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故事:乾隆问: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他如何回答?

语言是一门艺术,这是毋庸置疑的,它伴随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如果要给它下定义的话可以说它是浅薄的,浅薄到问询每日的起居生活。

但是它又是高深的,高深到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高深到屈原的“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如果这样讲还不能够理解语言的浅薄和高深的话,也不妨看一看古今中外的语言艺术。

所云种种,都在证明着语言的价值和魅力,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例子。

乾隆年间,乾隆帝问了刘墉一个问题:“大清一年出生多少人?又死亡多少人?”皇帝问话如果答得不合皇帝心意那肯定要受到责罚。

但是刘墉说凭借自己的机智,更受皇帝的器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河深趣事

提起刘墉,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只听说过明朝有个丞相叫胡惟庸,这个刘墉又是什么来头呢?

说刘墉大家不知道,但是说刘罗锅大家肯定不陌生了,刘墉就是那个曾做过“七品芝麻官”的刘罗锅。

清朝时期,刘墉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能和大贪官和珅比勋爵的大老爷,但是他的功勋都是清清白白的,和贪污受贿没有一毛钱关系。

而且因为他看不惯和珅的贪婪还曾发生过一件趣事。

那时候和珅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常常背着乾隆皇帝搜刮民脂民膏,对贪官污吏吃拿卡要,只为填饱自己的钱包。

这些事情很多官员都知晓,但是他们不敢说,其实乾隆皇帝也知道,但是乾隆经常下江南巡游,和珅就是乾隆皇帝的小金库,所以和珅的一系列行为都是被乾隆默许的。

但是刘墉刚正不阿,看不惯他们的做派,所以别人不敢的说,他就要说。

正巧有一年国家的财务部门发出了财政亏空的信号,乾隆便在朝堂上问了一句国库里的钱都去了哪里?

这一问就问到了刘墉的心坎儿里,刘墉想:我正愁没处指责和珅的奢靡呢?这不就有机会了吗?

于是刘墉说道:“回陛下,钱都掉进河里了。”

乾隆这才意识到,前阵子黄河泛滥,黄河流经之处的灾民需要安置,这钱就是用在这里了,找到钱款的去处后,乾隆的心情明显变好了,还和刘墉开起了玩笑。

“掉河里怎么不去捞呢?”

刘墉作了个揖,面露难色:“回陛下,不是微臣不捞,而是这河深呐!”此言一出,很多清官都听出了关窍,包括和珅本人。

刘墉是什么意思呢?他说的不就是钱确实用在赈灾上了,可是不至于全都花光,而剩下的那些经费就全都被和珅假借赈灾之名中饱私囊了。

河深,和珅呐!

刘墉这么做虽然出了气,但是也无法避免和和珅结下了梁子,可是刘墉是铮铮铁骨,他根本不怕得罪和珅,反而是逮到机会就挖苦和珅一番。

这时有人说刘墉喜欢多管闲事,可是他身为一朝命官,可能一个念头就能成事,一个念头就能坏事,他指出错误又何错之有呢?

如果国家没有这样忠实可靠,为民着想的好官,国家又如何能够繁荣昌盛呢?我们只能说刘墉是个把语言艺术琢磨到透彻的艺术家,而刘墉身上还有很多一语双关的例子。

据说曾经有一次乾隆和一些朝廷大臣一起在江中观赏夏日美景,大家说说笑笑好不快活,但是说够了闹够了,船上的人就全都静默了。

这时候乾隆便想找点乐子,他就拿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刘墉开了刀。

乾隆皇帝问了刘墉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世界上谁是最忠诚的,谁又是最孝顺的呢?”

刘墉一听,原来是乾隆又来给他使绊子了,但是刘墉一点都不害怕,慢悠悠的说道:“臣子对君王是最忠诚的,古语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而儿子对父亲又是最孝顺的,有人说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刘墉的这个回答可谓是天衣无缝,穿上的其余人都啧啧称奇。

但是乾隆皇帝却不满意了,刘墉这般的牙尖嘴利实在是令人不痛快,他真是该死,于是,乾隆皇帝又开始为难起了刘墉。

“既然爱卿对朕无比忠诚,那朕现在要你死你要如何?”

刘墉似乎已经习惯了乾隆的套路,心里苦笑了一声,然后说道:“那臣现在便去死,只是不知道皇上您是想让属下怎么个死法呢?”

人在江面上,还能怎么死?肯定是跳江啊!但是刘墉这样问却另有原因,在得到了乾隆的答复后,刘墉二话不说就上了船头。

他孤独的站在那里,即使是烈日炎炎,但是还是让人感受到了他心里的悲凉。

可是刘墉只是站在那里,丝毫不见他又一跃而下的意思,这时候乾隆更加不满了,他嘲笑刘墉是个胆小鬼,但是刘墉却回到了乾隆身边。

“陛下有所不知,不是臣不敢跳,而是臣在船头遇到了屈原,屈原告诉臣,他跳江是因为遇到了昏君,他无法侍主才不得已跳了江,但是我现在遇到了明君,他让我好好为您效劳,如果真的遇到了无法扭转的局面时,再选择穷途末路。”

刘墉的这一番话无疑把乾隆架在了火上,如果乾隆让刘墉跳江岂不就是坐实了他是昏君吗?所以刘墉断定乾隆不会让他跳江。

果然,刘墉又靠智慧为自己解了围,寥寥数语,救人于水火,刘墉实在是奇才,其实刘墉也曾多次为自己免除性命之虞。

生与死的对决

刘墉是个机灵鬼也是个百科全书,这事儿乾隆皇帝一直都知道,但是无聊的时候乾隆皇帝经常会想一个问题:刘墉究竟有没有被问住答不上来的时候呢?

