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凉、湿气重?睡前多做1件事,驱除寒湿,手不冰脚不凉,一觉睡到大天亮

大雪过后,气温降了很多。很多人晚上睡觉的时候,手脚冰冰凉凉的,怎么也捂不热。

在这个季节,体内的“寒气”与“湿气”往往互相勾结,形成寒湿。

寒湿为“万恶之邪”,关节疼痛、腰酸腰疼、月经不调、失眠多梦睡不好……和脚凉体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寒湿到达皮肤会出现湿疹或荨麻疹,寒湿在骨头和肌肉就会出现关节和腰腿的疼痛。

当寒湿进一步侵袭人体,可能侵袭到脾胃,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大便溏薄等症状。

还有一些本身就脾阳虚的人,可能出现头重如裹的感觉。

所谓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要祛寒湿,我们可以用热疗法,而最简单的热疗法就是热水泡脚。

01

足乃精气之跟

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中医认为,人的脚上有肾、膀胱、肝、胆、脾、胃经6条重要的经络,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气温降低之后,适当泡脚可以改善身体循环,帮助人体驱寒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好处多多。

古人曾有过许多对泡脚的经典记载和描述,如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泡脚养生又叫足浴,是中医足疗法的一种。

足乃精气之根,古人将人之脚喻为树之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

足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足掌有300多穴位,67个反射区。

通过足浴,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能够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改善内脏产生的病理变化,提高机体自我防御和免疫力。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更是不乏名人靠泡脚养生的故事。

杨贵妃经常靠泡脚来养颜美容;

苏东坡曰:“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乾隆将足部养生法总结为“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成为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

近代京城名医施今墨也是每晚泡脚养生;

……

泡脚可不是简单地用热水一泡就可以,这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少。

注意事项

泡脚的关键是要保证热水能漫过脚踝,泡脚的同时可以搓揉脚掌、脚底,以加强穴位刺激。

泡脚的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以自己能够忍受为限。

一般在睡前进行,泡到全身感觉暖和或是额头和后背微微汗出为宜。

泡脚时间并非越久越好,因为长时间浸泡,水温下降,脚反而变成了被水不断带走热量的热源,所以建议泡脚时间控制30分钟内,每日一次。

02

泡脚时加入适宜中药材

驱寒除湿 治病防病

纯热水泡脚主要起舒缓身体疲乏的作用,真正想要“泡好脚”,那就得给热水“加点料”。

泡脚时加上一些药材,就是中药足浴疗法。

中药足浴疗法,是根据中医传导经络学说和脏腑输布理论,以及现代的私膜吸收与物理性刺激原理,运用中药足浴治疗疾病的一种绿色疗法。

通过药液的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以及借助药物蒸汽、药液的熏洗和治疗作用,药物离子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患部,并随血液循环快速输布到全身。

从而达到颐养脏腑、促进气血运行、调理阴阳平衡、疏通经脉、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体内新陈代谢产物排出的多重效果,进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适合这个季节,帮助我们驱寒除湿的泡脚药材有哪些呢?

1.艾草

艾草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肾经,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

温水中加入艾叶泡脚,可宁心提神、预防感冒、排毒消肿、增强人体抵抗力。

2.红花

红花药性辛温,可以温经散寒,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的作用。

使用红花泡脚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使周身血脉畅通,适合血瘀证的人群使用。

尤其是存在小腹冷痛、月经量少、月经血块等症状的血瘀证女性,经常用红花泡脚可以帮助改善症状。

还可以改善下肢畏寒,长期足部冰凉的症状;以及辅助缓解因天气干燥导致的肺虚燥咳等症状。

3.肉桂

肉桂药性温热、味辛,辛主行散,温可祛寒,因此具有温阳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尤其适合脾胃虚寒或者是肾阳虚的人群。

使用肉桂泡脚,可以缓解手脚冰凉、腹痛怕冷、腰膝冷痛、大便稀溏、小便多、齿状痕、苔水滑、脉沉细等症状。

中药泡脚不仅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还可使皮肤通过温水的强渗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药成分,疏通筋骨关节,改善体内的水分分布和血液循环,起到祛病、护肤美容的作用。

中医的每一味中药、每一个方剂、不同的药物配伍、不同的剂量应用都会产生不同的药效,其组方之精密,医理之深奥,正是千年以来智慧的结晶。

(养生大国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脏腑   肉桂   湿气   红花   手脚   冰凉   疗法   中药   热水   全身   中医   人体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