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传 连载二

李高平/文


(九)远征意大利

保王党叛乱平定后,1795年10月26日,热月党人成立了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以巴勒为首,选了五名督政官共同执政。随着国内的平静,督政府决定远征意大利。 为什么要远征意大利?自从土伦战役之后,第一次反法同盟节节败退,普鲁士首先退出了同盟。紧接着,西班牙、荷兰兵败后,也与法国媾和。到1795年年末,第一次反法同盟已处于崩溃状态。但奥地利不死心,转而又和英国、俄国联络,再次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督政府想彻底打垮第一次反法同盟,完全解除外来威胁。俄国离得远,英国有海峡相隔,所以奥地利就成了理所当然的打击目标。拿破仑主张先征服就近的意大利(意大利各个王国一直受奥地利控制),然后再绕道攻打奥地利。巴勒采纳了他的建议。 1796年3月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当时他只有27岁,政府不放心,想指派老练的指挥官凯尔曼担任副司令,拿破仑拒绝了。

拿破仑远征意大利

在出征前的3月6日,拿破仑和约瑟芬夫人结婚。约瑟芬(1763—1814)是一位活跃于社交界的贵族遗孀,年龄比拿破仑大6岁。他的丈夫生自一个小贵族家庭,后来被雅各宾派怀疑通敌叛国而送上了断头台,留下一儿一女2个孩子。拿破仑成为土伦之战的英雄后,和约瑟芬一见钟情。炽热的恋情在波拿巴心中迅速升腾:“你中午出发,3个小时后我会再见到你。在这段时间,千百次吻你,但是我不要回吻,因为你的吻使我的热血沸腾。”婚后第3天,他就离开妻子,踏上了远征意大利的征程。 到了军队的驻扎地一看,衰弱不堪的兵马让拿破仑感到失望。这支军队已经在阿尔卑斯山区驻扎了3年,军队里的条件极差,军服破旧,刀枪锈损,连佩剑都是断的。士兵们每天酗酒,还流行着疾病,在军队的司令部竟然连发布命令的纸都没有。 怎么办?拿破仑一边率队向阿尔卑斯山挺进,一边在途中整顿纪律,做思想动员。他知道,必须赶在春天冰雪融化之前越过山岭,趁敌人没有戒备去进攻,方能奏效。 但是,有不少老将军瞧不起年轻、矮小、资历又浅的拿破仑。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拿破仑仰着头对身材魁梧的奥热罗将军说: “你的个子正好比我高出一头。不过,要是你对我无礼,我就会马上取消这个差距!” 拿破仑的强硬措施马上见效,稳定了军心,提高了行军效率。 拿破仑骑着毛驴,士兵们拖着大炮,像从天而降一样,突然出现在了意大利,萨丁尼亚军吓坏了。拿破仑还想了一条妙计,让全军都打起军鼓,营造声势,让敌人以为有长达数公里的大军袭来。萨丁尼亚军队手忙脚乱,匆匆应战。

远征意大利

上图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路易·大卫画的《拿破仑在大圣伯纳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1801年),夸张地展现了拿破仑骑着白马,所向披靡的破竹之势。事实上,他是骑着毛驴翻越雪山的。 萨丁尼亚是意大利境内一个独立的君主制王国,受奥地利控制,也是意大利和奥地利之间的一个缓冲区。双方展开了6次战斗,法军每战必胜,攻占了4处要塞。1796年4月20日,萨丁尼亚王国在蒙多维战役中大败后,与拿破仑签订了和约。意大利的大门被打开,消息立刻传回法国,巴黎宫殿竖起了军旗,为拿破仑庆祝胜利。 接着下,拿破仑遇到的强敌就是奥地利。奥军首领波吕留已经72岁高龄,是一名老练的将军。他听说拿破仑的军队已经越过阿尔卑斯山,立刻赶来包围。可是,拿破仑的军队行动太快了,他的突袭屡次扑空。这时,与奥地利亲近的萨丁尼亚的国王突然病世,这样阿尔卑斯山地区就全部处在了拿破仑的掌控之中,法军士气大增。 意大利境内有10多个小王国,一直被奥地利人侵占着,有怨气又没有办法,他们内心深处是希望奥军打败仗的。拿破仑抓住这一心理,提出他是为了解放意大利才来的,一再吩咐部下要严守军律,绝不可骚扰意大利人民。 1796年5月10日,为了在波河阻挡拿破仑军队,奥军派出1万步兵、30门大炮来保护洛迪的桥梁。拿破仑兵分两路展开战役:一路是派骑兵队秘密渡过波河下游,突袭敌人的侧翼。另一路是乘奥军乱了阵脚时,拿破仑亲自举着军旗,率主力部队在木桥上突进,士兵们跟在拿破仑后面,像怒涛般与敌人展开肉搏。奥军措手不及,大败。拿破仑虽然身为总司令,却在战斗中永远冲在最前方,从此获得了“小伍长”的绰号。 拿破仑又很快征服了伦巴第王国,占领了伦巴第的首府米兰。之后,接连攻下蒙特诺特、艾勒西摩、德哥、蒙德依、克拉斯柯等城市。他所向披靡,越战越勇,一支原本散漫衰弱的远征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成了欧洲一流的军队。


