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已发现“鸟中熊猫”震旦鸦雀近千只

大皖新闻讯 12月16日,记者来到了位于蚌埠市淮上区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过近年来的保护修复,该湿地公园中,全球性近危物种、号称“鸟中熊猫”的震旦鸦雀种群繁殖数量已达近千只。

据介绍,三汊河湿地公园总面积801.5公顷,湿地面积529.6公顷,是淮河流域保存较好的一块平原沼泽型草本湿地,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2016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

今年52岁的陈永胜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平时经常来三汊河湿地公园拍摄鸟类。2020年,陈永胜被聘为三汊河湿地公园管理处的鸟类监测员,在平时的监测中,他经常发现新的鸟种落户该湿地公园。

“最初三汊河湿地资料记录只有103种鸟,现在已经逐渐增加到了163种。”陈永胜告诉记者,拍摄鸟并不容易,必须穿着伪装服躲在芦苇丛里拍摄,为了拍到震旦鸦雀在芦苇上停留的画面,他花了三年时间。

三汊河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姚昆介绍,为了保护该湿地,他们专门成立了巡护队,一共有12名巡护员24小时轮班巡护。“做巡护员很辛苦,需要有情怀,要能够吃得了苦。”

巡护员对湿地鸟儿进行食物补给。

冬季大雪天气来临之前,巡护员们需要对湿地的鸟儿进行食物补给。 12月16日,蚌埠下起了小雪。巡护员高师傅冒雪背着一袋稻谷在河边沿路撒下,供鸟儿食用。

如今,三汊河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不断加强,湿地鸟类从最初的103种增加到163种,斑嘴鸭种群数量稳定增加。全球性近危物种、号称“鸟中熊猫”的震旦鸦雀种群繁殖数量达近千只,还吸引了国家一级鸟类东方白鹳及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等来此栖息。

此外,在保护湿地的同时,合理科学利用湿地资源也至关重要。姚昆介绍,为实现“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的目标,淮上区依托湿地独特的自然环境,通过“公司+农户+商超+微商”运营模式,挖掘湿地特色农产品市场附加值,打响三汊河湿地品牌,为乡村振兴赋能。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商标三大类36个小项,其中“三汊河莲藕”获国家地理商标。同时,利用湿地合理利用区,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种植“三汊河”有机稻米、藕鳖种养、原生态蔬菜种植,建设慢城荷园产业扶贫项目,并采用“订单农业”经营模式,统一种源、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确保生态农产品品质。

“品牌效应的影响促进了周边乡镇农户增收致富,湿地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发动机。”姚昆介绍,在做好湿地保护的同时,今后将继续充分发挥三汊河品牌效益,以生态农产品为着眼点和突破口,促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新秩序的逐步形成,全面推动湿地保护与发展再上新台阶。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震旦   熊猫   上区   蚌埠   种群   安徽   鸟类   湿地   鸟儿   生态   公园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