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丧钟大明萨尔浒惨败



战前准备

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后金的天命汗带着两万八旗兵攻破抚顺关和清河城,从农历四月抢到农历九月,才撤回到老巢赫图阿拉。穷疯了的努尔哈赤抢的那叫一个干净,成清河一带五六十里以内人烟断绝,据说被满清抢走三十万人,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努尔哈赤绝对没想到,自己不就是打了一次劫,会引发之后的一连串反应。

每天泡在后宫的万历皇帝接到战报暴怒,他觉得自己对努尔哈赤皇恩浩荡,野猪皮怎敢忘恩负义,于是决定“倾天下之力,尽征宿将猛士”,毕其功于一役,直接灭掉努尔哈赤。

在大明内阁推荐之下,退休在家十年之久的杨镐出任辽东经略,万历皇帝赐杨镐尚方宝剑可以斩杀总兵以下将官。同时启用两个二代,名将马芳之子马林,李成梁之子李如柏。这两个哥们既没有像样的战绩而且家里蹲了二十年了,二十年没上过阵了。是我对宿将有什么误解吗。也许万历也觉得太儿戏了,于是调用了山海关总兵杜松和在南昌老家养老的名将刘铤。

对于杜松、马林、李如柏带领的士兵没有记载,但是对刘铤带领的军队是有记载的,据说是两万多浙江兵和一万五千朝鲜兵,注意,不是戚大帅训练出来浙兵而是浙江兵,这些浙江兵来辽东的时候穿着单衣,每天都冻得瑟瑟发抖。朝鲜兵的人人纸甲柳条盔。李如柏率领的军队竟让被后金的几个侦察兵几嗓子冲锋的呼号直接吓崩溃了。是我对精锐有什么误会吗?

也许这些已经是万历年间可以征集的所有的宿将猛士了。

刘铤跟杨镐共事过,曾经公开嘲笑过杨镐就是菜鸡,报仇的机会来了。刘铤说对于后金的地形、道路、八旗兵的武器装备、兵员素质都不熟悉,建议做好情报侦查之后再出兵,杨镐予以否决。于是刘铤又说大冬天的,天气太冷,建议穿着单衣的明军待天气转暖之后再进军,杨镐再次否决。刘铤说不了解分配给他的浙江兵和朝鲜兵,建议等他的老部下三万川兵到了之后,他就出兵,杨镐实在受不了这个总是跟他唱反调的臭老头,于是拔出尚方宝剑,得,说啥也没用了,出兵吧。

对于怎么进军,咱们儒将要玩出花样,于是制定了四路进军的方略。四路大军二月二十五日出发,于农历三月初二会攻赫图阿拉。这里明显是坑刘铤的意思,刘铤的进军路线是没有大路丘陵,道路艰险而且路途遥远,估计出发的时候就存了战后以违抗军令的名义处罚刘铤。

思路大军配置如下:

左侧中路: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监军道张铨,领兵六万,顺浑河出抚顺关。

右侧中路:总兵李如柏、贺世贤、监军道阎鸣泰,领兵六万,往清河出鸦鹘关。

左侧北路:总兵马林、副将麻岩、监军道潘宗颜,领兵四万,往开原合夜黑兵,出三岔口。

右侧南路:总兵刘铤、监军道康应乾,领兵四万,合朝鲜兵,出宽奠口。

杨镐这边刚誓师出发,努尔哈赤就接到密报,对于杨镐的思路出击之策嗤之以鼻,于是制定下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努尔哈赤把六万主力都集中在首都赫图阿拉,派出探马紧盯着明朝各路人马。

努尔哈赤给手下的六万八旗兵每个士兵都准备了两层铁甲一顶铁盔,在盔甲外边每个人都配备了一个厚棉帽子和一套厚棉甲穿在铁甲之外。

为了扬长避短,发挥后金擅长山地肉搏战的特点,预设了两个战场,一个是萨尔浒周围一个是阿布达里岗,去年抢了抚顺的时候,努尔哈赤就派了几百八旗兵带着一万五千多民工在地势险要的吉林崖旁边修建了界凡寨,就是为了阻挡明朝从西边讨伐后金。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努尔哈赤接到杜松已经出抚顺关,刘铤已经自宽甸北上,另外两路人影还没见着呢,于是努尔哈赤决定先灭掉杜松,于是带着主力连夜奔袭萨尔浒,另外派500人南下迟滞刘铤,把刘铤拖在辽南的大山里。