当他进入米兰时,获得了意大利人雷鸣般的掌声。每进入一座城市,拿破仑就立刻废除旧法,另行新法,给市民带来了新的自由与平等。 紧接着,拿破仑去追击波吕留的军队。两军在一片泥沼地形成了拉锯战,僵持不下。奥军不断征召新兵,队伍日益增多,7月的天气又非常炎热,法军决定撤退。在撤退中,拿破仑不小心滑到了泥沼中。奥军乘胜追来,拿破仑藏在了一堆芦苇丛里,泥水淹到了他的胸部,脸上的泥污让人看不出他是士兵还是军官。敌兵经过芦苇丛附近时,说:“还有没死的法国兵!”说着就走过去了。 这时,法军反败为胜,拿破仑才躲过一劫。紧接着,他们又攻下了屡攻不下的卡迪罗高地,占领了曼图亚。曼图亚就是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罗密欧被流放的地方。至此,拿破仑远征意大利北部取得全胜,他成了除威尼斯共和国以外,北意大利的统治者。 1797年1月14日,法军又占领了奥地利西部的四个省,兵临首都维也纳。奥军请求和谈。拿破仑为了交涉停战的事,逗留在米兰附近的孟特贝洛。 但是,奥地利一再拖延,就是不想早点签订和约。为什么?因为拿破仑不在国内时,法国内部的保皇派与革命派互不相让,又起了叛乱,督政府随时都有可能被推翻。奥地利想利用这种形势做出有利的交涉,所以要故意拖延和约的签订。为了安定国内政府,拿破仑派密使回巴黎,利用拥有实力的政治家,制服了保皇派。 1797年10月,孟特贝洛一夜间大雪纷飞。“糟了!再过3个月,山路一定会被大雪掩埋。必须和敌人赶快签订和约。”有了这层顾虑,拿破仑一再催逼奥地利,但奥方使节的态度仍未改变。 当着使节的面,拿破仑大骂道:“我后悔没有把奥地利彻底消灭。你们等着瞧吧!难道你们不知道我的厉害?”说完,拿起使节身旁的花瓶,一把摔在地上。使节吓得面如土色,赶紧回去把情况报告上去。卡鲁鲁大公虽然很狡猾,但他马上签订了有利于法国的《坎波福尔米奥和约》。事后,他佩服地说:“年轻的拿破仑,还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 就这样,拿破仑远征意大利全面结束,第一次反法同盟也彻底瓦解。法国督政府惊掉了下巴:“哎呀妈呀,这是在做梦吗?奥地利还让了这么大的步,这个小个子怎么这么厉害?”法国人民也惊得如遭电击一般,“拿破仑威武,拿破仑太给法国人长脸了!”欢呼声此起彼伏。 1797年12月5日,28岁的拿破仑凯旋回国,巴黎市民狂热地聚集在宫殿广场前,想目睹这位英雄的风采。但是,拿破仑的崛起让督政府感到了威胁,政府首脑们表面上欢迎拿破仑的胜利,但是看到他如此受到人民的拥戴,心里恨得咬牙切齿。

