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癌症越来越多呢?医生直言:五种做菜习惯或致癌,趁早改正

“谈癌色变”。癌症在生活中频繁被提起,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虽然现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是癌症仍然是没有办法治愈的,只能通过相关治疗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后期生存质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习惯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早已被广泛研究2019年,《柳叶刀》发布了一项大型全球性研究,研究重点阐述了饮食情况对健康的影响。

研究主要通过评估195个国家的主要食物、营养素消费量,并量化195个国家的亚健康饮食摄入量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与发病率的影响。

中国饮食相关的心血管疾病与癌症死亡率位居全球榜首,研究称1990年全球饮食风险导致的死亡人数约800万,2017年这一数据就已增至1100万人,你是真的至关重要。

很多人可能没想到你的烹饪习惯,也可能增加癌症的风险,甚至会诱发身体各脏器病变,希望大家积极饮食以及调节烹饪习惯。

为什么癌症越来越多呢?医生直言:五种做菜习惯或致癌,趁早改正

习惯一:发霉食物不舍得扔

中国自古就有勤俭节约的美德,特别是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人,更是舍不得丢掉任何事物,害怕一点点浪费。但如果发霉的食物都舍不得丢掉,那就是在拿健康开玩笑。

任何发霉变质的食物里都会产生真菌毒素,比如黄曲霉毒素,哪怕摄入一毫克也会增加肝脏癌变风险,甚至会直接威胁到生命。

发霉的大米、坚果,甚至出现哈喇味的食用油等,都可能已经感染了黄曲霉毒素,劝你还是赶紧丢掉。

有些老人会把发霉的部分去掉,剩余部分继续吃,但是肉眼看不见的地方也已经感染了黄曲霉毒素,对健康百害无一利。

习惯二:油烟机舍不得开

众所周知“吸烟伤肺”。炒菜时产生的油烟会引起肺部健康问题,渐入佳境,为肺癌的诱因之一。

根据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150万人因为过度吸入厨房油烟,患呼吸道疾病和肺癌增长。尤其是女性朋友明明不吸烟,但是肺癌患病率仍然居高不下,主要是女性做饭比较多。

虽然油烟机已经普及,但是有些家庭根本舍不得开,无疑会增加肺癌发病几率。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开油烟机对于改善烹饪环境非常有帮助。

有些人炒完菜之后,会立即把油烟机关掉,其实这也是错误做法,即便是炒菜完毕,也要尽可能保持油烟机打开状态,5分钟左右,对于清洁室内空气有帮助。

习惯三:“回锅油”反复用

很多人不愿意丢弃“回锅油”。所谓的回锅油,就是在炸完食物之后剩下的油脂多数人都会选择进行炒菜或者是调成馅儿。

一是懒得洗锅,二是很节俭,会继续用剩下的油炒菜,成为名副其实的“回锅油”。伊利诺伊大学发表在《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长期摄入反复使用的食用油后,实验小鼠体内的基因表达有所改变,促进乳腺癌的发展。

专家表示食用油经过反复使用之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丙二醛,特别是在反复食用三次以后,丙二醛的含量会明显提高是倍左右。

因此反复使用的食用油一点都不健康,油炸食物剩下的油不要反复使用,还是建议大家赶紧丢掉,当然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少吃路边摊,毕竟路边摊的食用油大多都是反复利用的。

习惯四:过度炸和烤

油炸食物,香脆可口,美味诱人,年轻人特别喜欢吃炸鸡炸薯条炸鸡腿等,正常情况下有温,小于200摄氏度且时间低于两分钟内形成致癌物比较少,相对更加安全,但多数都已经超过了200℃。

但如果温度达到250~300℃,炸烤时间过长,食物颜色发黑,则会分解出较多的杂环胺、多环芳烃、苯并芘等致癌物。

如果发现食物已经烧焦或炒焦以后更不要吃了,因为这类食物吃进体内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增加癌变几率,烹饪食物最好以蒸煮炖的方式,保留食物最大营养物质。

习惯五:喜欢放很多盐

相关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如果摄入大量腌制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增加患胃癌风险,腌制食物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进入体内,形成亚硝胺类物质。

高盐食物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日常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拒绝重盐饮食。

腌制的咸菜或者肉类能够提高食欲,但长期吃进体内,更容易引发各器官功能病变,尤其是肠胃功能异常,甚至带来严重恶变,所以烹饪食物的方式很关键。

知识拓展——癌症早期的症状,建议早了解!

1、白斑,口腔粘膜、女性外阴或男性阴茎龟头上出现白斑,而且迅速扩大、有灼痒不适,则应注意该处癌变。

2、疣(赘瘤)或黑痣发生明显变化,突然的增大或有破溃、出血、灼痒、疼痛及原有的毛发脱落,应警惕病死率颇高的黑色素瘤。

3、原因不明的疲乏、虚弱和体重减轻,需提高警惕。如胃癌、胰腺癌、食管癌、肝癌、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现这些症状。

4、骨关节变化:无明显外力作用所致的大腿和手臂处的大骨骨折,应警惕骨骼恶性肿瘤。青少年肘或膝关节疼痛、肿胀,小心白血病。

5、疼痛,尤其是右腹部疼痛、中上腹疼痛、关节疼痛、阴囊疼痛,可能是肝癌、胃癌、胰腺癌、骨癌和睾丸癌的信号。

6、吞咽困难,多次饮食发噎或吞咽不适,进食时胸口有闷胀、灼痛、异物感或有不断加重的吞咽不顺,要警惕发生食管癌的可能。

7、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改变,粪便形状改变,如外形变细、带脓、血、粘液,或便秘、稀便,要警惕结肠癌和直肠癌。黑色粪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常见于胃癌或胃溃疡。

8、持续不愈的伤口、溃疡,要考虑皮肤癌的可能。慢性口腔溃疡应注意随访,警惕口腔癌。慢性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要警惕胃癌。

9、持续性声音嘶哑,表示喉部声带有病,不仅喉癌会引起,甲状腺癌、肺癌和食管癌等也可能引起。

10、持续性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消瘦,又找不出明确原因者,高度怀疑消化系统肿瘤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癌症   黄曲霉   习惯   胃癌   肺癌   食用油   炒菜   疼痛   食物   饮食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