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前一年:债台高筑,蹭住胡适家,夏天只有一件白褂可穿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1922年,徐志摩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为什么?因此在当时那个年代,没有人敢去挑战封建制度,没有人敢去挑战纲常伦理,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协议离婚,等于说是开了近代历史的先河。

更令人震动的是,徐志摩要去寻找一个灵魂伴侣,没曾想这个灵魂伴侣居然是别人的妻子

这简直是道德沦丧,伤风败俗!

可在徐志摩看来,这却是“爱与自由”的表现,难道究竟这爱与自由,带给了他什么?又让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无爱无自由

感情这种事,非当事人难以说的清楚,可在我们后人看来,到底谁才是最爱徐志摩的那个人,谁又是徐志摩最爱的那个人,仍旧能寻出一点端倪。

徐志摩的初任妻子乃是张幼仪,典型的包办婚姻,张家是官宦之家,徐家则十分富有,俩人的结合完全是在双方家人的一手操办下实现的。

既然如此,想必俩人之间应该就没有过多的感情,事实上徐志摩确实对张幼仪一直冷眼相待,初见面时便直言不讳地称呼张幼仪为“土包子”。

接受新式思想,新式教育的徐志摩,打从张幼仪的身份上就降低了对她的好感,徐志摩会反对旧社会的一切,自然也包括有着旧社会背景的张幼仪。

张幼仪为了寻他,千里迢迢踏上寻夫路,可在异国他乡,徐志摩再也无遮无掩,丝毫不避讳地流露出厌恶张幼仪的感觉。

“我在船靠岸之际焦急地眺望,却见到徐(志摩)始终别过头去,不朝我望来,在所有的人当中,他是不耐烦和厌恶的那个。”

即便是张幼仪怀孕,徐志摩仍旧抛下她,一个人跑出去,只为了等待从伦敦的来信,那里才是他的挚爱,才是他爱与自由的存在。

徐志摩与张幼仪

爱与自由是表现在外在的,自由便是前提,因为徐志摩不能自由地选择婚姻,他便不爱张幼仪,所以他在自由地遇到林徽因的时候,便义无反顾地爱了去。

试想倘若张幼仪不是出身官宦之家,不是由家人操办婚姻,而是在国外与徐志摩相识,俩人自由恋爱,徐志摩还会从一开始就称呼张幼仪为“土包子”吗?

至于张幼仪爱不爱他,他不管,也不在乎,甚至在张幼仪怀孕的期间,提出和她离婚,只因为他觉得,林徽因不接受他是因为他已经有家室。

被徐志摩想象为“爱与自由的存在”的林徽因,却无法接受徐志摩如此炽热的爱情,可她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这就让徐志摩朝思暮想了一辈子。

“徐(志摩)爱的并不是我,而是他幻想出来的林徽因,一个浪漫的人,一个充满着爱与自由的人,可那并不是真正的我”

多年以后,林徽因才道出真相,可她爱不爱徐志摩,无人知晓,如果不爱一个人,为什么不干脆地拒绝他呢?

不管是从林徽因的文章,还是诗词当中,不难看出她是一个十分理智且优雅的人,徐志摩抛弃家室来找她,她固然是不会接受。

没有人愿意让自己背负上“失德”的罪名,林徽因也不愿,她离开了徐志摩,没有作任何告别,徐志摩顿时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尴尬的人。

小曼之痛

可是,尽管如此,徐志摩仍旧没有怪林徽因,追随着林徽因而去,留下张幼仪和儿子在国外孤苦无依。

反倒是张幼仪对徐志摩心存感激,因为在徐志摩离她而去后,张幼仪大受打击,又不想回国忍受非议,便留在了国外。

爱情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它能让一个人成长,在国外的独自生活中,张幼仪逐渐地对自己产生了反思,从而走向了思想解放的道路。

去国外前,我害怕一切,去国外后,我一无所惧。”徐志摩给她的巨大打击,让她迅速成长为了一个新时代的女性,而且是十分杰出的那一批。

也正因为如此,张幼仪十分感激徐志摩,这个从小接受中式教育的女人,仍旧以“以德报怨”的方式来对待徐志摩和徐的家人。

徐志摩父母的丧事,全都是由张幼仪操办的,而在徐志摩去世后,张幼仪不仅一直照顾陆小曼,还整理了徐志摩的作品,供后人阅读。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是爱徐(志摩)的,也许是爱的,如果要看我为他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上来说,那必然是爱的,也许在他一生中遇到的几个女人当中,我是最爱他的也说不定。”

