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五大园林

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隐藏着五个园林建筑,每个都历史悠久,体现着上海深厚的文化底蕴。

豫园:位于老城厢东北,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兴建,万历五年(1577年)后陆续扩至70亩,取名豫园。明末荒废,清乾隆二十五(1760年)重建,鸦片战争后又遭破坏。1956年起修整,三年中恢复园景30余亩。厅、堂、楼、阁有三穗堂、仰山堂、点春堂、万花楼、快楼、得月楼、会景楼、两宜轩、鱼乐榭等。大假山重峦叠嶂,是武康石堆成,洞壑幽谷,情景逼真。从鱼乐榭到万花楼有游廊,溪流山石,且有庭园小景,耐人玩味,东部石玲珑,相传是宋代“花石纲”遗物,为镇园之宝。内园,原名东园,是1709年创建城隍庙的庭园,占地2亩,有山石、池沼、大厅名静观,还有耸翠亭、延清楼、观涛楼、大戏台、可以观九龙池,别有天、船舫等景。全园设计精巧,布局细腻,小中见大,充分体现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古漪园:在嘉定区南翔镇东,园主闵士籍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有逸野堂、鸢飞鱼跃轩、小松岗、小云兜、戏鹅池、浮筠阁诸景,园中山石花木为著名竹刻盆景艺人朱三松所布置。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园主叶锦重茸并扩充,改名古漪园。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园景毁于炮火,仅存南厅、不系舟和部分假山。1959年重建,将原有27亩扩充为90亩,恢复部分旧景,修复了补阙亭。此亭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当地人士不忘

东三省国土沦陷,造了一个方亭而缺东北角,今已成为历史遗迹。近年又增加湖心亭、九曲桥、长廊、梅花厅,又将原南翔寺古经幢(唐咸通八年(867年)古物移至园内,立于南厅微声阁前。

曲水园:位于青浦镇公园路北侧,东临护城河,西是城隍庙,园建于清初,距今260多年。曲水园原是青浦城隍庙园,建园经费来自每人捐募一文钱修庙经费,故称“一文园”。乾隆十年(1745年),先后建有觉堂、得月轩、迎晖阁等。后竣池垒水,初见园林规模,取名“灵园”。

嘉庆三年(1798年)改名为曲水园。1927年又改名“中山公园”。解放后多次修葺,1980年恢复曲水园园名。曲水园以水见长,绿池廊将护城河大片水域接引入园,一山架两池的布局让建筑恰到好处,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让游人能领略到曲水园特有的静谧之美。经过最近一次整修,历史上的二十四景大都得到保护和修复,并增加了新的景点。古树名木的数量更是冠于上海诸古园。四个景区各具特色,西园以建筑为主,楼堂华美,庭园幽静;中园以山水见长,山峰耸立,池水清澈;东园以野趣闻名,土地平旷,花木繁茂;书艺园以古雅获誉,石鼓应地,碑刻满廊。

秋霞圃:位于嘉定镇东大街。明代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5年)尚书龚宏建于宅旁。清初又将金氏园、沈弘正园三园合并为一园。清雍正四年(1726年)改为城隍庙后园。园中池上草堂、山光潭影屏山堂、丛桂轩、舟不而游轩等建筑均为清同治元年(1862年)后所建。全园布局以水池居中心,池南假山,以土带石,山坳曲径,林木参天,临池构曲岸石矶,别有风格;北部黄石假山,有洞壑山壁之胜,结构浑成;池南亭轩小厅,多隐于山石花墙间;池北厅堂则较显露,造园艺术独特。


醉白池:位于松江区人民路,占地76亩,原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叫“谷陽园”,历代在“谷陽园”的基础上都有扩建。到明朝末年著名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在此建“四面厅”、“疑航”等建筑,在此吟诗作赋。以后清朝著名画家顾大申将此列为私人别墅,他利用松江最具有江南水乡秀丽风光这一特色,以七百平方米长方形荷花池为主体,以不规则对称等园艺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为辅的手法建园,定名为“醉白池”。而今园内有四面厅、乐天轩、疑舫、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及邦彦画像石刻、历史艺术碑廊、《赤壁赋》真迹石刻等艺术瑰宝,还有树龄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百年以上的牡丹等。醉白池经过历次兴废,解放后重新焕发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豫园   城隍庙   青浦   松江   花楼   曲水   护城河   庭园   假山   上海   园林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