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补益气血,通络散瘀治愈

患者吴先生,42岁。患胃病已有六七年了。自述平常胃脘满痛反复发作,每次病证发作多因劳累或持重而诱发,曾多次服药,效果不佳。半年前作胃镜检查,今又作胃镜复查,其结果无变化,检查结果是:胃粘膜红白相间,局部以白为主,并有充血水肿。虽经医院治疗,但是不见好转。

患者此病因饮食不当,近来又加重了,当时诊见患者舌质胖,边略有紫点,舌下静脉怒张明显,脉沉涩。经问诊及望诊又得知患者胃脘疼痛而胀满,痛有定处,遇劳则作,时有呕吐,饮食不香,神疲,四肢无力,大便时干时溏。

患者病情虽然复杂,但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原因。患者胃痛日久不愈,极易耗伤正气,脾胃气虚,不能帅血于脉中,血失气的推动以此而成瘀,成为气虚血瘀病理特征,治当补气与祛瘀并举。于是开出如下方药:黄芪、桂枝、白芍、胶饴、生姜、大枣、炙甘草、五灵脂、蒲黄、丹参等。方中方中黄芪、大枣、炙甘草补益中气,益气有助于祛瘀;胶饴、白芍补益气血,使气从血中而化生,并能帅血于脉中;桂枝温阳通络散瘀;五灵脂、蒲黄、丹参活血化瘀;生姜调理脾胃气机,佐制补益不壅滞气机。诸药相伍,共奏益气祛瘀之效。 七付药,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一付。

患者服完药后说服药后病症减轻,患者感到舒服很多。后又在原方的基础上多次调方,患者前后共服药三十几付,诸症悉除。

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痞满、堵闷、食后加重或兼见胀痛等症状为主的病证其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极为接近。痞满一证首见于《内经》被称为否、满、否塞、否膈。对痞满一病的辨证颇为明晰。清代医家汇集前贤的论述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对痞满的辨证论治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如李用粹《证治汇朴痞满》谓:“本病的治疗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久之固气佐以他药;有痰治痰有火清火郁则兼化。”

由上可知祖国医学历代文献对痞满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论述颇为详细其从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鉴别及治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均有丰富的记载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不外饮食不节戕伤中州;或外邪内侵损及脾胃;或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以及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等。其病位在“胃”但与“脾”、“肝”、“肾”关系密切病机特点是虚中夹实。

1、饮食不节损及脾胃: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或恣食生冷寒积胃脘损伤脾胃之气气机升降失常;或过食辛辣肥甘过饮烈酒酿热生痰损伤脾胃而出现胃痛、痞满之症。

2、抑郁伤肝横逆脾胃:肝为将军之官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境遇不遂忧思恼怒情怀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犯脾胃脾胃失和则可致胃脘胀满嘈杂等症。

3、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身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中伤脾胃;或久病不愈延及脾胃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胃纳呆钝脾运失健而发为胃脘痞满、疼痛。

4、外感内伤脾胃湿热:外感暑湿、寒湿内侵脾胃水湿内停;或饮酒过度酿湿生热损及胃腑;或肝郁脾虚脾失运化蕴生湿热而致痞满、嘈杂、反酸、胃脘灼痛等症。

5、气滞不行瘀血阻络:胃病日久迁延不愈气血阻滞胃腑;或术后损脉瘀血内生胃络失于滋养;或情绪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可致胃痛发作、嗳气痞满等症产生。

6、虚火内生胃阴不足:恣食肥甘辛辣饮酒过度蕴湿酿热日久不愈灼伤胃络;或气滞血瘀病邪留滞瘀久化热;或肝气久郁化而为火上述原因均可灼烧胃腑损耗胃阴而发为胃脘灼痛口干咽燥、大便干涩等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26

标签:补益   蒲黄   横逆   肝气   方药   脾胃   胃痛   气血   虚弱   患者   中医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