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代欧洲历史,了解欧洲与中国在古代的那些不同发展情况

最近在写一些欧洲的历史,也对西方历史有些感受,尤其结合西方史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通过对比发展脉络的不同阶段,做了一个多方面的对比。

有人说为什么不讲中国历史,其实这方面毕竟国内很多专业领域的大V在做,我就先从国外史着手了。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的先辈在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时候,总结了这样的一个发展规律。

虽然相对来说,这样的总结,用一句话如涵盖,毕竟显得比较笼统,但这未必不是一种透过现象看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那么欧洲的历史与中国又是有着怎样不同的发展规律呢?

我最近了解西方史后,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他们的历史发展中竟然也很明显的蕴含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样的规律。

具体是怎样的呢?我们大概了解一下。

文明发展的历史分析

欧洲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围绕着地中海在发展。

即从古希腊的巴尔干半岛,到古罗马的亚平宁半岛,再到开启航海时代的伊比利亚半岛。

欧洲文明的中心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向周围传播,直到进入近代后英国成为欧洲海洋时代的中心,西欧国家的相继崛起。

我们今天一般认为,欧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腊文明,而古希腊文明之前的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则从埃及和小亚细亚传入。

之后迈锡尼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相继形成,并以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

早期的古希腊文明是在继承了克里特文明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艺术、雕刻、哲学等。

在古希腊城邦时代,希腊半岛上形成了几百个城邦,最大的斯巴达有0.6万平方公里左右,其次是雅典。

这个时候的希腊文明实际上带着北方蛮族血统的希腊人建立的文明,在这之前的希腊城邦,也即迈锡尼文明晚期。

自特洛伊之战后,北方的多利亚人趁虚侵入,特洛伊古城、迈锡尼古城都被摧毁,形成了黑暗的400年古希腊文明断裂史。

随后崛起的雅典、斯巴达城邦,以两种形式存在:

古希腊城邦国家以这两个国家为中心,长期以来进行战争,就像古代中国的春秋时期,百十个小国纷争不断。

但不同的是,古希腊遇上了波斯入侵,而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的扩张,使得古希腊城邦得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外敌。

当希波战争的硝烟还没散尽,来自北方的,被古希腊人视为蛮族的马其顿快速崛起。

在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下,古希腊完全臣服于这个北方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在随后又不断征服波斯的领土,建立了强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继承了古希腊文明,在各个征服地区建立了新的政权,并传播了希腊文化,可以说亚历山大帝国从武力征服希腊的位置转而被希腊文化征服,只不过这是一种主动的进步的发展。

这方面类似于中国的古代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你来我往,最后相互融合。

亚历山大帝国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迅速分裂,而至此,希腊-爱琴文明不再局限于希腊半岛,希腊城邦时代逐渐落幕。

从巴尔干半岛到亚平宁半岛,围绕地中海的欧洲文明

当希腊文明被传播和希腊城邦国家逐渐没落之时,位于西边的地中海上的亚平宁半岛上开始崛起一个新的文明——古罗马文明。

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从东向西逐渐演变,而与此同时,中国文明的发展则是从西向东迁移。

亚平宁半岛上的罗马城邦逐渐兴起,一开始它也受到古希腊城邦文化的影响,在政治上以民主的奴隶制发展起来,但文明的进步在古代是向着集权发展为标志的。

因此,亚历山大帝国出现了,城邦时代的古希腊落幕了;而古罗马也同样如此。

在经历了长久的发展之后,古罗马向着集权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其中,政治制度的演变最为明显。

首先,古罗马从氏族制度解体后,便发展向军事民主制,这一时期就是向城邦过渡的王政时代。

随后,塔克文的统治被推翻,开始了贵族掌权的共和国。

这一时期的古罗马政权开始有分权和集权的双重特点,即在政治上以贵族组成的元老院为政治中心,权力分散;但当重大事件和决策时,则以集权为特点,这也是吸取了希腊文明中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文明的不同特点

集权使得古罗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尤为重要。

古罗马的共和时期自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结束。此时对应的是中国的战国时期,只不过中国的战国时期要比罗马共和时期的历史短暂很多

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春秋时代结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原,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此时的东西方两大文明发展,最大的不同有三点:

有人习惯将古罗马和秦汉时期的中国做对比,讨论两方之间的实力。

我想此时根本没有对比性,当中国进入封建时代后,古罗马的奴隶制就已经不能真的对当时中国的先进的统一封建王朝形成战略对峙,这就像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对上落后的封建国家一样

文明的制度性优势是多方面的,虽然在冷兵器时代的人口优势还是有一定的重要性。

古罗马的帝国时代主要分为普林斯制和多米那特制,实际上都是一种君主制的发展,只不过向着集权发展而更加完善和显著。

欧洲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发展

此时的罗马帝国是一种军事独裁制的奴隶国家,直到公元476年结束,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欧洲进入封建时代。

而中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秦、两汉、三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制发展到一个过渡阶段。

对应的是两个文明之间,欧洲文明开始向着封建时代的分封制发展,与中国的封建时代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而中国则在秦朝建立后就废除了分封制,建立郡县制。此后的皇帝封王与欧洲的封建分封制有着本质的不同。

此时的中国面对的是士族门阀的势力发展对中央集权的发展的挑战,这个问题经过了隋唐的两朝君主的努力,而逐渐解决。

包括科举制的发展,遏制了门阀的影响力;而五代十国的纷乱则使得世家势力彻底没落。

此时的欧洲开始建立一种长期的宗教神权高于王权的分封制,由于来自北方的日耳曼蛮族没有文明上的优势,因此,掌握了文化主动权的罗马教廷成了日耳曼人建立的各个国家的最大的政治、文化统治依赖

政教合一与政教分离,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

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去世前接受了基督教洗礼;392年狄奥多西把基督教立为国教,基督教自此开始在欧洲传播开来。

此时的欧洲开始向着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发展,而中国则进入封建皇权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的古代王朝以对内削弱宰相权力,对外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战争为特点。

此时的欧洲不再有来自北方的蛮族的干扰,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蛮族了。

而欧洲的封建制度面对的是宗教神权的挑战,内部以王权和教权的争夺,外部则面对伊斯兰教的扩张。

在东罗马帝国建立政教合一的制度后,法兰克人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也建立了在宗教神权之下的王权统治。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欧洲的中世纪是黑暗时代的标志,它在宗教上被天主教实际统治,西罗马帝国灭亡了,但它以另一种形式又统治欧洲近千年的时间

这个问题直到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才逐渐解决,解决的方式是以各个欧洲国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为主,长期以来,作为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罗马教廷的实力被严重削弱

各国不再受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影响,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点。

在这一时期,即中世纪的欧洲地区,还有个特点,就是我们说的分封制。

宗教统一下的欧洲分封制

欧洲的分封制使得各个国家的王室与各领主贵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绝对的管理。

而由于欧洲最大的统治者实际上是罗马教廷,因此,各国之间的兼并也并不影响教廷的最终利益。

有很多时候,一些强大的封建领主比王室的实力都要强大。

而我们就会因此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中世纪的欧洲各国实际上并没有绝对的国家概念,他们甚至没有代表国家的国旗(1581年尼德兰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后才有了欧洲第一个国旗)

当时的欧洲各国以王室贵族的家族图案为徽章、旗帜的标志,旗帜五花八门。

至于各国之间的领土,则常常因为联姻而不断变化,如法国的诺曼底曾长期属于英格兰;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继承了葡萄牙王位,使得两个国家合而为一。

这一时期的欧洲的主要外部矛盾是天主教的扩张和与伊斯兰教的战争,从1196年开启的十字军东征,到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再到大航海时期以宗教名义上的对外殖民。

打着宗教旗号的扩张,是当时欧洲对外战争的主要内容。

但此时欧洲的内部矛盾则开始由教权和王权的竞争,转变为不同国家领土的矛盾。

在此之后,欧洲基本不再有来自蛮族的入侵的烦恼,甚至在马扎尔人和斯拉夫人信仰基督教后,整个欧洲都进入一个被宗教统治的氛围。

中国的民族融合

与此同时,东方的中国依然面对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这一问题在南宋末年发展到一个转折,即蒙古帝国的出现。

蒙古帝国建立后,向周围不断扩张,到灭亡南宋,忽必烈建立元朝,中国也进入一个新时期。

这一时期的元朝虽然灭亡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但却在文化制度上继承了中原王朝,中国进入一个民族融合的关键时期。

