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恐怖事件谁干的:从复杂的历史中找点简单的脉络

12月12日下午,几个恐怖分子突然闯入喀布尔市中心的一家“很受中国人欢迎”的酒店:喀布尔桂园酒店。

随后,酒店里枪声大作,大楼的下面几层也燃起熊熊大火,整个大楼笼罩在一股白烟中。第一时间赶到的阿富汗安全部队也不含糊,他们干净利落地消灭了恐怖袭击者。

据说,这次事件除了三名恐怖分子被打死外,没有其他人员死亡;受伤的不少,共有21名,其中18人伤势较重。

这事是谁干的呢?就在大家猜测的时候,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分支机构“呼罗珊省”宣称对发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酒店袭击事件负责。

首先要说:塔利班干得不赖。他们一直被美国认定为是“恐怖组织”,没想到这次“反恐行动”这么干净利落,不愧是一直打仗打出来的“政权”。

其次要说:阿富汗乱局就是苏联、美国造成的。在苏联进攻阿富汗之前,这个国家富裕、安宁;在美国攻打阿富汗塔利班之前,这个国家正从战乱走向和平。

结果,前有苏联入侵,打碎了阿富汗的美好生活;后有美国侵略,打断了阿富汗恢复秩序的进程。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阿富汗就被这两大恶霸搞得四处战火、天天战乱。

那么这一次搞出如此大事的“伊斯兰国”分支机构“呼罗珊省”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说到中东千年来的乱局与艰辛、世界豪强在这里的抢夺与争斗。

一、伊斯兰教在纷乱的中东诞生

阿拉伯半岛北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靠阿拉伯海,西临红海,东望波斯湾、阿曼湾,西北界叙利亚沙漠,是一个各地通达的交通要道、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所。

“阿拉伯”一词的原意是:“荒凉、空旷”。这倒和阿拉伯半岛沙漠的样子差不多;在半岛上的人都是过着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他们的财产是骆驼、羊群。

所以,生活在沙漠上的部落春夏耕种、放牧,秋冬无事就骑着马在交通要道打劫。各个部落之间互相抢夺,形成了循环反复“血亲复仇”的传统。

实际上,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是山脉、南部是大沙漠,只有中间,从叙利亚向东南方向有一段平坦的绿地,把半岛分成南北:北为高山、南为沙漠。

本来就这么生活,也不是什么大事,弱肉强食,自古如此。

偏偏历史的发展不是这样,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掌控了阿拉伯半岛的通商要道,他们的商队从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到亚得里亚海、地中海无处不在。

而在东部的伊朗高原上,同时有一个新的“波斯帝国”出现,“呼罗珊”就在波斯帝最东部;因为最东部,太阳升起这里第一个看到,才有“呼罗珊”这个名字,意为“太阳初升的地方”。

一直以来,波斯帝国对拜占庭帝国占据很多通商要道非常气愤,两大强权在阿拉伯半岛连连征战,让生活在半岛上的阿拉伯人苦不堪言。

特别是波斯帝国,不但抢陆上要道,还利用自己占据波斯湾的地利,打通了通往地中海的海上贸易路线,这更让阿拉伯半岛上的人没有了用骆驼运输赚钱、农闲时打劫商队获利的路径。

随着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争斗,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更加经济衰退,社会危机加重,部落的贵族生活没有危机,受苦的全是贫苦百姓。

在宗教方面,拜占庭帝国是基督教的“东正教”;而波斯帝国的宗教则是“琐罗亚斯德教”。“琐罗亚斯德教”就是后来的“拜火教”,传到中国被称为“火祆教”、“祆教”、“明教”。

总之,这两个帝国、两种宗教在中东打得天翻地覆,生灵涂炭,半岛百姓生不如死,阿拉伯部落平民苦不堪言。

而阿拉伯人之所以受苦,一方面是各部落相互不团结,不能形成合力;另一方面,阿拉伯人没有自己统一的思想,不像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那样有自己的宗教。

正是时势造英雄,半岛出现了一个奇人,全名是“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本·哈希姆”,大约出生于公元570年。

可以看出,穆罕默德是哈希姆家族谱系的,这一谱系可以追溯到先知亚伯拉罕的长子以实玛利的后裔阿德南。

穆罕默德从小就是孤儿,在祖父的呵护下长大;混乱的世道、艰难的生计让他吃尽了生活的苦,但也磨砺了他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的性格。

穆罕默德25岁时,娶麦加富孀海蒂彻为妻,从此,他的生活彻底改变,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在富裕的上层社会,他目睹了富人的贪婪和堕落、社会的腐败和不公;这些都与自己以前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穆罕默德开始思考人生、社会,他每年都要抽出一点时间,独自到一个山洞里冥想。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40岁,他如同开悟了一样,创立了自己的宗教,也就是现在的“伊斯兰教”。然后,他就向身边的人,逐渐形成一批忠实的信徒。

伊斯兰教是“一神教”,信奉“安拉是唯一的主宰”’,宇宙万物都是安拉创造的;而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所以信徒要服从安拉,也要服从它的使者穆罕默德。

