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从“二十文章惊海内”到“为人天师”

人物名片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字叔同、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别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父李筱楼曾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营盐业与钱庄,为津门巨富。

弘一法师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爱国教育家、一代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曾以诗句总结弘一法师非凡的一生:“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记者 颜瑛瑛 文/图(除署名外)

弘一大师之塔

清源山弘一法师石像

李叔同5岁失父,13岁知篆书,15岁能诗,17岁善治印,一生精通诗词、戏剧、音乐、美术、书法、篆刻。1905年,26岁的李叔同东渡日本,在东京美术学院学习西洋文化,主攻音乐、美术、戏剧,开中国油画、新音乐、新话剧之先河。31岁回国,任上海《太平洋报》副刊编辑,并先后在天津、南京、杭州等地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新文化人才,如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出家后钻研并弘扬佛教南山律宗,成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宗师。晚年留居闽南,讲经弘法。1942年10月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世寿63岁。

今年是弘一法师圆寂80周年,重温其在泉州的履迹与往事,缅怀并示敬。

1938年10月,安海绅商学各界为欢迎弘一法师(前排中)莅临安海,在安海金墩“尺远斋”古典园林合影留念。

(吴杭州翻拍 吴旭旭后期处理)

法雨广披 与泉州多地结缘

1928年至1942年,弘一法师留居闽南14年,驻锡过泉州承天寺、开元寺、光明寺、清源洞、百源寺、温陵养老院、晋江草庵、澄渟院、福林寺、永春普济寺等地。所到之处,法雨广披,嘉言卓行,影响深远。他所中意的闽南,他所留恋的泉州,修行安度的晚晴,悲欣交集的遗墨……都是泉州无比宝贵的文化珍宝。

温陵养老院晚晴室纪念馆

弘一法师与泉州的因缘,要从1928年的一次旅行说起。那年弘一法师与一位居士从上海登船,准备去泰国弘法。当时轮船至泰国要经停厦门。在厦期间,弘一法师认识了陈嘉庚先生的胞弟陈敬贤,又通过陈敬贤先生介绍往南普陀。在南普陀,弘一法师结识了泉州承天寺高僧性愿法师,两人一见如故,且闽南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特别是周边宗教环境亲和,深受弘一法师喜爱,从此他便长居闽南,不再想去泰国。

◆泉州承天寺

1929年,弘一法师与南普陀寺住寺太虚和尚往泉州南安雪峰寺度岁,并为泉州开元寺慈儿院谱写著名的《三宝歌》。翌年春,应性愿法师之邀,弘一法师自雪峰寺移锡承天寺,并与性愿法师共同创办了“月台佛学研究社”,讲谈书法,编修佛经,从此与承天寺结下不解之缘。留居闽南的14年中,弘一法师的户籍就落户于泉州承天寺。此后其间虽多次云游四方,承天寺却是最常驻锡之地。

承天寺月台别院(弘一法师题字处)

在承天寺,弘一法师帮助整理寺内所藏的古版佛经,先厘定六条凡例,将目录编成五辑,每辑分成禅宗部、律宗部等,每部再分为甲乙两种(甲种为全本,乙种为残本),颇为周详。

弘一法师出家后苦修律宗,不仅过午不食,而且饮食极其简单。终日苦研佛学,黄卷青灯,经他编纂修订的佛教经典无数。其出家20余年所完成的工作,非常人所能想象。

据当年承天寺僧人回忆,一日晨,弘一法师在承天寺食堂用餐,当食之际,禁不住潸然泪下,对身边诸弟子说:“吾人所食为中华之粟,所饮为温陵之水,身为佛子,此时此刻,不能共纾国难于万一,为释迦如来张贴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却一无所用,而犹腆颜受食,能无愧于心乎!”众弟子闻言皆泣不成声。

自此之后,弘一法师开课讲经,座后常张挂一幅由其亲书之中堂:“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其跋曰:“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随后手书数百余幅分赠各地寺院,倡导组织佛教救护队,掀起佛教界的爱国救国热潮。

晋江草庵寺

◆晋江草庵

1933年12月31日,弘一法师应草庵寺主之邀到草庵过冬,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初次到来,弘一法师对草庵的印象便极好,觉得这绿林深处的静谧之所是闭关养病的好所在。于是,当好友蔡冠浪邀他一起返回浙江时,他回信说:“讲律未竟,不能返浙,又闽南冬暖夏凉,颇适老病之躯也……”如此,弘一法师便在草庵东侧的意空楼住了下来。1933年至1937年弘一法师在短短四年内连续三次来到草庵,每次都逗留数月,或度岁,或养病,可见他对此处喜爱之深,他在《重兴草庵记》里写道:“夙缘有在,盖非偶然。”

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修习的是律宗,严格按照戒律行事。他随身携带的一个钟表,总是比正常时间慢半个小时,其中由来与草庵有关,是法师日常“反省自身”的修行细节。

一次在草庵养病期间,法师因养病而无法严格按照平常的戒律行事,心里大发惭愧,因而将床边摆放的一个钟表刻意拨慢两刻钟,用以提醒自己修善不足,进而督促自己努力用功,改过迁善。他曾说:“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后来,弘一法师到其他地方住,他的钟表也就总是慢两刻钟。人们便将法师的钟称为“草庵钟”。