(十)进军埃及

“我有一个远征埃及的计划,我们可以通过打击英国在海外的贸易链,来扼制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与通往亚洲的海路,就掐住了英国的咽喉。”拿破仑和外交部长达利南商讨着。 达利南心中暗喜,正愁着怎么把让人头疼的拿破仑赶出巴黎,没想到他自己先提了出来。于是连声鼓励说:“这个计划太伟大了!好主意!赞成,我双手赞成,快出发吧!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达利南的真实愿望却是这样的:“随你去吧!最好滚远点,滚到地狱里才好!” 不久,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阿拉伯-印度方面军的司令官。1798年5月19日深夜,350艘战舰载着约38000名陆军,16000名水兵,由法国的土伦港出发,准备开赴埃及。那天,正遇到上强烈的风暴,帆桅被狂风吹得像要被撕碎一样。 英国海军很快便知道了拿破仑的行动,纳尔逊率舰队一路追击过来。纳尔逊是英国最著名的舰队司令,双方一旦相遇,就是殊死战。拿破仑绕道向马尔他群岛进发,想以此岛做跳板,登陆埃及,纳尔逊准确判断到了拿破仑的想法。 可是,等英国舰队追到马尔他群岛时,看到的却是漆黑一片的大海,还有汹涌的波涛,根本没有拿破仑的踪影。事实上,因为纳尔逊的速度太快,超过了拿破仑舰队,他来早了。对此,纳尔逊并不知道,于是又赶紧到其它地区搜寻。如果他再稍微慢一点,拿破仑就难躲过去。这是拿破仑的第一个幸运,后面还有。 6月10日,拿破仑的舰队在马尔他群岛登录。没有交战,就占领了马尔他,于是立刻向亚历山大港出发。 纳尔逊不停地在海上搜寻着,他和部下们发誓一旦发现了拿破仑舰队,一定要毫不留情,全数歼灭。“他们可能会去亚历山大港。”纳尔逊的判断又对了。结果,他又因速度太快,比拿破仑早两天到了亚历山大港,当然就不可能看到拿破仑的舰队。纳尔逊连忙改变航向,离开了亚力山大港。如果他再多留一天,一定能碰到拿破仑。 拿破仑派出的刺探小船,提早一天到达亚历山大港,正好看见了纳尔逊的舰队离开亚历山大港。纳尔逊像追赶影子似的,在海上忽东忽西,疲惫不堪。

拿破仑远征埃及

6月22日午夜,拿破仑军队平安踏上了埃及的土地,占领了亚历山大港,即刻向埃及首都开罗进军。跟着拿破仑军队前来的还有各行各业的175位学者、上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他们想利用科学力量,揭开金字塔的神秘。在行军途中,拿破仑下令:“让驮行李的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的中间。”这句话后来成为一句名言。 一路上,他们击退了勇敢善战的贝都因族,越深入沙漠腹地,行军就越困难。德希将军一再催促:“受不了了,士兵们都因炎热病倒了,一定要赶快想办法救救他们。司令官为什么要把我们带到这种地方来?”拿破仑的决心并不动摇,说:“决不能后退,有四千年文明的金字塔正在看着你们。在此地被打败,将是法国的耻辱!” 就这样,全军在没有水又炎热异常的沙漠中前进着。7月21日黎明前,拿破仑的军队终于迎来了曙光,进入了开罗城。围巾、地毯、黄金珠宝、陶器、从来没见过的东方美酒,这些珍贵的东西让士兵们把过去的痛苦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拿破仑远征埃及

拿破仑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亲自拟定了《告埃及人民书》:“法军是为了给你们爱、自由和平等而来的,绝不是来侵略贵国的。请埃及人民请相信!”他传下命令:严禁部下杀害埃及人,如有违反,立处死刑。 接下来,拿破仑的计划是进军印度,因为那里是英国贸易与海外势力的重要基地,而他本人又非常向往东方国家。就在这时,传来一个坏消息:拿破仑登陆埃及的舰队停泊在尼罗河口,遇到了纳尔逊的舰队,在阿布基尔海战中被全部歼灭。 拿破仑一时也失去了主意:“真糟糕,我只注意陆军了,没想到海军会因此而失败!这样一来,我们与法国本土的联系就被切断了,还怎么回国呢?可恶的英国人!” 拿破仑低头祈祷说:“干脆继续前行,征服东方吧!”于是,他放弃了回国的愿望,想沿着陆路攻战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到达印度,然后在印度编组土著军,再回到欧洲。越是困难越有信心,拿破仑就是这样一位梦想家。 1799年2月10日,拿破仑率领14000名士兵向叙利亚进军。他得到情报:“土耳其军想趁机攻击孤立在埃及的法军。那就先下手为强!”拿破仑发动了他最拿手的如旋风般的攻击,很快占领了叙利亚。12天后,击败土耳其军队。又12天后,进入巴勒斯坦。再一星期后,占领了以色列最大的城市特拉维夫·雅法城。 这时,全军忽然染上了流行病,有七八千名士兵病倒。面对大自然的威胁,拿破仑坚信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他给下属鼓劲儿说:“我们还要继续攻下阿克里,如果在这里倒下来,就前功尽弃了。”