安拉创造了一切,当然主宰一切;世间的一切都是安拉预先安排好的,这就是所谓的“前定”。

穆罕默德在传教

人们在世间所做的一切都有记录,将来会受到审判;也就是说“今世是暂时的,后世是永恒的”,人们应该“两世兼顾”。

“伊斯兰教”一经建立,就在阿拉伯半岛吸引了非常多的信众,虽然其中不乏富人、贵族,但更多的还是奴隶和赤贫之人。

尤其穆罕默德提出“穆斯林皆兄弟”的口号,建立穆斯林兄弟制度,极大地增加了伊斯兰教众的向心力和信心,很多贵族也相继皈依伊斯兰教,渐渐地,穆罕默德在整个阿拉伯半岛的领袖地位树立了起来。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与世长辞;随后的伊斯兰教进入“正统四大哈里发时代”,所谓“哈里发”,即为“继承者”的意思。

这四大哈里发是:公元632——公元634年在位的艾布·伯克尔;公元634——公元644年在位的欧麦尔;公元644——公元656年在位的奥斯曼;公元656——公元661年在位的阿里

二、呼罗珊起义把阿拉伯帝国搅得天翻地覆

应该说,是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团结了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随着各个部落的皈依,一个“政教合一”的帝国已经初具规模。

穆罕默德去世,伊斯兰教进入了“四大哈里发时代”,阿拉伯帝国早期的样子已经出现。

和历史上所有的帝国一样,经过早期的团结与打拼,帝国到第四代哈里发阿里即位时,围绕权力的分配、财富的占有,帝国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这种政治危机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对“哈里发”位置的争夺。

阿里刚刚继位,他希望以宽容的姿态化解危机,但这招致内部强硬的主战派的不满,他们离开阿里集团出走,另选自己的“哈里发”,形成伊斯兰教的“哈瓦利吉派”。

公元661年,阿里被一名极端的哈瓦利吉派成员刺杀,“正统四大哈里发时代”结束,阿拉伯帝国早期的“神权共和时代”也就此结束。

被推选为哈里发的穆阿威叶掌握了大权,他在位时就命令帝国各地的总督向其子叶齐德宣誓效忠;

穆阿威叶死后,他的儿子叶齐德继位为哈里发,“哈里发”职位开始了世袭制,阿拉伯帝国进入“世俗王权时代”。

在阿拉伯的历史记载中,穆阿威叶被描述为背叛先知使命,用阴谋诡计篡夺哈里发权力的无耻之徒。

但穆阿威叶的确是个骁勇之人,帝国在他手中征服北非、攻打拜占庭,急剧扩张,还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的第一支海军。

但不管怎么辉煌,伊斯兰教分裂已成定局,强调“历任哈里发的合法性”,不同意“只有阿里及其后裔才能出任哈里发”,这一派是“逊尼派”;

强调“只有阿里及其后裔才能出任哈里发”的是“什叶派”;而“反对任何形式的世袭制,任何无罪过的成年男性穆斯林皆可出任哈里发”的为“哈瓦利吉派”。

实际上,这些围绕“哈里发”位置的教派之争,一个个都是借口,真正核心的是派系的利益。

一个统治集团,是代表一大帮人和资本的利益的,就像美国总统选举,看似为“总统”宝座在争夺,实际上是背后资本间的较量。

阿拉伯帝国在征服一个地方以后,并不强制要求当地人信奉伊斯兰教;但他们对不同的人设置不同的税率,基本上阿拉伯穆斯林不用缴税,而非阿拉伯人穆斯林要缴少量税,缴税最多的是既非阿拉伯人、又非穆斯林的。

所以,被征服地区的人为了避税,纷纷改信伊斯兰教。

公元671年,阿拉伯帝国征服了伊朗高原东北部的呼罗珊省,并在这里设置总督进行管理;而伊朗也就成为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公元720年,阿拉伯帝国迎来了第九代哈里发叶齐德二世,这个人有历史上昏君所有的特点:亲小人远贤臣、贪杯好色,帝国在他的胡闹下就剩一个空架子,各地总督掌握大权。

本来南北方矛盾就很突出,宗教内部分裂也愈加明显,所以各地的起义不断,帝国内部动荡不安;

而那些被征服地方的人,原以为信奉伊斯兰教就能享受“穆斯林皆兄弟”的待遇,哪知道还是有不同的待遇,被歧视的感觉让他们有深深的耻辱感。

在各种矛盾交织碰撞之下,伊朗呼罗珊地区的“呼罗珊起义”终于爆发,因为这个起义的主体是呼罗珊地区的“阿巴斯人”,所以也叫“阿拔斯革命”。

公元750年,阿拔斯起义的军队攻占大马士革,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

在中国史书的记载中,以前的阿拉伯帝国是“白衣大食”,因为阿巴斯王朝的旗帜喜欢用黑色,所以被称为是“黑衣大食”。


三、阿拉伯帝国分裂后

新建立的“阿拔斯王朝”看似又一次统一了阿拉伯帝国分裂的状况,实际上内部分裂得更加彻底,各个不同的宗教派别在不同的地方建立自己的统治。

中东又回到以前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是各个部落在各地统治,现在是不同的宗教流派在各地掌握政权。