杜松死战殉国

二月二十九日晚杜松直抵浑河岸,杜松亲自观察了一下地形,一眼就看出浑河对岸的界凡寨是关键,界凡寨地形险要,北侧就是险要的吉林崖,南侧是扎喀关,扎喀关旁苏子河对岸是萨尔浒山。只要突破了界凡寨,之后便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平原,届时就可以直逼赫图阿拉,明军就可以发挥自己兵力擅长阵战和兵力雄厚的优势。如果不能突破界凡寨,自己的大军就会顿兵在这险要之地,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于是杜松决定放手一搏,一战定生死。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三月一日,杜松留下两万人在萨尔浒山下扎下大营,修建坚固的营垒,自己带着一万人过河去攻打界凡寨。

杜松不知道,昨天晚上,努尔哈赤的大军已经来到萨尔浒周围,但是努尔哈赤没露面,把大军藏在山谷里,准备阴杜松一把,看到杜松分兵猛攻界凡寨,连破两个小寨子,立刻让皇太极和代善各带一个旗去支援界凡寨。自己则带着六个旗的主力猛攻萨尔浒的明军大营。

原本兵微将寡的界凡寨在杜松猛攻下已经摇摇欲坠,但是得到皇太极和代善支援下,后金兵利用有利地形慢慢的稳住阵脚,跟杜松打成了胶着战。

努尔哈赤攻击明军大营也不顺利,留守萨尔浒大营的总兵王宣、赵梦璘等统率下依仗坚固营寨和犀利的火器,守的是密不透风。努尔哈哈次正无计可施之际,时间慢慢的推移,到了中午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雾,努尔哈赤看到机会来了,派出精锐巴牙拉,爬过堑壕,拔掉营寨栅栏,杀入大营跟明军肉搏。明军瞬间崩溃,争相逃命,全部溃灭,王宣、赵梦麟战死。

杀散明军,努尔哈赤立刻整军向杜松后路包抄过去,将杜松团团围住,杜松亲率官兵奋战,,从白天打到天黑,杜松不亏是猛将,在这种绝境之中,杜松亲自提着刀跟后金兵肉搏,勇猛无敌,努尔哈赤内心越发焦虑,他知道明军援军随时会杀过来,到时候死的很有可能是自己,于是让贝勒赖幕布放冷箭射杀了杜松,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杜松死后,明军士气彻底崩溃,参将柴国栋、游击王浩、张大纪 、游击杨钦、汪海龙和管抚顺游击事备御杨汝达纷纷被杀。只有经略标下右翼营管游击事都司刘遇节率残兵杀出重围。监军张铨被俘,誓死不降,被处死。

明军杜松部全军覆灭。



马林全军覆灭

三月初一的晚上,马林大军已经进发到尚间崖(在萨尔浒东北三十里),听说杜松打败了,不明敌情的马林立刻命令全军扎营。环营挖掘三层堑壕,将火器部队列于壕外,骑兵继后。又命部将潘宗颜、龚念遂各率万人,分屯大营数里之外,潘宗颜在大营的西边下寨,龚念在大营的南面下寨,以成犄角之势,并环列战车以阻挡敌骑兵驰突。

紧盯着马林的哨探立刻把马林已到的消息第一时间带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立刻收拢部队,派出一部分军队继续攻击杜松残兵,自己带着收拢好的不到三个旗的军队连夜奔袭三十里,抵近马林大营。

天刚蒙蒙亮,原本想拔营继续前进的马林远远看到努尔哈赤的大旗,马林还是很有章法的,阵列方形,营地四周挖有三道壕沟,壕沟外排列大炮,放炮的兵皆徒步站立炮后,大炮的外层,又密密排列一层骑兵,骑兵的前面再排列火枪队,其余众兵都下马,进入三层壕内的营中列阵。

