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开启新生,保持欢喜

故事书第1173篇文章

重获新生是种什么体验?

重获新生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它意味着通过一段困难或挑战,获得新的生命力和希望。这种体验可能来自于身体上的康复,也可能来自于心理上的解放和转变。

重获新生的体验通常会带来许多感受,包括:

总之,重获新生会带来希望、感恩、决心和奋斗的感受,让人重新获得生命的力量和意义。

上面这段文字并不是我「写」出来的,而是向ChatGPT「问」出来的。

你看,尽管我们都深陷「寒冬」,仍然需要面向未来「保持好奇」。我始终相信再冷的冬天也会过去,再远的春天也会来临。我不是厨师,也并不擅长熬制心灵鸡汤,单纯是革命乐观主义罢了。朋友们说这确实不算鸡汤,而是鸡血,有毒的那种。

这篇文章或许无关鸡汤、无关鸡血,而是对过去一年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做一次系统梳理,完成一场心智进化。这个习惯自从33岁那年延续至今已经是第7个年头,也就意味着,这将是最后一个「3字头」的生日了,很快就要步入所谓的不惑之年了。

是的,今天是我的39岁生日,轻轻对自己说一声——「顾先生,生日快乐」。

按照以往的习惯,有必要对今年的工作、学习、生活进行一次复盘,无论「大事件」还是「小细节」,他们一起构成了丰盛的年度人生体验,这一部分我们还是用清单体来展开——

年度事件 | 从华为来到云南白药

你可能在一段时间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同,也能在所有时间获得一部分人的认同,但是你永远无法在所有时间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因为每个人认同的东西,都不太一样。

这次职业切换就是这样,从华为来到云南白药并不完全是供职企业的切换,更是从事行业的切换,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确实是有不小的风险。

对我来说,需要补齐「专业领域」(行业知识)的短板,同时也要发挥「领域专业」(战略管理)的长板,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对认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有人说,人分三种:一种自燃型,一种易燃型,一种不燃型。我应该属于典型的「自燃型」,大家经常能在朋友圈看到我发的「深夜文学」和「出差文学」。克劳塞维茨说士兵应征入伍,穿上军装、拿起武器、接受训练,以及睡眠、吃饭、喝水、行军,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在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间进行战斗。我似乎永远都在“战斗状态”,这并不是某种“装饰”,而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过去在我熟悉的领域,「枕戈待旦、如履薄冰」早就是工作中的常态,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常常大呼“卷王/奋斗逼/受不了”,但每次完美交付获得客户认可时又超有成就感无比开心。(从华为离职那天,同事悄悄发给我的小作文也着实让我感动)

而现在面对一个全新的行业,「战战兢兢、潜心磨砺」也势必成为新常态,每天都在学习各种新鲜的知识,一旦与过去知识体系内的某个知识点发生“化学反应”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感觉神经突触的活动大大提升,大脑长期处于“被点亮”的状态。(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我顶着一个大灯泡上班的奇怪画面)

如果说从中国移动到华为的切换是放弃一整套熟稔的工作秩序,那么从华为到云南白药的切换则需要构建一整套全新的人生系统:新的学习系统、新的工作系统、新的生活系统,这就是文章题目的来历——「开启新生」。

2002年-2022年,从学生时代一直到职场生涯,我用了20年时间一直浸泡在信息通信行业,从基层到总部、从甲方到乙方几乎完整地经历了行业的高速发展历程。

下一个20年,就像从前一样,从学生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生命健康行业,从简单性思维的分子生物医学转变到复杂性思维的系统生物医学、从基于统计研究证据的循证医学转变到关注个体分子特征的精确医学、从以治病为中心的临床医学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医学……一个崭新的行业图景正在徐徐拉开,人类社会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大健康时代」。

更新鲜的风景、更动人的细节、更持久的领域,我相信The last is the best,我也相信The next is better。

这就是我的「第二人生」。

→ [ 链接阅读:加入云南白药第100天的7条感悟 ]

年度阅读 | 完成86本书的阅读

阅读,是时代赐予我们最好的进化礼物。

今年的阅读量比去年多了一些,一方面是在书籍的选择上更加广泛,另一方面是不再纠结于每本书的精读,而是去获取那些真正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罗胖曾经对此有过一个精准的描述——

读书多的人,不仅仅是谈资多。面对同一个事实,他们还能够转动自己脑子里的各种“精神装置”,放出各种“小精灵”站到事实的各个侧面。他们能看到一个更立体、更复杂的世界。而不读书的人,对此茫然无知。

海量阅读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为认知行为系统持续增加设定,每增加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设定”,都是认知能力的自我提升。比如在今年的阅读里有几个非常精彩的“设定”——