这种不团结的帝国最容易遭到外界的进攻,事实上突厥人、蒙古人、土库曼人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中东建立自己的帝国的。

伊斯兰教经过几百年的流传,虽然内部流派很多,但总体上认识中东最大的宗教,外来政权为了更好的统治,也以伊斯兰教为国教,这保证了中东文明没有中断,外来的民族进入后迅速被同化。

如同一个大熔炉,它能融化所有外来的东西,在内部成为一体;但它始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物质的特性,所以熔炉内部的成分越来越杂。

最后,中东分裂成许多伊斯兰教不同派别组成的碎片,其中最强大的是突厥人在土耳其建立的逊尼派奥斯曼帝国和波斯人在伊朗建立的什叶派萨法维帝国。

这两个伊斯兰帝国的利益并不重合,所以关系也不好不坏;奥斯曼帝国一度成为横行欧洲和中东的强大存在,颇有光复阿拉伯帝国雄风的意思。

到了18世纪,以英法为代表的的西方国家全面崛起,而中东两大穆斯林帝国也进入衰退,欧洲力量进入中东,本来就乱的中东变得更加混乱:帝国不断分裂,新的国家不断涌现。

这时候,古老的伊斯兰教与世俗化严重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世俗化发展似乎成为主流;而宗教又是千年来中东的根本。

西方国家正是利用这种矛盾和教派之间的隔阂,在当地扶持服务于自己的政权;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则利用宗教的力量,反对西方势力介入中东,同时掩盖中东落后、贫穷的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东发现了石油,一下子把这个地方变成世界热点地区,西方力量加大了对当地的控制;而得到财富的中东,也在不断尝试摆脱西方的控制。

怎么摆脱西方控制,“宗教的力量”变得很重要,所以,1979年在伊朗爆发的“霍梅尼革命”成为伊斯兰教在中东全面复苏的标志。

面对这种情况,西方国家在美国的带领下,对伊朗进行各种制裁和打击,“擒贼先擒王”吗,他们绝对不想让伊斯兰在中东全面复兴,让中东摆脱西方控制。

而美国在中东阻止伊斯兰复兴的办法也不复杂,他们打一派、拉一派,利用伊斯兰自己的矛盾制约自己;另外,美国扶持以色列,控制中东的石油通道,从根本上掌握着中东的经济命脉。

在美国这种政策之下,中东各种极端组织纷纷诞生,他们有的是极端主义分子带头成立的,有的是美国中情局在暗地里支持的。

比如“ISIS”,实际上与美国中情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头领和美国已故参议员麦凯恩关系很好;而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分支”,不但与美国有关,还与印度有某种联系。

伊朗在30年代就有了芭蕾舞团


四、叙利亚成为俄罗斯最后的坚守

总体上,中东恐怖组织特别多,有其历史、宗教等原因,更与霸权国家想加大对这里的控制,暗中扶持分不开。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扶持本拉登的基地组织,逐渐让基地组织做大;苏联撤出阿富汗后,基地组织的宗教极端主义又成为美国中东战略的敌人。

同样,苏联当时对中东的影响随着苏联的解体快速消退;美国乘机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重新主导了中东局势。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遗产,对中东的影响只剩下叙利亚一地,所以境内的“ISIS”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当年的基地,给俄罗斯和叙利亚带来无穷的麻烦;

“呼罗珊组织”也是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的一个分支,名字虽然叫“呼罗珊”,其成员实际来自中东、南亚和北非的“基地”组织成员。

这个组织有以前搞活动的基础,所以在叙利亚各地搞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恐怖袭击,想在叙利亚境内推翻巴沙尔政权,建立“伊斯兰国”。

推翻巴沙尔政权,美国巴望不得;建立“伊斯兰国”,美国绝不允许。同时,有“911”的例子,美国也不敢太放纵这些极端恐怖主义分子。

恐怖主义分子要想赢得世界的目光,要么让当地处于战乱,自己能浑水摸鱼,得到各方面的好处;要么不断出现震惊世界的恐怖主义事件,让大家都看到它的存在。

美国从阿富汗撤退,这个“呼罗珊分支”在喀布尔制造各种自杀式爆炸,还对美军机场发动了袭击,就是想拖住美军。他们不希望阿富汗平安无事,这样他们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同样,当阿富汗局势渐趋平稳,他们在某种势力的暗中怂恿之下,结合自己“曝光度”的需要,对特点国家的人员和目标,发动了很多惨无人道的“自杀式爆炸”袭击。

怂恿者是谁呢?看看谁和印度在边境地区搞联合演习,印度随后就在边境找事;看看谁最想把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亚这几个“一带一路”关键区域搞乱;看看谁在疯狂制裁棉花······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始作俑者不是没想到后果,而是他们顾不得后果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阿富汗   阿拉伯半岛   拜占庭   安拉   穆罕默德   叙利亚   伊斯兰教   穆斯林   伊斯兰   阿拉伯   伊朗   中东   帝国   美国   脉络   公元   恐怖事件   简单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