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李猫”的李义府,得到武则天重用,卖官鬻狱、贪财好色

显庆元年,大理寺新关押了一个死囚,一个美丽绝伦的少数民族女子。李义府得知后,强令大理寺丞毕正义采取非法手段,将女囚释放,该女子出狱后便做了李义府的小妾。后来释放死囚的事被朝廷发觉,为了杀人灭口,李义府硬是逼着这位大理寺丞自杀了。

李义府下狱以后,人们看到从他府上逃出来的女子个个花姿俏丽,分不出谁是妻妾谁是奴婢。

这是唐朝中书省办公的地方。在警卫森严的皇宫禁地,这里是所有有志仕进的人既敬畏又向往的地方。中书省长官就是通常被称为右相的中书令,中书令官居二品,掌朝政大权;中书令手下有两名侍郎,官居三品,再其下,是六名负责起草文书的五品官中书舍人。人称“李猫”的李义府便是其中一员。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中书舍人,可李义府已经很知足了。他出身微贱,父亲担任过的最大的官职便是西蜀之地一个小小县令的秘书,如果这也能叫官职的话。李义府幼年读了些书,加上他天资聪颖,年纪不大便以一手漂亮的文章闻名遐迩。时逢李大亮为剑南巡察大使路过其地,看过他的文章后赞不绝口,并上表向皇帝举荐。不久,李义府受诏入长安,在朝廷当差。这对李义府来说,也算得上是一步登天了。

李义府生就的一副笑脸使他显得格外温和,他从来不与人翻脸,对谁都是笑脸相迎。与他共事的大臣见他如此憨厚谦和,都非常敬重他。由于人缘好,李义府很快便受人举荐当了太子舍人。在东宫,李义府又施展他的写作才能,为太子献上一篇洋溢着忠诚刚正之气的长篇箴文。一时间天下晓谕,忠直之士无不交口传颂,而奸佞之臣则为之自惭形秽。不久,高宗即位,李义府改任中书舍人。不用说,那位东宫主人便是现在的唐高宗。

至此,李义府的官运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从平民到当朝五品,他还有什么不称心的呢。

世间不幸往往是由于平地起风波。李义府以其谦和的笑脸为几乎所有的文武大臣所喜爱,偏偏为皇帝国戚长孙无忌所不容。长孙无忌说李义府笑里藏刀,外柔内奸,是只“人猫”。李义府从此便得了一个“李猫”的雅号。

长孙无忌对李义府的厌恶竟到了势不两立的程度,终于搞得高宗不得不答应将李义府贬回老家去当县官。敕令未下,李义府通过耳目探得了这一消息,他心急如焚,慌忙将门人杜元纪找来。这位半路出家的阴阳先生杜元纪,据说还是个神算。

杜元纪煞有介事地盯着李义府的脸看了半天,最后写下“立止戈昌”四个字,走了。

当时正是永徽六年,对于唐室宫廷这不算是一个平静的年代。朝中因立武昭仪的事正争得不可开交。文武大臣出于维护朝纲,坚决反对高宗废王皇后立武氏。而高宗此时迷恋武则天正在如胶似漆的时刻,他恨不得把祖宗之业都交给她。恨只恨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他。

李义府是个精明的人,况且要悟出这四个字的玄机并不难。止戈者,武也,立止戈昌,不就是“立武就昌”嘛!李义府茅塞顿开,当晚,他以替人值勤为借口,于深夜潜入内宫,向高宗进言,说废王皇后立武昭仪是百万臣民的心愿。高宗听了,心中无比畅快,当下厚赏李义府,将他谪居外任的事也从此再没提起过。

数日后,王皇后被废,武则天被立为皇后。李义府自然也如杜元纪所预言的那样,从此加官进爵,平步青云。

到了高宗龙朔三年三月,李义府早已是右相了。一天,沉默八年之久的杜元纪突然提出要给李义府看相。李义府春风得意,欣然允诺。

杜元纪像上次一样盯着李义府看了大半晌后,却一言不发,李义府心里着了慌,忙催问缘由,杜元纪这才说:“先生之相有狱气,不日将有牢狱之灾。”

杜元纪不愧为神算,他又一次言中。一个月后,李义府锒铛入狱。

李义府的入狱肯定是事出有因的。杜元纪为李义府看过相后,李义府心里七上八下乱了阵脚,想起八年前那次看相,尽管无法想象会有什么不测之祸,但又不敢相信这位神算的预言,他连忙向杜元纪请教免灾之法,杜元纪告诉他说:

“你只需将蓄积的钱财拿出二千万散发即可。”

要说拿出几千万块钱,这在其他任何人可能简直不可思议(当然皇帝是个例外),但在李义府则不过是小菜一碟。然而要知道显贵八年来,李义府是如何苦心经营,如何苦苦巴望着自己的财富一天天堆积起来,就不难想见,要让他把自己的蓄积再拿来拱手送人是多么残酷的事情,这不啻是挖他的心头之肉。

但是,阴阳先生之忠告又不敢不遵。于是,李义府开始加紧搜刮钱财,他利用手中掌管竞选的大权,大肆索取贿赂,中饱私囊,以聚敛这要命的两千万。

李义府一向是生财有道的。他知道长孙无忌家里有钱,便派儿子李津给长孙家传口信,李津来到长孙府第,对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延说:“我父亲为你求得一官,你打算怎么答谢他?”