阅读,让我与各行各业的高手保持联接,在超级复杂的世界中“分头探路”。

年度观影 | 观看了20部电影作品

“人生啊,就像一本书,哪一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画上的是句号,有的画的是惊叹号,还有的画的是省略号……人生除死无大事”这是电影《人生大事》中老莫写给孩子们的遗书。

电影就是折叠后的人生,我们在电影中看悲欢离合、看阴晴圆缺、看苦辣酸甜、看喜怒哀乐。电影是造梦的机器,也是他者的生活,它给我们遇见另一种人生、感受另一种心灵的机会。

22年,第一场电影是和家人一起看的《雄狮少年》。少年、热血、燃,泪点伴随着故事中的鼓点不断触动着我们脆弱的神经。不甘平庸、勇往直前的阿娟,回归平凡、人生蜕变的阿娟,执着理想、热血自燃的阿娟,就像所有奋斗着的小人物一样,平凡普通却顶天立地、前途艰险还奋力前行、满身尘土但眼里有光、年岁有加仍斗志不减。片子里真正让我泪崩的是中年大叔咸鱼强,更准确地说是他的老婆阿珍。那个看到咸鱼强神采飞扬后暗自神伤的阿珍,那个多烧几个菜还示意丈夫拿钱给阿娟买行头的阿珍,那个自己奔波送货让丈夫安心参加比赛的阿珍。中年人是赶路的人,是养家的人,中年人的爱情,是在柴米油盐里,我仍愿你有梦。

和孩子们一起看的第二部电影是《奇迹·笨小孩》。相比于《我不是药神》,文导这次“下手轻了一些”,虽然年轻的景总承担着与年纪不相符的经历和压力,但总能在揪心之后获得些许慰藉,甚至还有一些情绪释放的感觉,会心一笑有时、痛快落泪有时、彷徨无助有时、奋力一击有时,精巧的场景设计井井有条,动人的情节安排环环相扣,最后的结局一气呵成,让人酣畅。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用简陋集装箱开办的临时厂房,这里收留了好多被社会抛弃的“畸零者”,有因工伤听力受损的单亲妈妈,有因留有案底求职受阻的拳击爱好者,有流连于网吧的“三和大神”,还有在抗战中丧失了一条腿的退休表工……他们嬉笑怒骂、爱恨情仇,即便微如蝼蚁也能拼命求生,他们在这个社会边缘的小厂子里打造了一个“修罗场”,用希望、信念和爱汇聚成了一个普通人的奋斗故事。

今年看的后劲最大的一部电影是《隐入尘烟》,朴素得让人心疼、平凡得让人致敬,平平淡淡却又轰轰烈烈,全剧没提苦,却苦出了天际,全集不谈爱,却爱到了骨髓。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是想到一句特别具象的俗语:“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有铁和桂英就像是地里的麦子,“对镰刀,麦子能说个啥?对啄它的麻雀儿,麦子它能说个啥?对磨,麦子它能说个啥?被当成种子,麦子又能说个啥?” 他们在天寒地冻的夜里为彼此燃一支蜡烛、捧一杯热水、守一屋暖光,虽然身如蝼蚁,却从未抱怨过命运;被人欺凌,也从未放弃过善良。跟今年同样题材的“二舅”一样,小人物、底层、支离破碎的日常,就感觉是给以后可能更苦的日子打了个疫苗。

好电影就是那些可以让我们打开心扉或者关闭心结的作品。我们就早已不是在“看”电影了,我们已经活在了电影里。看电影的意义,是体验的意义,是活着的证明。

年度生活 | 全栈全场景疫间体验

说到生活,绕不开疫情。

2020年除夕,我独自一人在北京家里。大屏幕上放着欢天喜地的春晚,小屏幕里都是人间悲剧的疫情。这大概是我过过最拧巴、最别扭、最分裂的一个年三十儿了。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又如此强烈地盼望着远方那个城市平安的消息。那时恐怕没人能够想到,这竟然只是开始。我曾一遍遍在心中祈祷「让悲剧成为历史,不要让历史成为悲剧」,然而这场扩日持久的疫情仍然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对本已动荡不安的世界投放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就像是Mary Meeker所说“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但我们对这种变化的理解才刚刚开始。”

3年期间,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核酸筛查,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全栈全场景峰值疫间体验就是在今年——居家隔离、健康监测、封楼栋封小区、集中隔离、学生停课、病人停诊、1天3检、3天2检、5天5检、捅嗓子、捅鼻子……直到上周,家人开始感染,爱人感染、孩子感染、老人感染……期间某个瞬间,我甚至冒出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念头。

黑格尔曾经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大疫已经3年了,需要疫后重建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可以通过「群体的鲁棒性」, 去抵御「个体的脆弱性」,同样也能通过「群体的盲目性」,去摧毁「个体的敏感性」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太多感天动地的故事,也看到了太多惊天动地的事故。