和张幼仪相比,陆小曼无疑就幸运的多,徐志摩爱她,她也爱徐志摩,1922年,徐志摩回国追随林徽因之时,陆小曼已经在家人的安排下和王赓结了婚。

一边是苦苦追求无果,只能和林徽因以朋友身份相处,迷茫中的徐志摩;一边是苦恼于包办婚姻,丈夫王赓不懂得爱情与温存,孤寂中的陆小曼。

俩人擦出火花仿佛是必然的,徐志摩和王赓又是好友,王赓常常因为公务繁忙,托徐志摩照顾妻子陆小曼,一场超越禁忌礼法的爱情诞生了。

徐志摩这时候才懂得林徽因的纠结,当初他为了追求林徽因,抛弃了张幼仪和孩子,现在仿佛昨日重现一般,难道要陆小曼离开王赓,和他在一起吗?

即便是如此崇尚爱与自由的徐志摩,也在这个时候退缩了,纲常伦理,即便是他不在乎,也不得不为陆小曼考虑,于是他逃走了。

1925年,徐志摩再次远赴国外,去看望了一番张幼仪和孩子,看到张幼仪过的如此寂寥,连儿子也不幸夭折了,徐志摩内心痛苦难过的同时,却下定了另一番决心。

他要回去和陆小曼在一起,徐志摩明白,回去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所以他不该回去,可让他和陆小曼从此分别,从此以泪寄思,他更加是做不到。

既然已经做过天下之大不韪之事,徐志摩也就不在乎再干一次了,他一回国就开始着手和陆小曼在一起的事情。

陆小曼身体虚弱,不然王赓也不会拜托徐志摩在他离开之时照顾陆小曼,徐志摩就以这个为理由,使得陆小曼的母亲陆夫人同意了他和陆小曼的婚事。

劝说王赓就更容易了,王赓是从政的,徐志摩就分析利弊,指出爱情与婚姻的区别,陆小曼也表现出坚决离婚的意思,王赓只好同意了。

这份一开始就被几乎所有人反对的婚事,早早地就埋下了伏笔,只是爱恋中的人,哪里顾得上考虑过多。

郁达夫就描述过徐志摩和陆小曼俩人的爱情:一个忠厚柔艳,一个热情诚挚,遇到一起,定要迸发出火花,燃成一片,哪里顾得上纲常伦教,哪里顾得上宗法家风?

就比如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说什么也不同意俩人在一起,婚礼那天虽然勉强地来出席了,但是还是断掉了徐志摩的钱财来源,反而是把徐志摩的那份钱全给了张幼仪。

又如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这个曾带领徐志摩解放思想,追求自由的老师,现在却竭力反对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一起。

梁启超在台上大骂徐志摩失德,抛妻弃子,还移情别恋;大骂陆小曼不守妇道,搞得徐志摩十分难堪,可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徐志摩和陆小曼终究还是如愿以偿地在了一起。

婚后的美好只维持了一阵,徐志摩就不得不开始到处工作开始养家了,因为他没有了父亲的经济支持,陆小曼又花钱大手大脚。

从小在自己家里娇生惯养的陆小曼,嫁给徐志摩后依然如此,每日吃茶,跳舞,聚会,打牌,甚至还抽起了大烟,徐志摩很快就感觉到了“花钱如流水”是什么感觉。

王赓是当官的,自然是养得起陆小曼,可徐志摩不是,加上家里断了给他的支持,他只好四处找工作,只为了供陆小曼拿去挥霍。

陆小曼爱吃西式夹肉面包(也就是三明治),放到现在自然不是问题,可在上世纪20、30年代,要买到是十分困难的。

徐志摩总是不辞辛苦地为陆小曼买到她想要的一切,不管是夹肉面包,还是各种蜜饯,樱桃、芒果、杨梅、荔枝、石榴,凡是陆小曼要求的,徐志摩必然要弄到。

常常好吃好喝地供着,陆小曼很快便身体发福了,徐志摩终日奔波在陆小曼和工作之间,也逐渐地心生倦怠。

1930年,胡适为了帮助徐志摩缓解家庭状态,便邀请他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徐志摩十分感激,只是他这一去,不知要几年才能回来,便想要带着妻子陆小曼一同前往。

