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孟浩然: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孟夫子出身襄阳书香世家,”性本爱丘山“,出仕不第一生归隐田园;王维出身于太原望族王氏,一生官运亨通,越做越大最后官至尚书右丞。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第二年武则天登基;王维出生于701年,10岁时唐隆政变唐玄宗登基。

年龄相差12岁,一个归隐襄阳一个高坐庙堂,看起来没有交集,但他们还是跨越时空阻隔成为莫逆之交。

故事要从开元17年说起。

40岁了,或许觉得年岁渐长应该取得功名告慰父老,隐居半生的孟浩然离家来到长安。当时政治清明诗人叠出,很多文人借干谒出仕取得功名,这对已经名声在外的孟浩然是巨大的激励。借助名头再加上自己的诗风天赋,搏一搏要是单车变摩托那是多么荣光的事情。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科举考试孟浩然名落孙山。

来都来了,没考上也得盘桓几天吧。那时候交通可不像现在分分钟西安到襄阳,骑马拉车的走个仨月俩月的算不错了。

这一盘桓,就盘桓到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五品官子弟的大学)。怎么说孟夫子当时也已经是誉满天下,诗风儒雅远近闻名,所以当时的宰相张说就请他到太学做客,就像现在的北大请郭德纲到学校演讲一样。

宾客坐定,大家联诗助兴。轮到孟浩然了,老夫子淡定吟诵: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此联一出,举座皆惊:这诗句实在绝妙啊,如空谷幽兰,似星划长空!

太出尘了,这诗句没法往下接了!

这中间就吸引了集贤院(为皇家收集书籍遗贤的机构)校书郎王维的注意。王维当时刚由左迁地济州(现济源)被宰相张说不辞辛劳挖回来,心情仍在平复之中。但孟浩然这两句诗太贴切了,与自己当时的精神境界那是高度契合,简直是心照不宣不谋而合啊。王维赶紧上去寒暄:你好你好,家住哪里所任何职主攻什么业余爱好等等等等,真是相见恨晚呐。

一段伟大的友谊就此展开,所以说一见钟情,那不光是男女之间,文人侠士之间也是有的。

隔天王维就迫不及待邀请孟夫子到集贤院做客,继续探讨诗词绝学。两个人是越聊越开心越聊越发现心有戚戚焉,聊不完的诗句说不完的野话,推杯换盏,不亦乐乎。

正兴致盎然,忽报皇上驾到,明皇来了!

这要是王维自己,那一点问题没有,反正公子王爷王维见的多了,玄宗也几次召见那也算面熟;但孟夫子不行啊,他一介布衣平头百姓,在当时那是不允许面圣的。

孟夫子初到帝京,本来就满身田园味儿,与这繁华喧嚷有点不搭,正努力适应找点感觉,谁料想怎么这一下就来了圣上这个大唐最大的官僚!不行,得赶紧躲起来,管他床底榻下,先藏起来再说。

玄宗进来一看,校书郎一如既往,面如冠玉仪态稳妥大方。

嗯,不对,你这里有客人?

王维当时就想了,孟浩然来京求仕,科举不中,你就是进士及第不还得同皇上打交道?多少人辛辛苦苦干谒刺史干谒太守这个那个的,还不是为了一官半职?那求谁都不如直接求皇上有效啊!再说孟夫子才气非凡,诗句名动京城,料玄宗也有耳闻。那这岂不是天赐良机让好友直接面圣一展英才?想到这王维就把孟浩然受邀来见适逢陛下降临如实相告。

玄宗一听,好啊,朕早听说了孟浩然的大名,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朕都会背了,快出来一见吧。

孟夫子哆哆嗦嗦出来跪见:草民孟浩然,拜见圣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朕听闻你诗风典雅,才气非凡,最近可有佳作,读来给朕听听。

王维听了心里那是乐开了花:以孟夫子的功底,好歹吟诵一首自己的得意之作,还不把玄宗迷倒了?好了,朋友将被皇上赏识,同朝共事大展宏图,我王维也能成就一段引驹见玉的佳话,太美好了。

这边王维正乐见其成,那边孟夫子可是有点不在状态,太慌张了,有点小晕。哦,皇上让我献诗呢,献哪首呢,我写的诗有点多,这个.......哦,就献最近刚完成的一首吧,记忆犹新还挺贴合我的心情的。

启奏皇上,草民刚刚有一首新诗,不成大体,还望皇上垂鉴。

赶紧念来听吧。

孟夫子正襟屏息,正色念道: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

玄宗一听,什么什么,不才明主弃?我什么时候抛弃你了?你求过朕没有?没有怎么叫”明主弃“呢?

龙颜大不悦,一旁的王维也是没有想到,孟浩然哪孟浩然,你怎么会献这首诗给皇上听呢,你这诗是在发牢骚你自己不知道吗,第一次见皇上别人歌功颂德都还来不及你上来就给人一顿牢骚?哪根神经错了啊!

愣神间玄宗早已拂袖而去了,留下拍臀打垮的王维与大汗淋漓的孟浩然。

想象中的伯乐勇荐千里马,却变成了大型翻车现场。

平静下来的王维忍不住发问:浩然兄你有那么多绝佳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都挺好的,怎么就献了这首呢。

孟浩然面如土色,战战兢兢: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嘴秃噜了......我怎么献的这样的诗呢我怎么就献了这首呢,这是在抱怨在牢骚,我也知道啊,哎......

覆水难收,一切已经无法改变。孟浩然打点行装打算 好意返乡。

冷静下来的王维,终于发现原来孟夫子诗辞上层风流儒雅,但真的不太能适应官场。临别,二人各赋诗相赠:


送孟六归襄阳

王维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留别王侍御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作别以后,王维每每念及旧景,都觉得是自己害了好朋友,如果不是自己硬要孟浩然出来相见,就不会惹怒皇上,孟浩然或许还有机会入仕,这下好了,皇上龙颜大怒,谁还敢再给孟浩然机会呢?自己一心为朋友好,没想到适得其反,竟害了好友,开始深深自责。

自此以后,王维每每念及孟浩然,必书信相赠,或利用闲暇亲去老友家乡襄阳拜访安抚或邀请孟浩然到自己的辋川别墅小住。怎奈孟浩然已经醉心田园,时而游山玩水时而乡间会友,有时竟不得见空手而回。但两人的友谊却与岁同增,日渐弥厚。

那孟浩然潜心归隐,又有知音王维挂念,还有一众朋友互相叨扰,竟也悠然自得。

公元740年,王昌龄从岭南北归长安,途中路过襄阳,顺道看望老朋友孟浩然。推杯换盏美酒佳肴那是少不得的。谁知道这竟要了孟夫子的小命。

王昌龄痛心不已,而身在长安的王维,更是对好友的去世伤心欲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样一个掏心掏肺的好兄弟好朋友烟消云散,王维在长安坐卧不安,竟直赴襄阳而后快。

在襄阳,面对茫茫汉水,朋友已不复见,往昔之日已不可追。韧发笔端,王维挥毫写下《哭孟浩然》祭奠这位老朋友: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孟夫子这老朋友是再也见不到了,汉水滔滔仍然日夜东流。
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江山依旧何人再游蔡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诗风   集贤   汉水   东流   襄阳   河汉   夫子   生死相依   长安   皇上   诗句   孟浩然   王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