长孙延久欲仕进而不得,因其姑母长孙皇后生前在留给太宗的遗言中曾特别关照说不让长孙家族的人为官,以免他们恃宠专权而招致灾祸。如今听李津这么一说,自然是心花怒放,便欣然问道:“你想要我怎么报答呢?”如此恩重如山,他长孙延还有什么割舍不得的?

李津毫不掩饰地说:“七十万,如何?”

长孙延爽快应允。一桩权钱交易的买卖就此成交。五天以后,皇帝果然降旨,授长孙延为司津监。

李义府就这样疯狂地聚敛着财富。不过,这在当时实在算不得越轨,他们一个宰相、一个皇亲,一个授官,一个出钱,正所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倒也无可厚非。然而偏有好事之徒也许是看李义府官高、财运亨通而眼红,竟把这些事密告了皇上。高宗于是下令逮捕李义府交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共同审理处置。

想当初刚入朝时,李义府那张可亲的笑脸曾博得过多少人的敬重,可如今身为国相,一朝罹难,竟然连一个为他求情的人都没有。是世态炎凉,还是别有缘故?

长孙无忌谓李义府为“笑里藏刀”,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武后扶正以后,有首倡之功的李义府自然受到特别重用。后来武后一步步把持了朝政,李义府也随之日益官高位显。 直到这时,人们才发现这位满脸堆笑的“人猫”,果然也有现出杀机的时候。

随着权势日隆,李义府笑中之刀也渐露了锋芒。其压抑多年的贪婪、好色的本性随之暴露无遗。

李义府显贵后,对自己微贱的出身感到难以忍容,便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与皇室李是同宗,一时间,朝中李姓之臣争相与之攀亲,甚至有人不惜更改姓氏,更有甚者,有人还尊李义府为父。给事中李崇德也不甘落后,将自己的家谱偷偷改了,把家谱中父亲的名字改为李义府。后来听说李义府犯了事,他估计情况不妙,又暗暗把家谱改回原样,并不再称李义府为父。谁知过了一阵子,李义府不仅没倒霉,反而又升了官。李崇德却连罪名都不知道,就被李义府逼死在牢里。

李义府任中书令后,不久又兼任吏部尚书,这是一个掌管朝廷百官任免的职务,只要善于经营,将是一个前景无可限量的肥缺。李义府正是那种善于经营者。他给家里所有的人都加官进爵,连襁褓中的孩子都封了官,甚至连他那早已躺在坟墓里的父亲也没忘记。可是朝廷那么多的官爵,一家人实在不堪重负。不过这又怎么难得住有“人猫”之称的李义府。李义府将官爵、讼案“明码标价”,开始了“卖官鬻爵”的“超级杂货铺”,他的妻子、儿子、女婿都是店铺的“老板”,这里卖官不论才能,而是按价授官;这里断案不问案情,而是看钱定论。

李义府对女色的贪婪绝不亚于他对钱财的贪欲。只要看到年轻漂亮的女子,他总要千方百计地据为己有。显庆元年,大理寺新关押了一个死囚,一个美丽绝伦的少数民族女子。李义府得知后,强令大理寺丞毕正义采取非法手段,将女囚非法释放,该女子出狱后便做了李义府的小妾。后来释放死囚的事被朝廷发觉,为了杀人灭口,李义府硬是逼着这位大理寺丞自杀了。

李义府下狱以后,人们看到从他府上逃出来的女子个个花姿俏丽,分不出谁是妻妾谁是奴婢。

由于李义府越来越肆无忌惮,在朝中专权恣肆,大树朋党,朋比为奸,而所选任的官吏大多无才无德,甚至于为害朝野。高宗耳闻目睹李义府的恶行,也开始对其产生不满。

一天,高宗板着脸对李义府说:“有人说你儿子、女婿都贪赃枉法,作恶多端,朕一直在为你遮掩,你自己也要稍稍收敛些才是。”

李义府自恃有武后这个靠山,思量朝中还没有谁敢告他的状。可皇帝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半晌,李义府才收敛了他那满脸堆积的笑容,冷蔑地问:“这是谁告诉陛下的?”

高宗一听这话火了:“就是朕说的又怎么样,你何必管这是谁说的!”

李义府见高宗如此不给面子,心里不免怨恨,连谢罪都不肯,就转身悻悻而去。

就在这时,金吾曹参军杨行颖上表揭发李义府收受贿赂,卖官鬻狱。高宗便趁势下诏将李义府收审。

经三司会审,所告李义府罪行属实。四月,高宗降旨,将李义府削籍为民,流放到西蜀最偏僻的地方。李义府的几个儿子及女婿也同时被削籍流放。

乾封元年,高宗大赦天下,但规定流放人员不得还朝。李义府为此郁郁不乐,不久便忧愤而死。三年前李义府被贬时,朝野上下因为害怕他有朝一日东山再起,没有人敢表露丝毫喜悦之色。他死了以后,消息传到京城,人们纷纷奔走相贺,庆祝国家从此少了一大祸害。

那位神机妙算的阴阳先生,三年前给李义府看了相之后便离开了李府。据说他从此不再看相,而是云游四方为人治病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大理寺   庆元   长孙   贪财好色   中书令   舍人   死囚   朝廷   人称   皇后   皇帝   女子   卖官鬻狱   李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