结果陆小曼死活不同意,还搬出林徽因来呛徐志摩,陆小曼哪里会不知道丈夫和林徽因的关系,而林徽因正住在北京养病。

“我去北京做什么,徒增烦恼吗?我的身体这样,不要去,而且去了之后,我反而在家里更加孤独,因为没有人会在家里照顾我了。”

徐志摩虽然恼火陆小曼这样无理取闹,但是奈何她所言不虚,只好白白生闷气,最后独自前往北大投奔胡适去了。

却没想到,陆小曼在徐志摩一走,反倒是更加变本加厉起来,徐志摩到北京还没有安顿妥当,陆小曼就差人给他寄来了一封信。

“家里的柑橘就快吃完了,桥车下个月要交租赁费了,盼夫君早日稳定,好快快把铜钿回寄回来,对了,下周有一场舞会,我订了酒店,需要200大洋,一并寄来。”

徐志摩接到信就气的丢到了地上,做到一旁生闷气去了,倒是胡适看明白了一些,开始好言相劝起来。

“兄长你有所不知,我月月努力工作,却仍旧赶不上她花钱的速度,现在家里债台高筑,我连张幼仪那里都去借过钱了。”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张幼仪也回到了上海,开了家制衣行,徐志摩常常前去探望她,反倒是和张幼仪成了好朋友。

张幼仪后来也回忆:徐志摩在上海时常常来找我借钱,我为了不让他难堪,总是借口说是他的父亲给的钱,不过是暂存在了自己这里。

胡适闻言也很无奈,徐志摩此番来北京任教,还是住在了自己的家中,随身携带的衣物甚少,整个夏天只有一件白大褂可供穿着。

“你何不同小曼离婚呢?”胡适劝说徐志摩,就连胡适的夫人也表示赞同,可徐志摩只叹了口气,半晌才答道:

“不止你们,很多熟人都极力劝我同小曼离婚,但我不能这么做,小曼是因为我而离婚的,我如果这么做,她这辈子就完了,毁了,我无论如何不能因为我自己而丢下她不顾。”

经过几段爱情,几年生活,徐志摩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曾经为了爱与自由敢作出违反道德之事,现在却为了道德,放弃了爱与自由。

也许是林徽因嫁给梁思成,让他觉得自己失去了理想中的爱恋对象,失去了那个在茫茫人海中才寻得的灵魂伴侣;

也或者是徐志摩看到张幼仪这般,虽有着固执的思想,却待他始终如一,即便被自己抛弃,仍旧无怨无悔,这让他自己内心的道德价值观念出现了动摇。

总之徐志摩变了,他不愿再负一个陆小曼,可等到他1931年回到上海家中的时候,却看到陆小曼正和翁瑞午躺在那里吞云吐雾,好不惬意,顿时心生恼怒。

一时间说了陆小曼几句,陆小曼也气不过,抓起烟灰缸就扔向徐志摩,把徐志摩的眼睛砸掉,摔得粉碎,徐志摩的心也跟着摔倒了地上,他愤愤地摔门而去。

恰好林徽因来信邀请他前去北京参加自己的演讲会,徐志摩正好在上海闹得心情烦闷,便立即应允了下来。

为了赶上时间,他先是到了南京,然后在南京找到了一班运输包裹的邮政飞机,以极低的价格请对方捎带自己一程。

他这趟回来,所带的钱财,大部分都留予了陆小曼,此刻再想做客机也是不可能的了,就是这样凑巧,这班飞机出事了,徐志摩也离开了人世。

也许是出于愧疚,也许是出于难过,陆小曼后半生都专注于整理徐志摩的文集,再不享乐,再不社交,以画为生,深居简出。

一个情字,伤了多少人,徐志摩为情所困,却把爱情的理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到底是有些可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胡适   纲常   债台高筑   北京   俩人   伴侣   家人   家里   夏天   婚姻   自由   爱情   徐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