努尔哈赤二话没说,就派步兵强攻龚念正面,以骑兵横击龚念大营侧面。龚念一战而溃,于是努尔哈赤大军直迫马林大营。

看着马林摆下了一个刺猬大阵,努尔哈赤没有正面硬碰硬,简单观察了一下,努尔哈赤乐了,原来马林连夜扎营,根本就没勘探地形,马林大营东面是一座小山,如果占领制高点,自上而下俯冲马林大营,借助地势,必然一鼓破敌。于是努尔哈赤带着骑兵和两个旗的军队准备从小山南侧登山。

看到后金兵在分兵,营外的留守的后金兵力很少,马林以为有机可乘,竟然全军出击主动攻击后金军,刚准备登山的努尔哈赤一看,可以不采用损失惨重的决死冲锋那是乐不得的,于是骑兵全部下马步战,跟明军战作一团,随着时间推移,前去追杀明朝残军的后金兵也纷纷前来汇合,看到混战在一起的后金和明军,都没结成军阵,直接杀入战团。原本已经苦苦支撑的明军抵挡不住后金军进攻势头,大败而逃,满州军兵乘势追杀,击破潘宗颜部,北路明军大部被歼。明军副将麻岩等皆被杀,总兵马林仅自己率数人逃走。马林一路连一天都没坚持住就崩溃了。



刘大刀中伏死战

看着眼前的大山,一辈子要强的刘铤第一次感觉到绝望,除了几百家丁能勉强上阵,毫无斗志的浙江兵和朝鲜兵除了摇旗呐喊什么忙也帮不上。罢罢罢,只能以身许国了。

于是刘铤带着自己的家丁,顶风冒雪,在大山里艰难跋涉,向赫图阿拉进发,努尔哈赤派来迟滞刘铤的500八旗兵被刘大刀带着家丁猛砍了一顿,砍死了两名副将五十多个八旗兵,才消停点。山路太过崎岖,刘铤三天之内也前进了三百多里,出色的完成着自己的任务。

三月二日,收拾完杜松和马林,李如松还在磨磨唧唧的每个踪影,于是努尔哈赤决定先消灭刘铤再说。稍加修整立刻全军南下,三月初三在阿布达里岗(赫图阿拉南)布置好埋伏圈,静待刘铤到来,然后派几个明朝降兵拿着杜松令箭,诈称杜松军已迫近赫图阿拉,要刘铤赶快过去汇合攻击赫图阿拉,同时命令扈尔汉带领五百名后金兵诈败吸引刘铤,刘铤信以为真,立即下令轻装急进。三月初四,刘铤一头扎进埋伏圈。

后金伏兵四出,从山上猛冲下来把刘铤前军分割包围冲成数段,刘铤被数倍的精锐八旗兵乱刀砍死了老将军,刘铤养子刘招孙勇猛无匹,手刃数人终因寡不敌众苦战而死。这对养父子死的极惨,尸体全无,部下只抢出老将军的大刀送到刘家。

落在后边浙江兵一战崩溃,被八旗兵屠戮殆尽。朝鲜兵看到凶恶的八旗兵字节尿了,由元帅姜弘立、副帅金景瑞带头统统跪在地上投降,明监军乔一琦一看大势已去,投崖而死。朝鲜军大部分都被努尔哈赤编入后金部众,姜弘立带着努尔哈赤写给朝鲜国军光海君修好的书信和少数朝鲜兵就撤回朝鲜了。

由于刘铤生性粗犷,得罪了朝中权贵,战死沙场后,又被诬为谋反,险招灭门之灾;其长儿媳带着两个儿子躲到辛店村娘家,将孩子改为娘家王姓,被村里人称为“外王”,与原有王姓为表亲,其兵丁、家仆后裔称为“家人王”。刘铤很快得到朝廷平反,但遗体未能找到,其子孙在大清河岸边建了一座衣冠冢,当地百姓称为“刘家坟”,后渐成村落,成为“刘村”。刘铤所使大刀被明军将士抢回,一直由辛店村“外王”家族保存。清朝之后,刘铤被追封“黑虎将军”,并赐龙头拐杖、将军印,其辛店村后裔定居的府邸被称为“黑虎将军府”,人们简称为“黑府”。

刘铤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刘铤勋劳特著,胆略素优,奋勇争先,捐躯最烈, 战后连尸体都没找到。在之后的文章当中会单独给大明的烈士专写一篇文章,四路军中刘铤最是可惜。

