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扁平足的康复干预策略

了解正常足弓:

足弓的形成:新生儿没有足弓,随着生长发育一般12-14岁左右才完全形成。

发育过程中,前足后足间的螺旋扭转:婴儿开始直立行走后,足跟逐渐扭向外侧,从足中部开始螺旋状扭转直至前足,足弓逐渐形成;相当于后足內翻,前足旋前;因此站立时足跟稍偏外侧及大脚趾根部承重更多

足弓的功能:弓形结构,使足具有坚固、轻巧和弹性,可承受较大的压力和缓冲行走、跑、跳时对身体所产生的震动,同时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等免受压迫。

足弓异常的危害:缓冲能力减弱,不能有效吸收震荡;平衡与支撑能力减弱;容易合并足外翻,在站立和行走时对其他关节产生不良反应;足底软组织承压变大;继发形体骨骼力线等问题(如X型腿)

维持足弓的结构:足底筋膜,韧带,肌肉

扁平足(足弓塌陷)的基本概念:负重时内侧足弓消失或不明显,脚底扁平,与地面接触面积大。

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足弓在不负重时也不存在,另一种是负重时足弓会塌陷而不负重时目测足弓存在。

正常足弓的高度:足舟骨结节与地面距离1.5cm左右(大概可塞进其本人一横指)

扁平足形成原因:

1,先天性因素:通常少见,足部骨骼肌肉及韧带发育异常等引起(例:先天性马蹄內翻足)

2,后天性因素:缺乏锻炼(久坐卧床等导致肌萎缩)长期负重(长时间站立或体重过大)婴儿学习行走过早 维持足弓的结缔组织薄弱 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 痉挛型脑瘫患儿足舟骨下陷代偿

扁平足相关异常足部形态:

1,足横弓塌陷

2,足外翻

对比如下:

扁平足的程度

扁平足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适用于严重畸形的建议);矫形鞋垫(适用于早期预防);康复矫正干预训练(早期预防和已经出现扁平足及其继发问题)

扁平足的检查方法:

1,足底印记法

取脚印:打湿双足足底→坐在高凳上→双足一起踩在试纸(普通吸水纸即可,如厨房用纸)上→双脚缓慢站起→再原位坐下→双脚抬离试纸

结果参考如下

图中2为扁平足;4为足外翻;3为高足弓;1为正常足弓:足中部印记的宽度大约是前足的三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则可能为足弓塌陷,小于三分之一可能是高足弓。

2,Feiss线测定法:

取放松位,先画出足内踝下顶点与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内表面的连线;标出足舟骨结节处,正常情况下此点应在Feiss线上

让测试者站立,观察点与线的位置关系:

在正常足弓,此点仅轻微偏离Feiss线,如果此点向下偏离Feiss线很多,说明足弓塌陷,严重情况甚至完全贴在地面;反之,提示高足弓或弓形足。

康复矫正训练要点:训练维持足弓的主要肌肉;重建足部的螺旋扭转;静力性与动力性结合;各种位置训练-坐、站、行走;稳定性与平衡性训练,防止足外翻;长期坚持

方法如下:

1足底触觉刺激训练:小刷子轻刷足底或手指叩击,频率:一次刷10下,至少做2-3组


2,缩足训练:前脚掌抓地,脚趾适当屈曲用力抓毛巾,每次15下,至少做3组

(足底抓毛巾关键点:足底酸,关节不酸)

下图错误示范

下图正确示范

3,足部的被动螺旋扭转:一只手向内侧扭转前足,另一只手反向扭转足跟,同时两只手向足底中部挤压

4,坐位足部自主螺旋扭转:夹一支笔,笔远端向大母脚趾方向运动

5,站立位螺旋扭转:足跟内翻,前足旋前,大脚趾部位下压负重面,保持用力30s,3次以上,日常站立时经常训练

6,借助弹力带:选择合适弹力带,如下图顺序方法,持续30s以上,至少3次以上

7,踮脚步行(足踝有一定稳定性的前提下)

8,网球刺激足底筋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扁平足   高足   弓形   足底   试纸   韧带   脚趾   螺旋   肌肉   足部   策略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