简称其为“青山”。青草山所处位置,正当湘资沅澧四水出口交汇处,是由四条江河冲积而成的沙土洲岛,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山”。

湘阴县金龙镇境内的青山则是真正意义的山,而且是现今湘阴县境内最高的山。青山顶峰海拔552.4米,为湘阴县最高峰。


二、历史记载中的青山

历史上,青山就是湘阴名山。明朝嘉靖年间,时任湘阴知县张灯编纂《湘阴县志》(即《嘉靖湘阴县志》),就纪录了青山:


青山,在县治南三十里,高五里,即仙坛岭。其峰青秀,故名。[①]


清朝时,由康熙帝下旨,从康熙朝开始修纂,经雍正、乾隆共历三朝修纂而成地理巨著《钦定大清一统志》在其卷二百七十五“长沙府图”中,共标注了湘阴县境内五座山,分别是:青山、白鹤山(现属汨罗)、金鸡山、神鼎山(现属汨罗)、黄陵山(如图),可见,青山乃是湘阴“五大名山”之一。《一统志》介绍青山称:


青山,在湘阴县南三十里,其峰青秀,一名仙坛岭,上有霞峰台、胡鼻岩及龙潭诸胜。[②]


左宗棠最推崇的清朝初期地理学家顾祖禹在其著名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中也记载了湘阴青山:“又青山,亦在县南三十里,一名仙台岭。上有霞峰台、胡鼻岩及龙潭诸胜。”

从以上三处记载,可以知道“青山”一名的缘由和青山的大概特征:

第一,青山因为其山峰特为青秀,故名青山。青者,山色葱郁;秀者,高也,高出群峰而为秀。

第二,青山在湘阴县城南面,距离湘阴县城约三十里,其高五里,即从山脚到山峰有五里的路程。

第三,青山的主峰又名仙坛岭。仙坛岭上有霞峰台、胡鼻岩和龙潭等风景名胜。


图表 1《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七十五,长沙府图。


清朝乾隆、嘉庆两朝时,湘阴都纂有县志,分别称作《乾隆湘阴县志》和《嘉庆湘阴县志》。两志对于青山的记载更为详细:

《乾隆湘阴县志》载称:


青山,在县南三十里,高五里,即仙坛岭。山色比诸峰特秀。中有石壁,书“杨鼎峰读书处”六大字。南有胡鼻岩、龙潭,上有霞峰台,皆祷雨处。[③]


图表 2 《乾隆湘阴县志》,卷之一,地舆图,青山、仙坛岭。


《嘉庆湘阴县志》载称:


青山,县东南四十里,即仙坛岭。从浴池发脉,接低夯岭,直上胡鼻岩,层峦叠嶂,一路逶迤而来,山色比诸峰特秀,多巨石,如大小牯牛石、大小斗篷石、猴子石、鹰嘴石,宛肖其形。石壁书“杨鼎峰读书处”六大字,上有龙潭、霞峰台,皆祷雨处。山顶有回龙寺,明万历间生员左天民捐香火田六斗。[④]


上述两《志》的记载,使得人们对于青山的认识更加清晰了。青山上的仙坛岭和龙潭,原是古人求雨祭祀的地方,因为这里最高,离天最近。“仙坛”即“祭坛”。青山上有石壁,石壁书“杨鼎峰读书处”六个大字(油然使人想起今鹅形山山壁上伏煌曙老先生亲书的巨大“鵞”字)。《嘉庆志》又点出,青山山顶(仙坛岭)上有一座回龙寺,明朝万历年间的秀才左天民捐献了六斗田,作为回龙寺的香火田。“明万历”,说明回龙寺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存在了,可见是一座相当古老的寺庙。杨姓是青山地方土著氏族,左姓即左家塅左氏。

现在,仙坛岭上只剩下“青山庵”的旧址,而“回龙寺”似乎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或者是在清朝期间,回龙寺被改成了青山庵吧。

三、左宗棠与青山

民族英雄、晚晴重臣左宗棠对青山也情有独钟,并留下了关于青山的珍贵记载。

道光二十一年,一直漂流在外的左宗棠定计回归故乡湘阴定居。他首先把目光投向了距离他出生地左家塅约十里之遥的青山。左宗棠在给恩师贺熙龄先生的信里讲述了这件事情。他说:


去冬归家时,即拟营一险僻之处,为他日保全宗族亲党计。近得乡间诸昆书云,得一山于湘阴、长沙交壤之间,去先世敝居十馀里而近,其中群峰错互,山谷深邃,即方志所谓青山者也。[⑤]


图表 3《嘉庆湘阴县志》卷之二,地舆图,南乡图,青山、仙坛岭


后来,机缘巧合,左宗棠在巡山村柳家冲买地,置柳庄。但他仍然希望他的恩师贺熙龄先生能够住到湘阴来,他写信给老师,又详细介绍了青山的情况:


青山随地异名,自胡壁寨、高卡岭、低卡岭、吴家大山一带,直至省城北三十五里之下泥港皆是。山长可百馀里,高可二三里,阔不及十里,无支阜别峰互凑,故不及玉池以西诸山之雄厚包裹周密也。……青山一带,宗棠雅志所不取,盖距大路太近,而山势亦太单耳。顾又思之:山势单,则无幽阻复绝之妙;然亦惟其单也,陡起陡落,无与我共险之人。现在山顶有田之处,率止零星数家,人迹罕到,纵有修筑工程,为力亦易。兼之地小则藏人亦少,人心易齐;地小则须人亦少,人力易集。木石则随地皆兵,动静则纤发毕见。……盖贼由岳州而来者,必水陆分道而进,其志必在省城;自长沙而下者必争鼎、岳为门户,中间通都大邑,可攘夺者多利在卷甲速趋,中途劫掠,非其所急。我既凭高结寨,不事张皇显与为敌,是我无害于贼,贼无所忌于我,亦无所利于我也。使贼而不知踪迹之所在,必结队而过,可以幸安。纵其诇而知之,我之备御甚设,彼知仰攻之难,又得不偿劳,亦且委而去之矣。[⑥]


据左宗棠记载,青山在湘阴、长沙交界处,山长“百余里”,胡壁寨、高卡岭(又叫高华岭)、低卡岭(低华岭)等处(包括现在鹅形山地方)都属于青山。

左宗棠是天生的军事家,他之所以对青山情有独钟,主要是基于防御的考虑。他预料天下大乱将至,而青山山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人户稀少,民情不复杂,山下“近地杨、吴、周、谭、刘、廖诸家,皆系老著”[⑦] 而左家塅距离此处不过十余里,一旦有事,左氏族人尽可上山为守。

当然,左宗棠也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他从来不会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选择青山一带置业安家,同样想着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意图。他在给恩师贺熙龄的信中说:


田可区,材可爨,薯蓣可保岁,园可桑,山可竹,羊可牧,数年而后,其遂从山泽之氓优游此间矣。昔孙夏峰先生当明末造,入易州五公山,从者数千百人,皆衣冠礼乐之士,部署诸人,量才分守,干戈扰攘,有太平揖让之风焉。[⑧]


隐居深山,“保全宗族亲党”,追随者成千上百,志趣高洁的衣冠礼乐之士,一起舞文弄墨,畅叙幽情,又分派众人防守要隘,抵御外来入侵,大家自给自足,礼让淳朴……这不就是桃园仙境么?这不就是左宗棠理想的政治国度么?几句话,就彻底暴露了左宗棠的“政治野心”!

四、今日青山及“青山舍”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青山上成立了青山村。如今青山村又被并入了燎原村,属金龙镇管辖。青山顶峰仙坛岭南面山脚下,有一处很深的山谷,山谷里建了一座水库,名叫“常家洞水库”。山谷的南面,约莫三四百米的距离内,有七八座山间的房子(都是土坯房),沿着弯曲的山麓,错落分布。这一排房屋,就是湘阴最高的民居。其中最“宽大”的是原青山小学。现在,校舍还相当完整,只是早已没有了琅琅的书声和嘈杂的欢闹。校舍很安静、很安静,仿佛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又仿佛是在等待,等待着它早就知道了一个结果。

从青山学校校舍向东数十百米,有一个清新雅致而又焕然一新的小院落,这就是刘杰、左学斌开办的“青山舍”。刘杰出于左宗棠所说的“刘姓老著”,左学斌正是左家塅族人,也算是左公左宗棠的后人。

青山,是一部历史悠久的书,书中写满了历朝历代的章节,而刘杰、左学斌正在将一个题为“青山舍”的章节写进这部书中。现在,他们刚刚写了个开头,各种素材、情节正纷纷汇集,可以期待,在湘阴的最高处,他们一定能够写出一篇上佳的作品,以此增焕青山的历史。而青山,则将继续以其特有的青秀,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2022年12月16日。




[①] 明·张灯《嘉靖湘阴县志》,提封,山。

[②]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七十六,长沙府,山川。

[③] 清·陈钟理《乾隆湘阴县志》卷之五,山川。

[④] 清·阎肇烺等《嘉庆湘阴县志》卷之六,山川。

[⑤] 刘泱泱主编《左宗棠全集》10.书信一. 第25页

[⑥] 刘泱泱主编《左宗棠全集》10.书信一. 第57页

[⑦] 刘泱泱主编《左宗棠全集》10.书信一. 第57页

[⑧] 刘泱泱主编《左宗棠全集》10.书信一. 第25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湘阴   青山   湘阴县   嘉庆   龙潭   山川   乾隆   县志   长沙   青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