元朝的建立也从形式上结束了南宋时期长期以来的南北方的分裂局面(当然这一时期也没有根本性改变,直到明朝才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大一统和民族融合的快速发展则要到明清时期才基本完成。

宗教和政治的较量

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实际上也一直存在着宗教与皇权的斗争,政教合一的现象没有持续过,但却也出现过。

如梁武帝萧衍就一直试图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他三次出家,却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政治目标。

在整个封建时期,中国与欧洲的最大不同:一个是分封制,一个是宗教与世俗权力的角逐。

这一时期的欧洲的政教合一制度,与阿拉伯文明类似,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宗教势力,即基督教的阵营和伊斯兰教阵营。

实际上,在世界古代文明国度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玛雅等文明都是典型的政教合一制度,而唯有中国,在实现集权的同时没有实行政教合一,这可以说是古代封建时期中国文明先进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而甚至欧洲在中世纪时期为了对抗宗教的统治,在当时还要发展出政教合一的封建君主专制,来完成其封建时代国家民族的统一。

东西方的发展的逆转则从13世纪末期开始,即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此时的东方的资本主义发展,由于封建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强大的统治,而难以有所突破。

最主要的就是明朝的建立,以朱元璋废除宰相制为标志,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更加稳固。

而欧洲则开启文艺复兴,紧接着是宗教改革运动,欧洲的文明开始出现曙光,从黑暗绝望的中世纪向着新的世界前进。

内部统一的发展过程

我们说东西方的发展的转折,其实从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中可以一窥。

1271年,元朝建立,为了稳定少数民族的统治,中央集权进一步发展

而到了1368年的明王朝,中央集权和制度的桎梏几乎在其开创的统治者初期就开启了。

当历史上大肆杀戮功臣的现象出现,我们说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有两次一个是汉朝,一个是明朝。

汉朝是为了稳定自战国末期延续到秦末的分封问题,说到底,秦统一六国,但六国只是被拼凑在了秦的版图之内,短暂的大秦帝国没有真正实现对整个中国的内部社会文化和不同阶层的糅合

整个华夏到了西汉开始,经历了秦末的战乱,六国旧势力进一步消耗,再经过汉初几代统治者的措施,实现了基本的内部统一。

而明、清两代,一个是结束南北分裂,一个是彻底消灭了华夏地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争端,两者彻底融合。

不同的政治制度发展状况

外部环境稳定,转为内部统治矛盾,就是进一步集权。

康雍乾时期的集权发展到封建王朝的顶点。而此时,或者更早一些时候,欧洲却开始进入反对集权发展的时期。

从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到英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欧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是人类文明以前没有真正涉足的领域而此时的西方走在了东方的前面

当东西方在封建制度的选择面前,东方的集权发展使得西方分封制的社会要落后东方一大截。

因此,从整个文明的进步程度上讲,整个封建时期,中国在整体上是引领世界的,世界上的文明发展只有一个主要中心和两个副中心,即欧洲和阿拉伯地区,显然,这两个都是政教合一的制度

至于其他地区,由于处于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阶段,因此都是被引领的情况。

再反过来看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东西方之间的社会制度都经历了两个漫长的不同阶段。

东方的封建时代是极其漫长的,可以说自春秋末期开始,一直到鸦片战争后,甚至到清朝灭亡,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使得封建时代的发展经过了各种探索和最后的封建制度的完美发展

而在春秋末期到汉初,都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分封制的发展和延续,这个过程大概有二百多年的时间。

最后经过内部的验证,分封制被彻底淘汰,封建中央集权得到快速发展,这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发展必然。

而欧洲则在奴隶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其不断验证了各种发展方向,如古希腊城邦时代的雅典和斯巴达;古罗马的王政时代、共和时期、帝国时代。

可以说,欧洲在奴隶时代经历了近两千多年的探索,这也导致欧洲进入封建时代要比中国晚了近一千年。

中国在春秋末期的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代开启了封建时代的发展,而欧洲则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476年,开始进入封建时期。

相比而言,中国在封建时代的分封制的探索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而欧洲在封建中央集权的发展中也差不多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也就是在十字军东征失败、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的罗马教廷受到质疑,封建王权开始挑战宗教神权,到十六世纪初,伴随着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制度出现,前后二百多年近三百年的时间