拿破仑远征叙利亚

阿克里古城位于地中海的东部海岸,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从地中海通往西亚内陆必经的一个重要口岸城市。防守阿克里的士兵并不是土著,而是拥有英国武器的阿尔巴尼亚军。 拿破仑的军队攻击了12次,阿克里的城墙丝毫未受损。连续围攻了两个月,还是久攻不下,这时英国舰队前来援助。为此,拿破仑决定撤军,重新返回埃及。对自己一直没能攻克阿克里城,拿破仑终生都感到遗憾,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说:“如果阿克里城堡早日陷落,当改变世界面目。” 返回开罗,行军25天,拿破仑的大军三度被困在沙漠里。风暴把帐篷全吹走了,士兵们的眼睛睁不开,喉咙因风沙而呼吸困难。马匹也不够运载伤兵,让整个欧洲闻风丧胆的拿破仑大炮只能丢弃。拿破仑下了马,徒步走在炙热的沙漠里,等回到开罗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 土耳其军已经在尼罗河附近等着了,他们以为经历长途跋涉的法军会不堪一击。错了,17000人的土耳其军大败,跳入尼罗河里淹死的有6000人左右,其余的全部被俘,无一人漏网。 拿破仑军队骁勇凶猛的消息,让英国舰队很害怕,他们申请和谈。此刻,拿破仑和法国本土依然没有联系,不知道国内的任何消息,所以他很不安,想尽快和英国舰队签订停战和约。 他从英国舰队手里得到了一份法国报纸。一字不漏地全看完后,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就像他预料的那样,法国国内叛乱不断,保皇党的势力又在抬头,边境形势也很严峻。当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时,欧洲各国于1799年又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神圣罗马帝国、英国、奥地利、俄国等),向法国逼来。拿破仑当初占领的意大利又被敌人夺了回去。怎么办? 他决定秘密回国,部下大感意外:“将军,您怎么能一人离开呢?把曾经同生共死、忠诚的士兵们留在炎热的埃及,这样做怎么能对得起那些战死的人?士兵们知道了,又会怎么想?” “各位!把部下丢在沙漠里,自己跑掉的拿破仑,可能会被说成是逃亡,永远留下一个骂名。但是,现在法国需要我,我如果还停留在这里,终有一天也会和各位一起被埋在沙漠里。留下来,我虽然没有背弃士兵,却背弃了法国。”拿破仑悲壮地说,“我要带500人先回国。这里的一切由克莱贝尔将军全权负责。” 1799年8月23日,拿破仑从亚历山大港坐战舰,秘密赶回巴黎。 回国后,等待他的将是什么呢?擅于审时度势,是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的浪潮中勇立潮头的一大特点。很快,他的人生将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十一)雾月政变

我们知道,法国大革命自1789年爆发以来,至今10年一直没有平静过,政客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们不为国民着想,一味为自己争权夺利。物价上涨,苛捐丛生,人民生活越来越苦。政府疯狂印钞,指券贬到了面值的3%,几乎成了废纸,买2个面包要花掉一周的工资,许多贫民饿死在街头。“如果说这就是革命的话,我们便不要革命了!”无论是城市还是乡下,乞丐和小偷越来越多,守卫边疆的士兵也感到不安。热月党政府上台5年来,根本没有能力改善动荡不安的社会。


1799年,拿破仑回到了巴黎,这个消息几乎传遍了欧洲。法国人民对拿破仑的期望非常高,把他当成了法国的救星,“拿破仑回来就会有和平。我们不想打仗了,希望他能赶快结束战争。”人们夹道欢迎拿破仑,不住地朝游行的行列掷手帕、帽子、花束…… 热月党政府表面上还是向人民宣传拿破仑战胜了埃及,以此来维护政府的威望。他们暗地里却在痛恨着拿破仑,嫉妒法国人民对他如此宠爱。 有人向政府控告说:“拿破仑太不像话了!把好几万军队留在埃及,自己逃了回来,应该把他送到军事法庭!”还有人煽动说:“那小个子太骄傲,应该把他枪毙。” “要是拿破仑能代替无能的热月党政府,法国就有救了。”有这个愿望的不光是群众,拿破仑身边的人也同样如此。 他的弟弟路易首先是这么想的,这位24岁的青年是一个激进聪明的议员,在政坛上相当活跃。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从罗马大使成为巴黎议员,身负重要使命。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也运用她的社交手腕,与政界大人物来往,请求他们支持拿破仑。外交家达利南、警察署长富歇、执政官巴勒等也都站在了拿破仑这边。拿破仑的妹夫缪勒将军,是骑兵部队的指挥官。他说:“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占领国会。”除了这些人,拿破仑的部下和重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和拿破仑是一条心。 很快,这些人开始秘密而谨慎地实施着夺权计划。万一消息外泄,拿破仑便成了法国政府的敌人,会立刻被逮捕,所以这件事要绝对保密。对拿破仑而言,这个计划并非完全出自他的个人意愿,时局和民意需要他出场。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和他在意大利远征并肩作战的将士们,发动了“雾月政变”。他先到元老院,要求把议会迁到巴黎郊外,他想拥有军队的指挥权,元老院答应了这个特别的请求。 为了说服议员们,拿破仑亲临正在召开议会的圣克卢宫殿。普通士兵和民众都支持拿破仑,五位执政官中有2位支持他,宫殿已经被拿破仑的龙骑兵包围。在会场中,有人反对说:“拿破仑是强盗!由法国人民所决定的政府,现在要被拿破仑用武力抢夺了,可怕的计划!”也有人说:“逮捕他!对,快把他送上断头台!”议员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吵起来。


