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日之国力,我军若收复藏南能否长期驻守?

近日,中印在藏南达旺实际控制线附近发生激烈冲突,越线挑衅,企图制造事端的印军遭到了我军毫不留情的迎头痛击,大败而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印军至少有6人受伤,印度媒体则宣称受伤人数为20人,而一位印军上校AjaishukIa则表示,解放军夜袭大胜,印军35人受伤,其中7人为重伤。一时之间,被印度非法占领的中国藏南地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藏南位于喜马拉雅山麓东段的南坡,青藏高原在这里迅速延伸为平原,形成了极大的海拔落差。藏南的环境得天独厚,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遮挡,避免了寒流的侵袭,还能受到印度洋季风的影响,这里气侯宜人、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9000毫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超过90%,水稻可一年三熟,可种植甘蔗、香蕉和芒果等亚热带作物,更有亚洲象、棕熊、猕猴等珍贵的野生动物栖息,这使得藏南完全可以媲美云南的西双版纳,有“西藏的江南”之称。

1962年,印度趁我国经济困难之际,乘人之危,挑起了一连串的冲突,并在藏南地区建立军事据点。10月下旬,我军开始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仅用一个月就取得了摧枯拉朽般的辉煌胜利,俘虏印军3968人,击毙击伤4885人,印军一溃千里,我军前锋距首都新德里已不到300公里,那里的达官显贵都做好了向南方逃亡的准备,整个印度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可就在此时,我国却出忽意料的宣布单方面停火撤军,并最终撤出了藏南地区,印军顺势非法占领了藏南,这成了国人一直以来的心结。

我国之所以在大胜之下撤出藏南,是基于藏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当时的国情,迫不得已作出的选择。

藏南位于青藏高原最南部的边缘地区,北面横亘着巍峨高耸,气候恶劣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当时我国仅仅于1957年10月建成通车了新疆叶城至西藏阿里地区的新藏公路,且因气侯恶劣,每年的通车时间有限。至于藏南本身,大部分地区都是山高谷深的原始森林,几乎没有像样的公路,更不可能通汽车,运送粮食弹药几乎完全靠人扛马驮。即便有公路能通车的地方,也经常发生泥石流滑坡等事故造成交通中断。

这就导致运费非常高昂,例如从新疆靠骆驼、骡马、牦牛和驮羊运进阿里的物资成本,平均高出25倍以上,最高可达80多倍。而比这更大困难是高原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有一年,大雪封山10个多月,骆驼大队拼尽全力,挖雪扒路,损失了几千峰骆驼才将一批粮食运进了阿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行在藏南驻军,必然带来沉重的负担,很可能整个大西南乃至全国的财政都需要向这里倾斜。在当时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驻军藏南是根本不现实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军像1962年那样,以雷霆之势收复藏南,以如今的国力,能否长期做到长期驻守呢?

我军的后勤保障能力与1962年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西藏自治区的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12万公里,更建成了西宁至拉萨的青藏铁路。藏南一线的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2013年,北起波密县扎木镇,南抵墨脱,全长117.278公里的扎墨公路终于通车。另外,全长67.22公里,起于米林县派镇,采用特长隧道穿越多雄拉雪山,沿多雄河经汗密、老虎嘴,到达墨脱县背崩乡的派墨公路也已通车。另外,察隅公路前期的线路勘探工作也已基本结束,即将进入工程建设阶段,一旦建成通车,我国进出墨脱的公路将达到3条。


但在新的战争形态下,尽管我国支援藏南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却依然很难满足部队的需求。这是因为我军大规模装备重型高技术兵器后,对后勤保障的要求远非1962年可比,各类装甲车辆、作战飞机,各种导弹、火炮以及雷达、通信、导航设备需要的能源物资保障是惊人的。更重要的是,藏南守军还要做好与印军进行大规模对峙的准备,目前印度在藏南驻有12个山地师15万人,而整个东线的印军则超过20万,我驻防部队也要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行,在这种情况下的消耗何其巨大,单靠几条公路或是空运是杯水车薪的。在当地经济落后,藏南地区又缺乏天然屏障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这还没算上后续开发藏南,大搞基建所需的物资,因为只有藏南当地的经济发展起来,驻防部队才能减少对内地的依赖,减轻后勤压力。因此,即使到了2022年的今天,我军长期驻防藏南仍然困难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还是太渺小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我军   墨脱   青藏高原   驻军   作战   阿里   印度   西藏   国力   骆驼   后勤   恶劣   部队   公路   我国   今日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