好奇的种子在乾隆皇帝生了根,他就一定要做到底,于是在一日下朝后,乾隆帝就问了刘墉这样一个问题:“大清一年有多少人出生,又有多少人死亡呢?”

其实这就和“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星?”或者“沙漠里有多少颗沙子?”是一样的问题,且不说根本没有人统计,即使是答出了一个数字,乾隆帝也一定会认为刘墉是瞎编的。

到时候若是再治他一个欺君之罪就得不偿失了,刘墉知道这个答案必须要谨慎,而且还要有合理的理由。

就在刘墉绞尽脑汁的时候,他看到了乾隆帝的龙袍上有龙的绣样,灵机一动说道:“回禀陛下,大清一年只有一人出生,但是却有十二人死亡。”

他这一回答显然让乾隆皇帝措手不及,乾隆皇帝就是想看刘墉出丑,谁知道他竟然答了上来,而刘墉又何尝不知道乾隆是故意为难他呢?

看着压着愠怒的皇帝,刘墉赶紧解释道:“属下的这个数字,是通过属相来计算的。”

他这一说显然也勾起了乾隆皇帝的兴致,按属相分,应该怎么分呢?但是不管怎么分也不至于只有这几个人啊!

倏地,乾隆皇帝笑了,他看着刘墉说:“你呀你呀!”

原来,按照属相分的话,一年中不管什么时候出生都是一个属相,比如龙年从年头到年尾出生的都属龙,便可算为一人。

但是每年死去的人都有不同的属相,比如有人73岁去世属马,有人60岁去世属鸡,一年到头每个属相都会有人去世,就可以合并为十二个属相对应十二个人。

不得不佩服刘墉的智慧和应变能力,估计有很多人见到皇帝就已经紧张的直冒汗了,更别提被皇帝刁难了,可是刘墉不但对答如流,还保全了自己,他的这般操作真可称得上是在大气层了。

但是乾隆失败一次还不甘心,他又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是乾隆却信誓旦旦的认为刘墉答不出来。

只听乾隆皇帝是这样问的:“大清门每天进出多少人呢?”

刘墉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不多不少,就两个人。”

这下乾隆皇帝彻底傻眼了,刘墉答得也太快了,一定有猫腻,但是紧接着刘墉又说道:“大清门每天要出来进去很多人但是可以总结为两种人,一是男人,而是女人。”

乾隆一听,刘墉说的确实有道理,而且让人找不到一点儿瑕疵,于是就放过了刘墉,让他继续做大官了。

刘墉凭借三亚两语解除了乾隆给他设置的重重陷阱,他再次把语言的博大进深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他从此也获得了两朝皇帝的尊重。

两朝元老,备受器重

很多人初识刘墉可能是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或者《刘罗锅断案传奇》中,在这两部电视剧中,刘墉像是一名新手玩家,在朝廷这个游戏场里一步步升级,最后成为终极大佬。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刘墉的真实背景,还以为他就是个穷书生出身,看完他背后的势力之后就更能明白刘墉为什么能把语言玩得这么明白了。

1720年,刘墉出生于山东省,但是他并没有创造寒门出贵子的神话,因为从一开始,刘墉就是豪门。

他的父亲刘统勋是清朝的首席军机大臣,再往上数,刘墉的祖父刘棨是四川省的布政史,有这样的家族势力,刘墉从一出生就活在了罗马。

而他生活在一个极为富庶的家庭也给刘墉创造了极好的语言条件,说得好听点儿叫“懂得察言观色”,说得难听点儿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幸好刘墉没有借优势耍小聪明,因为越是有资本的家庭就越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他从小接受的教导不允许他做出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这就和和珅有了明显的对比,和珅早年不幸,父母双亡,虽然也是大户但是难敌逐渐没落,自那以后和珅就对钱产生了无比痴迷的渴望,也就导致他后来成为了大贪官。

但是刘墉从小到大都是要什么有什么,他根本不会为了营生而操心,由此也可以看出经济条件对人格发展的必要性。

刘墉在安稳静好的家庭中长到了31岁,这一年他考上了进士,这时候他见到了更加纷繁复杂的社会,他渐渐的学会了少说多做。

而在沉默不语的时候,就是灵魂进入深入思考的时候,不论是对百姓,对国家,对未来发展,刘墉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这也就为他未来在仕途慷慨陈词做了铺垫。

自此,刘墉从翰林院庶吉士一路升迁到太子太保,在官场沉浮的几十年间,刘墉也见识了更多类型的人和事,他的思考越发深,语言越发犀利。

但是一直以来他都在做一个好官,直到他发现乾隆专宠和珅后,他再次沉默了,他不理解乾隆为什么这样做,他迷茫了,所以他的语言也越来越犀利了。

但是随着乾隆日渐年迈,刘墉也日渐老去,他的思想跟不上时代了,也转不过来新人了,可是他还是成为了嘉庆皇帝最信任的人。

他能有这样的成就还要多亏了他曾经对和珅的贪污直言不讳,那时候乾隆当政,嘉庆非常不喜欢和珅,而且还立志要在登基后除掉和珅,重用那些忠臣。

等到嘉庆上位后,他果真制裁了和珅,把刘墉这样的忠臣提拔了起来,也因此,刘墉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的大臣。

回忆刘墉的一生,家庭幸福,仕途顺遂,德高望重,他的人生是非常圆满的,而这种幸福感也让刘墉身上的趣事多于那些人生经历不美满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刘墉   乾隆   嘉庆   屈原   属相   陛下   浅薄   高深   皇帝   语言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