雾月政变

突然,随着一声怒号 “打死拿破仑!快打死他!”无数的拳头向拿破仑挥来。他没有反抗,在人群中倒了下去。龙骑兵带着枪进来了,议员们闭了嘴,有人吓得从窗户跳了出去。 1799年11月,法国议会选出3位执政官,以代替原来代表各区的5位执政官,拿破仑被选为第一执政,另两位是谢斯、吉哥。就这样,拿破仑年仅30岁,掌握了法国政权。随后,政府展开了多项军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拿破仑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 拿破仑是一个精力非常旺盛的人,会议经常开到半夜两三点,有的内阁打瞌睡。他说:“醒醒吧!我们应该不眠不休地为国民谋福利才对!”他每次都是先聆听各部长的意见,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就是采取这种方式来执政的。 拿破仑记忆力超群。无论什么事,都记得很清楚。比如有地方官来汇报北方海岸的警备状况,他不假思索地说:“那边好像还缺两门大炮。”这让下属惊讶不已。 拿破仑善用人才,所用之人都能在职位上发挥特长。比如让原来的警察部长担任了警察署长,让达利南继续任外交部长。他还善于发掘人才,不论出身一律平等对待,像马尔蒙等人都是从一个小兵被提拔为将军的。这些人有的曾经是面包店老板,有的以前开过小吃店,但在战场上都是勇猛尽责,所向无敌。 拿破仑上任后,原本混乱的法国趋于平静,大革命期间各种恐怖局面轮番交替的情形结束了,所有的骚动也都停止了。革命后的争执、死刑以及暗杀事件也不再发生。著名的《拿破仑法典》就是在这时完成的,其中的许多条款都是由拿破仑本人亲自参与讨论的。这部法典成为欧洲法律的典范,现代《民法》的基础。 银行信誉倍增,法国币值逐渐稳定下来,原本混乱的税捐得到了统一。按月支付士兵薪水,第一次领到薪水的士兵们都大喊:“拿破仑万岁!” 年久失修的桥梁得到修复,还开辟了新的马路;设立图书馆和各种纪念馆,让人民有了新的希望;教会的窗户打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和平降临在法国的土地上。 “拿破仑没有辜负我们!我们来祝福拿破仑健康!”到处都是国民为他举杯祝福的声音。 “正如我承诺的,我给了国民和平。也许,我从国民那儿夺取了权力,但我也给予了他们和平,所以我感到很满足。”拿破仑不无感慨地说。