总是慢两刻钟的草庵钟

在草庵的日子,弘一法师登座弘法,为弟子宣讲佛经,并校注整理律典,闲余亦接待文友来访,写文作对。现在草庵还留有他亲笔题下的对联和撰写的《重兴草庵记》。这些镶在墙壁上的石刻真迹不仅是书法中的珍品,更是了解草庵历史的重要文物。在他所题的对联里,有两副极为著名,一副“草積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一副“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第一联首字嵌“草庵”两字,表达了佛门济世之愿。

◆永春普济寺

1939年4月,弘一法师在性常法师、妙慧法师、林奉若居士的陪同下,来到永春普济寺闭户静修、从事著述,至1940年11月10日离去,历时572天,这里成为弘一法师入闽14年所驻锡的寺院中居住时间最久之处。

永春普济寺位于篷壶镇,深居山林,距离县城近一小时车程。弘一法师闭关处距离普济寺有400多米,坐落于普济寺山后。弘一法师只有在法会讲经期间才下山到普济寺,平时生活起居、编撰著述就在普济顶寺。山中鼠多,昼夜不宁,经常啮毁衣服和佛像,著述之余,法师的消遣是喂鼠。他在《饲鼠免鼠患之经验谈》写道:“现有鼠六七头,所饲之饭不多,备供一猫之食量,彼六七鼠即可满足矣……”

驻锡永春期间完成了《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华严疏科分》《盗戒释相概略问答》等著述。

以字弘法

墨宝留存泉州民间

弘一法师年轻时便擅长书法,其出家后的书法作品,既超脱又精致,体现出自然、静定的风格,给人一种简洁、静穆的审美感受。书法界称之为“弘体”。

闽南民间多有弘一法师的墨宝留存。盖因法师以字结缘,以字弘法,有求必应,索其字者络绎不绝。弘一法师通常来者不拒,“多写字以结善缘”但“非佛书不书”,多为人书写对联、中堂等,籍此以宣传佛教。《华岩集联三百》等是弘一法师最常书写以赠人的文字。在承天寺居留期间,也是他一生写字较多的时期之一。故承天寺重修的“月台别院”门口,特意备注“弘一法师赠字处”。

1938年农历九月二十,弘一法师应晋江安海水心亭丰德法师之请,到安平桥头的澄渟院居住达一个月之久,其间曾多次应邀在金厝祠堂向安海民众讲经,后辑为《安海法音录》。当时弘一法师与绅商学各界人士多有交往并以书法广结善缘,据考书写达300多幅,一时传为佳话。如今澄渟院门上仍留存当年弘一法师亲笔题写的石刻匾额“澄渟院”三字,署名“沙门一音”。

晋江安海水心亭澄渟院

关于法师的书法,晋江福林寺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当地一个木匠的徒弟看到弘一法师写的字,不屑一顾,认为弘一法师的书法并无过人之处。听到这些话,木匠师傅要求徒弟们每人拿一张刚刚裁好的、大小一样的红纸,找弘一法师求个“福”字,就说新年将至,讨个吉利。徒弟们求完“福”字回来,木匠把这些纸叠在一起,用钉子往第一张纸上的“福”字的第一笔钉下去,随后让徒弟们仔细看每张纸。徒弟们上前看,钉子刚好钉在每个“福”字的同一位置上,几乎没有丝毫偏差。此时木匠的徒弟们才恍然大悟,从此对弘一法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为其高深的书法造诣所折服。

晋江福林寺

悲欣交集

半生行愿照古城

1942年10月2日下午,弘一法师身体发热,渐示微疾。10月7日唤妙莲法师写遗嘱。10月10日下午,写“悲欣交集”四字交妙莲法师,这是弘一法师最后的遗墨,也是他对自己一生最后的感慨和总结。

弘一法师遗墨“悲欣交集”石刻

三天后,13日晚7时45分,弘一法师呼吸少促,8时安详西逝,圆寂于温陵养老院,世寿63岁。

清源山上,供奉着弘一法师的舍利塔,门上横联“无相可得”是法师手书,内墙上的画像是其弟子丰子恺先生蘸着泪墨所作。“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登山拜塔后,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表达对大师一生高洁品行的敬意,对大师芳魂永驻清源的咏叹。

作为20世纪闻名于僧俗两界的大师,前半生,他是李叔同,阅尽世间的悲欢离合,尝遍红尘的酸甜苦辣。后半生,他是弘一法师,怀着一颗悲悯众生的心,苦行持戒,与青灯古佛相伴。悲欢落幕,半生行愿的一代高僧最后长眠于泉南佛国圣地,为这一世温陵之殊缘画上了句点。

斯人已逝,风范犹存。今日泉州能够随处遇见大师的墨迹踪宝,幸甚至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福林   永春   法师   遗墨   律宗   晋江   闽南   佛教   泉州   养老院   海内   著述   天师   木匠   高僧   徒弟   书法   为人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