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皓之后,国乒层面的直板横拉后继无人?

2022年/第196篇

作者:杨 磊

我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也就间接搞清楚了为什么直板打法后继无人的问题了。

思考,意味着改变的可能。

01有其形,无其魂

许多球友说,“谁说直板横拉后继无人?现役的许昕、赵子豪、薛飞、黄镇廷,国外的邱党、勒布伦,都拥有很好的直板横打技术啊”!


就像马琳之后,再无一个正宗的中国直板反胶选手。王皓之后,别人具备的只是直板横打这项技术,失去的却是内在的灵魂。

王皓之后,直板横拉在与横板反手比拼中,很难再平起平坐,遑论占得上风。

02人与技术,一荣共荣一损共损

我经常在想,到底是因为“人”的因素(王皓天赋异禀),还是因为“技术”本身的因素(直板横拉的复杂性),造成直板横拉技术难以发扬光大?

这样的问题,说实话,很难找到答案。

正如逆向思维后,问“王皓的直板横拉很强”?到底是王皓这个人强,还是他手中的直板横拉技术强一样,难以回答。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人与技术,一定是互相成就,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王皓因直板横拉技术,名满天下;直板横拉遇到不世出的王皓,发扬光大。

03趋势,无法阻挡

一个事物的兴衰,是综合、全局性的。

可能再没有一项运动,遇到过如乒乓球一般的剧烈变动,从赛制层面21分变为11分,从技术层面无遮挡发球,到器材层面38毫米小球变40毫米大球、有机胶水变无机胶水、材质从赛璐璐变为新材料、40毫米大球再次加大为40+,一项接一项的变革,已经把这项运动改得“面目全非”。

优雅而技巧性极强的乒乓球,已经无限接近它的英文本意“桌上网球”——简单、暴力。无论愿意与否,这是一个大趋势,无可逆转。

如此趋势下,更加大开大合、发力充分、转换自如的横板打法,如鱼得水,突飞猛进。讲求技巧、细腻精准、先天缺陷的直板打法,愈发步履艰难。

大势浩荡,不可阻挡,限直板控制之长,漏直板相持之短,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直板打法尚且难以为继,作为直板打法组成部分的直板横拉技术,在与横板反手对抗中日渐不支,其实完全可以预见。

此为根本原因。

04直板横拉的致命弊端

吴敬平教练曾说过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观点,“并不是直板横拉技术落后,而是基层教练不会教”!

这个观点的有意思之处在于:初听,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句批评。但是,反复琢磨,反而揭示出了直板横拉的致命弊端。

哪怕粗略计算,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王皓败给柳承敏算起,至今已经17、18年了,这么长的一个时间段,足够打造一代运动员,可惜如王皓直板横拉一般的超强统治力,我们再也没有见到过,一个也没有。王皓之后,别说用横拉硬杠对手的正手,反手对反手环节,直板都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

事实本身会说话。

一个人的辉煌或失落,或许是个例;一群人的“失落”,可能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我相信,中国广大乒乓球基层教练员是刻苦的、用心的,又有不低于20年的探索积累期,为什么直板横拉技术还是不能源源不断输出强人?

因为直板横拉这项技术,本身存在局限性——难学更难精。

也许,吴指导脑海中确实掌握着直板横拉的顶级密码,但是,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基层教练员都具备吴指导的业务能力,不现实也不可能。

一项精髓不能被精准传承和广泛推广的技术,后继无人是可以料见的必然。

05写在最后的话

一边是可以量产冠军的横板打法,一边是只有天才才可能实现伟业的直板打法,谁的明天更美好,答案不问自明。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真相,往往都是残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后继无人   层面   教练员   发扬光大   打法   乒乓球   基层   趋势   答案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