(十二)奥地利臣服

国内稳定下来了,但边境的战争还没有停止。奥地利军队不断前来骚扰,士兵们因为连年应战而疲惫不堪。拿破仑决定让奥地利知道知道法国的厉害。这样还可以敲山震虎,让普鲁士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怎么才能击败奥地利呢?要出其不意。 “对!越过阿尔卑斯山,冲向伦巴底,攻奥地利军于不备。”拿破仑很快做出决定。 1800年5月7日,由部下摩罗将军率兵15万进军莱茵,拿破仑亲自率领4万预备军向阿尔卑斯山挺进。士兵都怀疑说:“我们怎么可能越过阿尔卑斯山?” 拿破仑默默地走在队伍最前面,其实脚下并非是真正的路,所有的路都结了冰,猛烈的风雪模糊了全军的视线,稍不小心就会滑落到山谷里。士兵跌倒了爬起来,为了减轻负担,把大炮拆开,一步步移动它。 每当走到危险的地方,拿破仑就举手说:“大家小心!”军乐队会奏起进行曲,以此来鼓舞士气。当军队抵达圣伯纳的山岭时,修道院的一位修道士极为惊讶,不相信眼前的拿破仑军队。其实,最惊讶的是奥地利军队。 当法军抵达伦巴第平原时,奥地利军队还以为是在做梦呢!拿破仑军队立刻从背后攻击,很快占领了米兰、蒙特贝尔,向马伦哥平原长驱直入。 奥军总司令梅拉斯将军一听到拿破仑来了,马上把全军都集中起来,像黑云般集中在马伦哥平原,决定与拿破仑决一死战。 6月14日黎明,历史上著名的马伦哥战役打响了,这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场重要战役。 奥军大炮数量是法国的6倍多,一开始他们就占了优势,法军的中央被击破,队伍开始松动撤退。拿破仑命令800名禁卫队向前线冲锋,但禁卫队很快被怒涛一般的奥军波浪吞没,法军四散奔逃。 “我短暂的王国大概要这样结束了!从法国第一执政再度沦落为逃亡将军,这怎么能行?“拿破仑在草坪上徘徊,咬着一根青草而焦急。正在这时,得西将军带着6000名援军赶到。转瞬间,情势改观了。 “得西将军!现在是下午3点,太阳快下山了,我们决一死战吧!”拿破仑亲自冲到了前面,得西将军的军队也像暴风般冲向奥军。 “冲啊!冲!不要后退,别忘了保护我们的小伍长!” 原本消沉的官兵,看到拿破仑像以前那样率先冲锋时,便觉得会有奇迹出现。 奥地利的梅拉斯将军原以为胜局已定,正在高兴,没想到刚才还分散四处的法军都掉转枪头,回来加入了援军行列。一枚炮弹穿过前锋,打到了得西将军的胸膛,他从马上摔了下来。 “我们要替得西报仇!”拿破仑悲痛大喊,士兵们纷涌向前,无数的马匹在敌人的尸体上疯狂冲撞。 梅拉斯见局势已变,就放弃了马伦哥。此刻,拿破仑正独自一人在黄昏的旷野里徘徊,却找不到得西将军的尸体。他跳下马,跪在草地上,为哀悼战友而满面哀凄。 马伦哥战役的消息,很快传回巴黎。当拿破仑凯旋归来时,巴黎宫殿前已挤满了欢迎的民众。这一年,他31岁。 不久,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和约。紧接着,普鲁士、巴伐利亚、俄国、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葡萄牙也与法国签订了停战和约。就这样,除了海岛英国,欧洲大陆已经没有国家能威胁到法国了。后来,英国也同意停战。至此,第二次反法同盟解散。 在与英国签订和约前,拿破仑花了很多苦心,因为英国有着强大的海军,可以横行于世界各地的大海上,这是让拿破仑一直苦恼的地方。“要是法国的海军也强大就好了!”他经常这样兴叹。 当初,拿破仑远征埃及和叙利亚,也是为了扼制英国。后来,他秘密回国,把部队留在了埃及。这次正当拿破仑在马伦哥平原作战的时候,留在埃及的克莱贝尔将军被阿拉伯人暗杀,埃及又被英国夺走。 眼见大陆各国都与拿破仑签订和约。英国害怕法国报仇,于1802年3月27日签订了《亚眠条约》,两国暂时休战,表面上和好了。但仅仅过了一个多月,英国又撕毁了合约,对法宣战。因为拿破仑修改了法国宪法,把自己改为终身执政,这让英国不能容忍。