唯一让人感到安慰的是,因为各种原因,今年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往年更长。仔细想想,人生无非「抬头观星,低头观心」,生活无非「有所依赖,有所期待」。我们一直在为人生赋能,将人生修得诚意满满,还要持续向生活问好,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今年也是我和赵老师相伴相识的第一个20周年,看山河远阔品人间烟火,愿不辞青山共往后余生。朋友们总说我一天到晚就知道在朋友圈撒狗粮,其实只有我俩知道,那都是满满的负(qiu)罪(sheng)感(yu),因为那样一条花式狗粮的朋友圈背后一定代表着在那些重要的日子(孩子的生日、结婚纪念日、重要节假日……),我又双叒叕缺席了。

熟悉赵老师的朋友都知道,她是个名副其实的MOE(Master of Everything)。任何事情只要开始投入,一定是专业级水平:生活中样样体贴周到,工作上事事尽心尽责,灵魂里时时有趣有品,历经千帆永远少女。也正是因为赵老师的负重前行,才有了我的切换自由。

两个孩子也都长大了,帅帅正式升到四年级进入所谓的「分水岭」,又又也完成了「小升初」的跨越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虽然哥俩儿的关系一如既往地一言难尽,但眼瞅着两个小伙子茁壮成长了起来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尽管我预计今后的人生每隔3年就会来一个坎儿,不过儿孙自有儿孙福,等他们慢慢破茧成蝶吧。

今年2月,在西安和昆明遇见了两场大雪,体验了雪中汤泉,见证了春城飘雪。或许生活就是如此,在无常中体味平常,在平常中感恩奇遇,在奇遇中看见自己,真诚地感受每时每刻。生活不是目的,生活就是生活本身。

年度思想 | 面向未来的五个新思考

按照往年的习惯,仍然打算总结提炼几个年度重要概念。一方面是对过去一年认知体系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希望借此机会去联接更多有趣的人。我一直都相信可以用「意义资源」吸引同道伙伴,用「叙事自由」打造坚韧系统。希望接下来的每个观点都能引发思考、刷新认知、激活可能。

ChatGPT:思考容器是一种抽象概念,用来描述人类思维的容器。它可以被视为一个虚拟空间,人们在其中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思考容器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有组织的思维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被很多来自不同方向的“念头”搅得烦乱不堪,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生活……和抑郁类似,ADHD几乎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我们无法彻底铲断杂乱无章且生机勃勃的念头,我们只能用更加精巧的方式来管理他们。一个或许有用的方式就是「构建更小颗粒度的思考单元——思考容器」,思考容器有以下几个特征——

当我们逐步构建自己的思考容器以后,可以更方便地与组织进行能量交换。思考容器可以作为知识工作者的认知标准计量单位,甚至可以形成基于思考容器的复杂协作组织。

ChatGPT:意义引擎通过处理自然语言文本来工作,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快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信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今年10月参加慎思行战略人专题会时,老罗曾经问过我一个关于战略人如何在组织内发挥价值的问题,我的回答正是「意义」。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意义营造非常重要,因为这里解决的是底层驱动的问题。一旦我们掌握了「意义」,所有的行为才真正有了意义。

然而真要为一件事、一群人、一个组织赋予意义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意义引擎——可以持续不断开发意义资源的工具」。有时候,我会将战略人的某个面向形容成为《盗梦空间》里的造梦师,他们可以营造某种特定的情境,让人相信、让人行动。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历史使命,每种状态都有丰富的意义内涵。我们需要做的是,及时捕捉那些灵光乍现的意义,抑或沿着某些线索去创造新的意义,更高阶的是掌握那些可以源源不断创造意义的方法。

对于容易迷失的当下,意义构建是新一代的「核心源动力」。通过意义资源打造「战略操作系统」,然后用「全局视野」统览产业地图,用「深度思考」识别价值赛道,用「最佳实践」迭代企业方法,最终创造更多的长期价值。

ChatGPT:行动坐标是一种常用的方位参照体系,用于描述客体的运动。行动坐标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描述客体的运动轨迹和运动学参数,从而更好地设计和控制其运动。

我在2019年的《人生如网》中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挣扎是标量,奋斗是矢量。对于两者来说,最重要的差别在方向。沿着上面这个观点再往前推导一步,方向是需要一套参照系——「行动坐标——可以为主体提供更多维度的参照系统」。在坐标系内,我们不但可以清晰地看到方向,还能掌握位置。基于坐标系统的构建,我们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认知升维,也更方便在一个频道内达成共识。

