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期,由中国铁建铁四院牵头承担的《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铁路及航运领域应用技术研究》成功完成。该研究解决了我国铁路勘测完全依赖GPS的问题,可实现北斗系统全替代,是我国交通领域探索“中国方案”的一次突破创新。

从詹天佑历经五年修出了京张铁路,创造了中国奇迹,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电子客票、刷脸进站、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贴身导航等等,这些都宣布了中国高铁开始进入到全新的“智能时代”,而北斗系统的加入又再一次为中国铁路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北斗系统”加速了我国铁路铁路勘测领域迈向智能化。我国铁路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井喷式发展,但在高铁勘探领域一直以来都在使用美国的GPS系统,由于高铁在建设及运维过程中,线路跨度大、涉及的地质环境复杂等问题,技术人员需要建立的大范围高精度控制网并对铁路轨道进行精确测量,而使用现有的GPS导航定位技术,存在地下空间无信号、定位不精准等问题。使用我国自主研发北斗导航系统后,由于卫星导航的自主可控,不仅实现信号覆盖无死角,施工技术人员更是可以通过北斗导航技术对地基实现高精度定位,同时,北斗导航系统还可以配合机载雷达、无人船、倾斜摄影、无人机等新兴测绘技术,逐步改变了传统勘测技术手段单一、测量效率低、质量控制难、数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国铁路勘测领域迈向智能化。

“北斗系统”加快了高铁运输智能化发展。其实北斗系统运用于铁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9年开通的京张高铁列车,就是第一条采用北斗系统并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智能高铁,其运行调度指挥系统是采用了北斗技术,可以实现“到点自动开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停车自动开门、车门和站台联动”等智能效果,列车以时速350公里驾驶一次制动到停车,最后停准的误差可以精确在10厘米之内,节约用电约15%。

不仅如此,北斗系统在铁路应用上还走出了国门。在中欧班列上,铁路部门借助可以北斗定位终端,实时记录列车运行数据,随时监看班列的运行情况。即使在信号盲区,也能缓存运行信息,待有通讯信号后再传输,确保了信息的完整性。同时,北斗系统还能跟踪中欧班列运行轨迹,定位精准到10米以内,货主在移动终端上可以随时查看中欧班列的运行情况。不仅可以让货主安心,而且全程跟踪无缝中转,大幅降低中转仓储的运输成本。也正是因为有了“北斗系统”的加入,使的我国高铁的智能化运输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与发展。

北斗导航系统助力中国铁路科技化。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沿线人才的交流、物流的交换和信息的传递,也带动了经济圈的共享和沿线城镇的经济发展,铁路顺势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随着“北斗”的加入,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已同步完成了71项北斗知识产权布局和专利预警,为产品系列化、技术标准化、应用规模化、服务产业化、市场全球化的“五位一体”产业打开了市场化运用前景。这些成果不仅确保我国铁路核心安全,更有效促进行业安全健康发展,同时极大推动北斗系统产业化发展,为我国高铁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的力量。

铁路作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不仅是国家重要交通运输设施,更肩负其强国的重担。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的应用,高铁点餐、选座、5G网络、“高铁+共享汽车”等特色服务的推出,中国高铁正利用科技的力量正逐步向智能化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下,中国铁路这艘巨轮将不惧风雨、行稳致远。(文/邱颖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北斗   中欧   铁路   系统   中国   导航系统   信号   领域   我国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