(十三)加冕皇帝

拿破仑虽然是法国的第一执政,但国民已经把他视为法国的皇帝。 一天,拿破仑收到一封信:“ 我是曾经为革命牺牲的路易十六的弟弟,拿破仑将军,我知道是你重建了革命后的混乱法国,我一刻都没有忘记你的功绩。我希望能再度恢复波旁王朝正统的王位。我相信你是法国新王朝独一无二的功臣,波旁王朝永远会记住你的功劳。 ” 路易十六的弟弟想恢复波旁王朝时的王位,拿破仑没有理会。因为他觉得法国人民既然废掉了不受欢迎的波旁王朝,那么重新恢复它就是历史的倒退,否则当初何必要发动革命呢?那样的话,革命不就失去了意义吗! 路易十六的弟弟一再写信要求,拿破仑心里有所动摇,于是跟秘书布宁恩商量说: “真伤脑筋!布宁恩,如果是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可这件事,我一个人似乎无法解决。你赞成哪一边呢?” 布宁恩稍微想了一下,说:“我认为恢复波旁王朝比较好。只要你活着,法国便会更加繁荣。你如果有个万一,法国可能会再次发生内乱。所以为了预防这种事的发生,就需要波旁王朝的存在,而且能够代替你的也只有以前的波旁王朝。” “不,布宁恩!这件事的牵涉面太广了,很困难。假如波旁王朝恢复,那以前主张处死路易十六和曾经参加过革命的人该怎么办?波旁王朝复位后,可能会破坏人民所建立的制度,谁敢保证他们不会再施行独裁统治呢?” 布宁恩无言以对。 拿破仑给路易十六的弟弟写了回信:“你的来信我已拜读,但我不同意你的想法,你不必再回法国。我希望你们波旁王室的人能够祝福法国人民建立的新政府,而我也期望您能够平静地过日子。” 路易十六的弟弟起初是失望,后来越想越愤怒,“拿破仑的态度和表现,就像他自己是法国的新国王一样!无耻!” 有一天,拿破仑在去剧院的途中,马车突然爆炸了,有人装了定时炸弹。拿破仑和约瑟芬夫人、继女欧甸吉差一点被炸死。幸运的是他们躲过了这场灾难。拿破仑换了一辆马车,泰然自若地来到剧场。观众都起立鼓掌欢迎,拿破仑对部下说:“把节目表拿来!”人们丝毫看不出他刚才差一点被炸死的样子。 阴谋还在接连发生,想立刻除掉拿破仑的策划越来越多。这些人都是保皇派和雅各宾派的残余分子,还有英国派来的暗杀团。连拿破仑的得力助手摩罗将军、陆军部长、警察署长都很可疑。实际上,当时想暗杀拿破仑的有60多人。 拿破仑决心逮捕反对党。有一天,他问警察署长富歇:“暗杀团是个非常可怕的数目啊!我如果被杀死了,你认为法国将会怎样呢?那时,法国人民流血所建立起来的革命政府立刻就会垮台。作为一个人,我不愿像一条狗或一只猫那样随便被人杀死,我该怎么做?”看到拿破仑十分愤怒,警察署长心中暗喜。拿破仑很快就察觉到警察署长也是个可怕又阴险的人。 过去一直帮助拿破仑的兄弟们,现在也都变了心。拿破仑的弟弟路易,身为内政部长,不再听从拿破仑的话,变成了一个野心家。拿破仑的大哥约瑟夫是驻罗马大使,他也参与到了反对拿破仑的行列。海军军官热罗姆(拿破仑最小的弟弟)、拿破仑的妹妹卡罗利娜和波利娜等都对拿破仑不满。 约瑟芬夫人恳求拿破仑:“求求你,不要想着当皇帝了,会被人杀死的!” 1804年11月6日,元老院的代表提议让拿破仑当皇帝。经公民投票,35岁的拿破仑加冕称帝,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 加冕仪式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皇帝万岁!法兰西帝国万岁!”的欢呼声由元老院发起,迅速传遍了全国。这一天,街上群众的欢呼声络绎不绝。

(十四)三皇会战

拿破仑就任法国皇帝的消息,让欧洲各国大为震惊。一个来自殖民地科西嘉的小个子竟然敢称自己为“帝国皇帝” ,简直无法无天。另外,皇帝的加冕仪式,历来都是本人亲自到罗马教廷,跪拜在罗马教皇的脚下,请求教皇把王冠给他戴上,才称得上合法。


