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楚商年会|这是一座文明厚德的人文之城

踔厉奋发续写文明新篇章。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朱江

城市之美,在于文化。感受文化魅力,品味城市之美。文化是一座城市最与众不同的标识,文明则是城市的气质,精神是城市的灵魂。一直以来,十堰人民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满怀激情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堰坐拥孕育古人类文明、华夏文明、汉民族文明的汉水文化;见证东风汽车成长历程的汽车文化;还有诗经文化、女娲文化、七夕文化等。这些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既是十堰人基因中与生俱来的成长动力,也是文化游、寻根游、养生度假游的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武当文化博大精深,和谐的精髓融入了城市的血脉。

武当文化:和谐的精髓融入城市血脉

武当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重人贵生……是武当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武当文化,是十堰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其自然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反映出十堰人能够较好地发现规律、了解规律、利用规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今已深深融入十堰人的基因。

武当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是武当道家的核心价值观。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那就是“太和”。

“今大岳太和山顶,砌造四周墙垣,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600多年前,永乐皇帝敕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就表明“太和”即是武当道家核心价值观。

“太和”体现了中国古人希望普遍和谐的愿望,即希望人自我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天地和谐。太和思想反映在人生观上,主要倡导清静和平,即人自我身心的安宁与和谐。近年来,历史底蕴深厚的武当文化,已深深根植于十堰人的心中,和谐的精髓融入了城市的血脉。

舞龙、舞狮、扭秧歌、划旱船,古老的汉水民俗文化在郧阳区得以传承。

汉水文化:奉献的品德滋润人们心田

千里江卷落汉水,百里画廊秀十堰。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润泽四方的汉水文化,是十堰人善良仁爱、包容友善的文化特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这种特质反映出十堰人“善利万物而不争”,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全域水源涵养区,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南水北调,为了一泓清水北送京津冀,十堰先后两次移民共计46.9万人,年度搬迁安置人口在国内和世界上均创历史纪录,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为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十堰共关停“十五小”企业329家,关闭106家黄姜加工企业,迁建125家,导致职工下岗6万人。每年直接财政收入损失15亿元,同时每年配套支出15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

几十年来,十堰人民始终倾力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市上下坚决扛起“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明创建之中,把每年的12月12日确定为“生态文明日”,为首都当好忠诚“守井人”;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惠及沿线24个大中城市及130多个县,直接受益人口6700多万人。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汽车文化激励着干群奋发。

汽车文化:创业的精神激励干群奋发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睡芦席棚、举马灯,披荆斩棘、一砖一瓦建二汽的汽车文化,是十堰人不畏艰难、勇于创业、激情奉献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反映出十堰人有着坚韧不拔的恒心和毅力,面对任何挫折和困难都永不放弃。历经几十年奋斗,十堰从一个偏僻山区小镇发展成现代化汽车城。

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的建设是“三线”建设中典型的成功范例,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汽车工业文化将东风人、十堰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每逢节假日,位于张湾区花果街道的放马坪特色文化古巷游人如织,不少市民专门来到这里拍照、打卡,追忆二汽建设历史,感受汽车文化。从1970年 EQ240车型参加国庆21周年典礼,到2019年“猛士”参加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东风车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十堰从一个偏僻山区小镇成为年均生产销售各类汽车100多万辆、国内生产总值1000多亿元的现代化汽车城。“汽车城”成为十堰的三张靓丽名片之一。下一步,我市将立足“山、水、车、城”优势,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舞起凤凰灯,古老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

悠久文明:盛开璀璨之花

十堰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生命不断线、历史不断代、文化不断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征。这里汇聚着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

恐龙化石见证了十堰古老的历史。

一百万年前,“郧县人”在此繁衍生息;几千年前,《诗经》在这里搜集编纂,《道德经》在这里流传;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夯实道德的基础,构筑道德的高峰,崇德向善成为推动我市不断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和强大精神支撑。

一座城市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从一斤一两偿还乡亲们香油的“信义油匠”王金学,到敬老爱亲赡养多名五保老人的“全国道德模范”刘学举,到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大山愚公”魏登殿;从脱下外套跳入冰冷刺骨河中救人的汉江师范学院学生陈星天,到替亡父偿还百万元巨债的“信义哥”吕健引,再到冒着生命危险刀下救人的好的哥温国学……他们平凡,却充满力量;他们默默无闻,书写无私情怀,奉献担当;他们用凡人善举,构筑起好人之城的坚固根基。

房县举办诗经文化节,延续几千年的诗经文化依旧芬芳。

闪亮的名字,感人的故事;打动人心,滋润心灵。据统计,我市目前有全国道德模范1名、提名奖1名,“中国好人”48人、“湖北好人”57人,“十堰好人·楷模”630人,十堰市道德模范85人(组);“荆楚楷模”总数达57人。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星空里,十堰群星闪耀。

十堰是一座温暖的城市。广大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动力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目前已达70多万人。与2017年同期的47万人相比,过去的4年时间里,十堰志愿者人数增加了近24万人。

七夕文化点亮郧西“浪漫经济”。

厚植沃土,催开文明之花。这是一座文明厚德的人文之城。如今,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户到市民,十堰人民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文明城市创建成为我市的响亮名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文明城市的新标杆,是展现城市文明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新标志。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十堰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摘取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丹江口市、竹山县创成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汉水   太和   南水北调   诗经   年会   特质   人文   和谐   精神   城市   文化   全国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