从整体来看,欧洲封建分封制时期,罗马教廷就像是欧洲的最大的统治者,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末期的东周王室,各欧洲诸国受到罗马教廷的承认,但又在内部独立发展

欧洲诸国在封建时代的彼此征战,就像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中原诸国之间的战争类似。

而欧洲的制度发展先行者是英格兰,中国则是秦国。英国实现了资产阶级,在欧洲引领各国发展;秦国则通过集权的封建制度统一了中原诸国,实现了大一统

神话与信仰

说到神话传说的发展,如今的考古发掘能确定的是东西方都受到苏美尔文明的影响。

这方面,西方欧洲的文明发展经历了多神信仰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另外还有北欧神话等),当基督教崛起后,一神教的信仰成为主流,这方面与伊斯兰教地区相同

但东方的中国则不同,中国的本土道教和儒家信仰,成为与自印度传入的佛教鼎立的势力,三种信仰里,儒家思想更是以封建统治为依靠而成为非神话的一种世俗信仰,这方面在欧洲是没有的

加上传统道教的多神信仰、佛教本身也并不激进,使得世俗权力要强大的多,而任何提倡一神的宗教信仰都难以实现对封建时代的中国信仰的统一,甚至在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者眼中,一神教的威胁过大,在古代的中国反而不受当时的封建统治阶层的青睐

不同的婚姻和继承制度

在婚姻制度上,欧洲为了适应封建分封制的发展,而提倡一夫一妻制。

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要求婚姻更加牢固,子嗣的继承也与中国不同。

欧洲的封建时代的继承制,完全以内部联姻和传承为基础,发展到极致就是由于近亲结婚而使得统治阶层的传承时断时续。

这也使得欧洲的中世纪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国与国之间也没有明确的领土界限,而只有王室和贵族的统治区域划分。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欧洲王室贵族经常有很多的情人和私生子,但却往往会因为没有真正的继承人而断绝传承

在中世纪的欧洲,王室、贵族的私生子地位还不如旁系血脉的远亲;而王室情妇甚至成为一种职业,有固定的薪金和考核。

这一点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则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东西方社会发展出了不同的社会规则。

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态——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

即道德型社会和契约型社会的出现,就是源于封建时代政治、信仰、婚姻的发展而确定。

实际上,在欧洲的大航海时期,中国也曾经巧合的与之有相同发展,就是郑和下西洋活动,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集权化,导致在对外探索上的迫切性并不如欧洲

而在经济的方面,中国封建时代是典型的农业文明,由于地域的统一发展,导致在海洋上的探索远远不如欧洲。

欧洲的地域的不统一、地势的不同,导致在农业文明的发展上并不能完全满足内部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

更由于分封制发展到极端,使得后期新的贵族无地可封、旧的贵族封地封地严重、破落贵族越来越多,而同时人口增加,适合耕种的土地并没有那么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更加恶劣

所以,一直以来,欧洲的经济文明中的海洋文明的成分都比较多,尤其是西欧诸国,他们的海洋贸易一直比较发达,是王室和贵族及国家社会各阶层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方面,中国封建时代则大不同,大一统的局面使得各个地域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再在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调配下,整个中国的封建时代的小农经济完全扩展到整个国家。

因此,中国封建时代的海外贸易一直以来并不是完全主动的,更多时候甚至是被动的发展,即民间商人的需求、海外的需求,导致需要进行贸易。

所以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很多时候统治者认为对外贸易和交流是一种对其他落后地区的帮助有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这也是经济层面的影响

而由于农业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不同,导致对外贸易、探索的积极性的不同。

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使得东西方文明在发展中又一次站在不同的十字路口。

近代后续

此时,欧洲文明的中心从一开始的巴尔干半岛转移到亚平宁半岛,又再次转移到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时代的先驱。

而紧随而至的英国则迅速崛起,围绕海洋的时代开始了。


谢谢品鉴!

感谢收藏、点赞、分享、关注、转发!

看图、读书、听历史,文章有点长,如果读累了可以点击右上方的“耳机”按钮,听书也很放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欧洲   中国   古罗马   古希腊   希腊   城邦   封建   时期   古代   情况   制度   时代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