拿破仑加冕仪式

“ 看看拿破仑是怎么办的?听说他逼迫教皇庇护七世来到巴黎,毕恭毕敬地把教皇迎上马车时,却抢先坐在了教皇的座位上,可怜的教皇只能挤在一边。这是罪恶之一。下车时,拿破仑故意让马车停在了泥洼里,老教皇都是穿着白袜,淌着泥水走出来的,这是罪恶之二。罪恶之三,更可怕。在加冕仪式上,他毕恭毕敬地跪拜在罗马教皇的脚下,大家都以为他在上帝面前是心诚的,可还没等教皇把王冠接过来,他自己却抢先接过王冠,自己给自己戴上了,然后又把另一顶王冠给他的约瑟芬皇后戴上。他就这么干的,可怜的教皇,只能眼看着一个强盗践踏上帝的神圣……简直乱了礼法!我们不承认他的地位!” 1805年,拿破仑又来到意大利,让教皇加冕他为意大利国王,还兼并了热那亚王国,划归意大利管辖。让他的继子欧仁·德·博阿尔内(约瑟芬与前夫之子)担任意大利副王,代管意大利。 对此,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弗朗茨二世十分气愤,为了保持家族400年来的地位与领地,他又加冕自己为奥地利皇帝,成为欧洲史上唯一拥有两个皇帝头衔的人。不过,很快他就要被拿破仑撕掉其中的一个大头衔,后面我们马上会见到。 紧接着,欧洲各国开始向拿破仑施加压力。尤其是英国仗着自己海军强大,经常派来暗杀团。 “英国是我终身的敌人!”拿破仑开始和他的将军们秘密计划讨伐英国。“只有打败英国,整个欧洲才会向法国投降,现在唯一的阻碍就是海。在海上,我们常吃英国的亏。” “陛下!英国的确是很危险的敌人,但是接受英国财政援助的奥地利也不可轻视,奥地利军经常骚扰我们的边境。陛下!不只英国和奥地利,连俄国也是危险的敌人。” 拿破仑说:“不!目前的主要敌人是英国。要想打败英国,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控制多佛海峡,我想和西班牙合作,组建庞大的海上舰队,一举打败英国海军。” 为了建立一个新的海军阵营,拿破仑开始在紧邻多佛海峡的布伦港建造陆上、水上工程及防波堤、碉堡等,法军在日夜不停地赶工。事实上,从1803年开始,拿破仑就开始煞心费神地构思如何让法国海军穿越英吉利海峡,登陆英国。 没有想到,1805年10月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的特拉法加角外海相遇,决战已经不可避免,战斗持续了5小时,最后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全军覆没。从此,拿破仑失去了和英国在海上争夺霸权的机会,也确立了英国在此后100年中的海上霸权地位。 这一年8月9日,奥地利的军队突然聚集在法国东部边境,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了。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英国从中倒鬼,又偷偷和奥地利、俄国、瑞典等国结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决定向拿破仑宣战。 对此,拿破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放弃了对抗英国的计划,集结军队18万,亲自挥师东进,像变魔术似的瞬间出现在了奥军眼前。 因为他想赶在俄国的援军来到多瑙河畔之前,一举击溃奥地利的军队。 等奥军发现拿破仑军队时,已被包围,给奥军元帅马克来了一个措手不及。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率领的援军还没有赶到,8万奥军已经在巴伐利亚的乌尔姆草原战败投降,这一天是1805年10月17日。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要讲述的故事,就是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的。 拿破仑非常喜欢气贯长虹式的闪电战。乌尔姆战役取胜后,他没有停歇,马上率领大军直指奥利地首都维也纳。库图佐夫的俄军退到了维也纳郊外的奥斯特里茨小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也带军来到奥斯特里茨,不久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也亲自赶到这里,决定与拿破仑一决雌雄。

弗朗茨一世

1805年12月3日,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斗打响了。冬天的早晨,东方刚刚发白,漫天大雾,拿破仑的军队在浓雾的笼罩下等待着攻击俄奥联军的机会。 他借助迷雾设计了自己的战术:第一、故意把具有地形优势的中央高地普拉岑让给敌军。因此,当俄军和奥军进攻普拉岑高地时,法军稍作反击便向左翼大面积撤退。第二、利用大雾和山地,营造法军主力全部向左翼集中的假像,引诱敌军向左翼汇聚。第三、埋伏在右翼的军队,乘敌军转移了主力方向,迅速夺回中央高地普拉岑,架起大炮,集中火力猛攻,万炮齐发,震天动地,瞬间把俄奥联军分隔成两部分,中断联系,乱作一团。同时,原来在左翼的军队快速穿过迷雾,一批批向高地而来。在大炮的掩护下,铺天盖地攻击敌人。拿破仑的军队忽隐忽现,像是会隐身似的,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一会儿在中央高地,大雾帮了拿破仑。俄奥联军误判形势,节节败退。

奥斯特里茨战役

太阳升起,浓雾消散,法军以7万人马的弱势兵力,击败了俄奥9万联军,以少胜多,成为战争史上的经典一役。因为有三位皇帝参加:法国皇帝拿破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故被称为“三皇会战”。这一战,成就了拿破仑的人生巅峰,也使第三次反法联盟崩溃。 1805年12月27日,奥地利皇帝要求和拿破仑见面。在草原上的一家水车小屋里面,两人握手言和,签订了《普雷斯堡和约》。 在拿破仑的勒令下,弗朗茨二世放弃了神圣罗马皇帝的尊号,仅保留了奥地利帝国皇帝的称号。就这样,存在了长达400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宣告消亡。随后,拿破仑又联合德国境内的巴伐利亚、符登堡、巴登等16个诸侯国组成了“莱茵联邦”,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第三次反法联盟就此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拿破仑   俄国   奥地利   埃及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舰队   将军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