战争史上有一个小故事。“一战”时一支德国军队在阿尔卑斯山里迷路了,给养越来越少,士气越来越低落。要命的是,队伍里的人无法就行军方向达成共识,部队随时面临着内讧和哗变。在行军途中他们偶然找到一张拉丁文标注的地图,谁都不认识上面的文字,但因为这张图一支即将分裂的部队又重新团结了起来。最后,他们凭借一张“错误”的地图脱离了险境。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因为缺少坐标而无法统一的意见。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坐标不完全是指空间或者时间,还有可能在其他维度上呈现,例如产业坐标、文明坐标等。总之,拥有坐标不容易失去秩序感,可以更方便地为我们打开解决问题的路径与通道。

ChatGPT:协作集群是指一组相互协作的客体,他们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协作集群可以实现更高的计算效率和更复杂的任务,并且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

时至今日,应该再也不会有人否认“协作”的价值。基于专业化分工的现代社会如果失去了协作将难以想象,区别仅仅在于能否“集群”。所谓

「协作集群,就是在较低成本的情况下获得在性能、可靠性、灵活性方面的较高收益」

,可以想象,协作集群的核心就是任务调度。

在中国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有很多县城就是一个个产业集群,整个县城都在围绕着某个生意展开,在那里你能找到一切需要的东西,成行成市。

对于今天的组织和个人也是同样,互联网的到来让信息交互的效率实现了指数般的飞跃,分工已经变得无比容易。要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集群协作,最基本的前提是专业化分工。只有足够专业才能形成成本或者技术上的优势,这就要我们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在专业的领域内深掘深挖,用锐角形的方式挖深挖透、做到极致。

于我而言,就是想办法在白药把战略组织锻造成「API to X」。好的API在复杂系统中提供「简单性」,在不同复杂系统间搭建「抽象层」,可以更好地完成「协作和交流」,为更高能级的协作集群打好基础。

ChatGPT: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免疫系统可以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清除入侵体内的病原体。

塔勒布创造了反脆弱这个概念,在他的设定中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强悍,而是反脆弱。反脆弱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可以从不确定中获益。也就是说,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不仅能安然无恙,还可以主动拥抱风险,进而对冲风险,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免疫系统就是我们身体最好的“反脆弱系统”。

复杂系统会呈现出脆弱和反脆弱性。在复杂系统内,反脆弱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压力源,如果长期缺乏压力源反而会更加脆弱;另一个条件是压力源的刺激频率,有研究证明人类在急性刺激下会比在慢性刺激下的表现更出色。

之所以要提免疫系统,正是因为我们正在快速从不确定性进入到超级不确定性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免疫系统不但可以让我们渡过难关,更可以让我们拥有渡过难关的方法」

尼采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这或许可以提高我们的心性,但有什么具体的实操方法吗?记录和复盘。真实记录下影响自己的事件类型、恢复时间以及最后的解决方案,通过总结方法提高“免疫力”,直到彻底免疫。

对于组织免疫系统来说,除了持续提升个体免疫力外,还要认清问题的致病机理、构筑共同体的免疫屏障,通过群体学习来完成组织的自我迭代。

/ 写在最后 /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传统价值日益崩塌,强权和技术统治世界。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建立起来的宗教、哲学和艺术慢慢失去了力量,似乎不再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生活世界和生命经验都面临重塑,这样的重塑就是创造。这正是存在的意义,通过创造重新理解我们的世界。

昨天晚上大家都在讨论行程卡的下线,晚上从公司回住处的路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即使身处黑暗也能仰望星空,即使微如蝼蚁也能日拱一卒。这是旧时代的结束,还是新时代的开端。充满了失望也滋长着希望,充斥了黑暗也孕育着光明。推动强大社会协作的通常是共识,明辨风险和阻力的则通常是异见。

无论多少岁,但愿自己一直可以保持创造的能力,因为只有那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最近在研读稻盛和夫老先生的作品,有一段关于人生的描述非常迷人——

所谓人生, 归根到底, 就是“一瞬间、 一瞬间持续的积累” , 如此而已。每一秒钟的积累成为今天这一天;每一天的积累成为一周、 一月、 一年,乃至人的一生。那些让人惊奇的伟业, 实际上, 几乎都是极为普通的人兢兢业业、 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当然希望过那种精彩又雄伟“立乎其大”的人生,但也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过那种平凡又细致“铢积寸累”的生活。每天、每小时、每分钟都是整个人生的「微分」,而整个人生又是每一个当下的「积分」。

So,重拾对附近的敏感与对远方的好奇,松开紧绷的神经,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让自己面对新生,保持欢喜。

岁岁年年,保持欢喜

今天也是行程卡正式下线的日子,愿我们未来都能自由到达世界每一个角落。

这些年,那些成长的足迹

33岁 |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34岁 | 丢3捡4,34岁生日快乐。

35岁 | 35岁,重回北京。

36岁 | 愿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37岁 | 在一起,就可以!

38岁 | 回归宁静,秩序井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云南白药   华为   新生   集群   坐标   认知   容器   意义   人生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