李如柏一哄而散

三路大军已经全都覆灭,名将之后的李如柏还在磨磨唧唧行军,原定二月二十九要出鸦鹘关,可是三月五日才进发到虎拦岗(在清河堡东),这个执行力也无话可说了。接到杨镐通报的战况,李如柏于是下令撤军,也许是在腹地行军的原因吧,李如柏很有安全感,撤军也是慢慢悠悠的。后金的哨兵在山头上看到李如柏的大军在撤军,于是立刻掏出号角就开始吹,假装着冲锋,没想到几万大军,就被几个哨兵一吓唬,竟然崩溃了,自行践踏死了一千多人。

不得不说,此时的八旗兵正处在巅峰状态,竟然连续苦战五天一夜,来回奔驰三百多里,以微弱的战损,全歼明朝四路大军,战后统计,明军损失兵力约45800余人,将领战死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支,至此元气大伤。努尔哈赤对明朝最后的一丝畏惧,荡然无存。

大明在位时间最长的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在萨尔浒之战的惨败的打击下,一病不起,转年就死了。努尔哈赤为大明的覆灭敲响了丧钟。

战后总结:

1、最主流的说法是杜松轻敌冒进导致战败。

此战几乎明军所有的将领都不适应后金的战术,而且此战明朝从制定战略战术的时候几乎都非常急躁,从万历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到内阁反复催促杨镐出兵、到杨镐催促四将出兵。但是我个人觉得此战的锅不能甩给杜太师,因为明军适合在平原、拉开阵势、摆开车马炮进行堂堂之阵,而且不攻破界凡寨杜松全军都被困在险恶的地形,一个不小心就全军覆没,突破界凡寨尚有一线生机。

2、为什么明军都如此急躁

主要原因就是明朝的经济奔溃了,从1500年开始,对应明朝是弘治年间,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从那个时候开始明朝就开始经历各种经济危机,开始有流民,到朱厚照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的刘六刘七起义,后来明朝从朱厚照时期开始走向对外扩张的路,主要是对南湖北周边的山地、川边、甚至是贵州、云南土地开发,同时中国的农业进入精耕细作阶段,提高了单位亩产。到嘉靖年间土地兼并开始恶化,嘉靖初年和张居正一以贯之的一条鞭法短暂的缓解了明朝的经济危机,但是很快财政就崩溃了。但是到万历中后期,财政彻底不可挽回,为了应付努尔哈赤,万历加征了一次农业税,筹集了500多万两白银,这也是明朝晚期不可遏制的农民起义的前奏,作为明朝统治者和主政的内阁是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弊的,所以才反复催促杨镐出兵。

3、两军战斗力对比

后金此时的战斗力明显超过明军,后进军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跟战力强悍的海西四部死磕了20多年,努尔哈赤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在武装他的部众,坑蒙拐骗偷全都用上了,终于解决了后金武器的自己自足,虽然都是冷兵器,当时的八旗兵没人两层铁甲还要外套一个厚棉甲。

后金最主要的战斗力还来源穷,小冰河时期不但影响中原的明朝,更加影响长城外边的蒙古女真,这也是为什么自弘治年间蒙古女真不停的冲击长城进行抢劫,这一时期的蒙古、女真人政治理想都不高,但是就像野草一样,割了一茬每两年就再来一茬。对于后金更是如此,农业产出本来就少,还要应付对手长达二十年持续不断的战争,导致只有几十万部众建州女真竟然组织了成建制的军队多大6万人。当时的后金人穷得只剩下身上的铠甲手里的钢刀了。

最强的战斗力从来都来自吃饭。

明朝军队中连将领都没有坚固甲胄,士兵就更别提了,而且明朝军队普遍训练不足,当时明朝军队中,只有家丁训练充分,普通士兵都是将就着,只有戚家军等少数军队训练精良。

4、内部组织力对比

明朝的军队都是临时拼凑在一起的,杜松就指出,上下不协,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后金军队中高层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亲属和跟随他三四十年的老部下,八旗兵持续几十年的作战,战术配合娴熟。所以八旗兵才能实现五天一夜的持续奔袭作战。

以上是我个人的总结,谬误之处请帮忙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努尔哈赤   抚顺   大明   阿拉   明朝   总兵   朝鲜   丧钟   帝国   骑兵   万历   大军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