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两次入川印记

两 次 入 川 印 记

图文 | 李广聚

人们习惯把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称之为天府之国,的确名不虚传。 我曾先后两次进出天府之国,中间相隔二十年。 第一次是1964年参军入十三航校学习,航校坐落在著名风景区武侯祠附近。 毕业后分配到沈空航空兵部队。 第二次是1985年部队整编,撤销空二军和成都指挥所,组建成都军区空军(兵团级)。 我从空二军调到成空司令部工作。

两次进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1964年的9月6号,在禹城乘上运送新兵的列车(闷罐车)。晚上休息两人搭伙,一铺一盖就可以睡觉了。第一次下车是在徐州兵站。火车过了西安折转南行过秦岭,火车冒着浓浓的黑烟,因坡度太大,火车像老牛一样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在山间里爬行。穿过了数不清的黑乎乎的山洞,火车终于来到了成都平原,眼前展现的是一片葱绿,三天两夜的行军疲劳,顿时消失,心情豁然开朗。此行才真正理解了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这首诗的意境。

由于第一次长时间乘坐火车,到了航校睡在双层床上,好像仍在火车上晃动,两三天之后才逐步恢复正常。在部队的第一个国庆节会餐,新兵第一次见到松花蛋和象蛇一样的黄鳝鱼都不敢吃,还是我们分队长现身说法,给大家做了示范。

我在日记的扉页写下了来到航校后的四个第一次。即:第一次乘坐火车;第一次见到飞机;第一实弹射击,(九发子弹打了83环);第一次投掷手榴弹,〈成绩48米)。航校毕业了,离开四川,中队长和教员把我们分别送到航空兵部队。乘坐的客车,比来时的闷罐车要舒服多了。

1985年8月第二次入川。我的调令下达后,为赶上成空的成立大会,这次是乘飞机去的。飞机在成都双流机场着陆,接我的战友苏处长带着军务处的两位参谋已经等候在停机坪。接我的车经过成都市繁华街道,市容市貌给我一个全新的感受。我情不自禁地说:发展真快呀!变化太大了!市内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在成空成立大会上又见到我的老军长,候书军司令员。他是在抗美援朝的空战中,首创夜间打掉美国飞机的战斗英雄。

当年十月份,我的家人也随调到成都。 在成都虽然生活时间不算太长,但对成都的繁华感受颇深。 成都人会享受生活,市里到处是茶馆,麻将桌,供人们休闲娱乐。 还有花样繁多的各种小吃。 如钟水饺、担担面,麻婆豆腐,赖汤圆。 兔头肉、麻辣鲜,麻辣凉粉满街串……想起来就让人流口水。 到酒店打牙祭 ,总少不了配送几样名小吃。 川菜味道浓,以麻、辣、鲜、香著称。 成都的物价低,当时的空心菜仅三分钱一斤。 成都是个休闲,安逸,易居的城市。 也许聪明的诸葛亮让刘备在此定都也与此有关吧。

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饱览了那里的山山水水。最令人难忘的是:“三水两山”。都江堰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李冰父子留给天府之国,防洪,灌溉的绝唱;在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既可目睹三江汇流的壮观,又能品尝五粮液酒的醇香;九寨沟的水清澈见底,黄龙的五彩池,五光十色令人流连忘返;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在诗人和作家的笔下,对峨眉山的描绘多见巍峨与壮观!登上云雾缭的金顶,如果你足够幸运,就会欣赏到那奇妙的佛光。所有这些都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

1989年我们在上小学的儿子日记上看到:秋风起兮树叶黄,落叶归根还故乡。人生故不如草木,游子何不思家乡。儿子想家了,我和老伴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于是我们商量后转业回到生我养我的山东故乡。

两次入川,天府之国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在高铁纵横,交通十分便利的今天,我一定还要再回到成都看看,那里留下了我美好的记忆和对战友的思念。

作者简介

李广聚,1946年4月生,山东冠县人,1964年入伍,1966年入党,历任职务:16师司令部参谋,空二军司令部参谋,军务处副处长,成空军务处副处长,济空鲁鹰进口汽车修理厂党委书记,工商银行历下支行纪委书记,2006年退休,光荣在党56周年。

壹点号 银枫文苑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成都平原   司令部   闷罐车   航校   天府之国   军务   成都   参谋   印记   散文   部队   火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