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程卡”已经下线,里面储存的用户隐私该怎么办?

通信行程卡、健康码、核酸检测已经陪伴了我们三年,就在12月13日零点,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线,成为历史。虽然大家在之前吵着闹着要宽松管理,但放开之后大家又变得紧张和不习惯。

以往查阅通信行程卡能准确知道卡主到往的地方,好避免密切接触。提及它的原理,说白了就是卡主扫描不同地方的行程二维码更新地点,以及根据三大运营商记录的流量使用情况(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会自动刷新)更新地点。用户根本毫无察觉,因为全是自动智能处理,然后上传云端。

那行程卡下线了,里面云储存的用户数据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大家可别小看行程卡里的数据,它储存了电话号码、实名认证信息、关联的亲戚信息、过往地址、健康信息,一旦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给大家举个例子吧,黑客获取了某人的详细信息,冒充家人实施诈骗,你问它相关消息验证亲人身份,他也能对答如流。

黑客一旦攻破云数据,能冒充的身份不止亲人,还有警察、街道办相关人员、卫生局的人、防疫指挥交流部的人,常见的套路发短信说核酸结果异常,点击链接常看详情。一旦进入不良链接,就中了黑客的圈套,后台便可以获取机主信息。

一般来说,三大运营商会集体下线用户个人隐私数据,但是毕竟在网络上留存过,怎么会删除得一干二净呢?

首先一个大前提是《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指出,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当产品停止服务或个人信息保存期满,应当将全部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删除处理。

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选择加密。加密是指端对端对加密,端到端加密是一种只有参与通讯的用户才可以读取信息的通信系统,用户数据只保存在手机终端,不会经过云端储存,所以其他人、黑客、IT、或任何第三方机构都不能访问服务器上的加密数据。

国外的Telegram、Signal以及国内的蝙蝠加密聊天、BF-Messenger都采用端对端加密。用户注册即生成专属密钥,在发送端发送消息前用密钥对整个消息进行加密,接收端接收到消息后同样用密钥进行解密才能看到真实内容。中间不会发生任何信息泄露,从而防拦截、防篡改和防监听。

疫情放开,大家的神经紧绷,出现焦虑很正常。即使没有行程卡的约束,也要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注意保管自己的隐私,仔细甄别发在手机上的短信、邮件、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行程   用户   大前提   核酸   密钥   黑客   隐私   消息   通信   地方   数据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