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娶了姑姑娶孙女,两次征伐日本,发明涮羊肉的元世祖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的嫡孙,监国拖雷的第四子,大蒙古帝国第四任可汗蒙哥的亲弟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元世祖忽必烈


一、自幼学习汉文化,志向远大,以能力取胜继承汗位
成吉思汗时期,金国有一位辽国遗老名儒耶律楚材,因他们家族世代承袭汉文化,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公元1215年,蒙古军队攻下金朝中都时,成吉思汗听闻耶律楚材博学多才,便邀他辅佐自己,同时培养后辈儿孙。忽必烈身为蒙古帝国的王孙,既精通骑射,又从小既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少年时便有着"大有为于天下"的远大志向。

耶律楚材


忽必烈在他的大哥蒙哥(1251-1259年在位)即任大汗之位时,他便被委以大漠以南汉族地区的军事行政管理重任。公元1259年,蒙哥在攻打南宋四川钓鱼城时,被抛石机的石头砸中而死,消息传来,正在率军南征的忽必烈是继续南攻还是返回争夺汗位,一时陷入两难的境地。姚枢、廉希宪、郝经等人建议他先暂缓攻宋计划,拿下汗位为要事,于是忽必烈策马返回,随即控制燕京,拉开了忽必烈与亲弟弟阿里不哥之间汗位之争的序幕。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的汗位之争


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四十余位蒙古王公的拥护下,在开平称汗;而阿里不哥也召集了一大批王公,在哈拉和林称汗。虽然阿里不哥在蒙古帝国的发源地漠北更有影响力,但论就个人能力而言,忽必烈有着绝对优势。阿里不哥常年居守漠北,从未真正参与征伐;而忽必烈一直率军南征,先灭大理国(金庸《天龙八部》里的大理国),后领军回攻鄂州,不仅历练了军事才能,还结交吸纳了大批汉人儒士谋臣。在他们的谋划下,忽必烈将主战场放在漠北地区,不仅能打掉阿里不哥的基地,还能减少对中原地区的破坏。

蒙古帝国一分为五


忽必烈亲自率军出征,在蒙古草原大战阿里不哥,三战三胜,将阿里不哥打退至阿尔泰山一带;随后又封锁了对漠北的物资供给,最终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于公元1264年投降,忽必烈成为整个蒙古帝国的大汗。可惜的是,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期间,蒙古帝国已经分崩离析,分裂出四大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而忽必烈所统治的地区实际上只是蒙古帝国东部的整片领土。忽必烈统治的东部地区一直以“中统”为年号,直至1271年,忽必烈以大都(今北京有“元大都遗址公园”)为新帝国的首都,改国号为“大元”,史称他为元世祖,元朝至此成立,便开始着手侵吞中原的计划。

元大都公园遗址


二、继承祖先遗志,实现天下大一统,两次伐日不遂留下遗憾
元世祖根基稳固之后,他便再度南下攻宋,先后攻下南宋的门户襄阳、樊城等重地,公元1279年,他终于消灭了南宋政权。此后,他继续挥军掠地,继而将云南、东北、新疆、西藏等地一统江山,结束了宋、辽、金等并立的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中国的又一次大一统。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其盛世规模甚至超越了汉唐时期,元朝的建立也促进了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及融合。

元世祖灭南宋


忽必烈是一代雄主,志向高远,南征北战,想再现其祖父成吉思汗将全世界都踩于脚下的伟业。公元1274年,忽必烈率兵想要征服日本,但因在海上遇到了强台风,无功而返;不甘心失败的忽必烈于公元1281年第二次东征日本,遗憾的是这次依然遭遇台风,无法登陆。就这样,弹丸小国日本凭借海洋天险,逃过一劫,否则就可能没有现在的日本了,更不用抗战八年。

元世祖两次伐日


三、继承妻妾,近亲通婚,少数民族奇葩的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除汉文化影响区域之外,各少数民族在婚姻制度上十分奇葩。汉朝年间的匈奴就坚持收继婚姻制。就是说男性死了以后,他的妻子以及妾室会由他的兄弟来继承;甚至会让他的儿子来继承。汉元帝时期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单于,单于离开了人世后,他的大儿子便将昭君继承了下来,甚至在两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之久,后来单于的小儿子再一次继承了王昭君。对于匈奴的奇葩习俗,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昭君,曾写信给汉元帝求救,最终只收到“从胡俗”三个字的回信。

王昭君出塞


元朝是北方少数民族蒙古人建立的,他们的婚姻乱象,也是令人匪夷所思。忽必烈本人的第一个皇后帖古伦,就是其奶奶孛儿帖(铁木真正妻)的亲兄弟的女儿,换句话说,两人之间是表姑姑与侄儿的关系。忽必烈的第二位皇后察必,则是忽必烈真正从辈分上划分出来的亲姑姑。《元史》中记载,忽必烈对他的第二位皇后察必十分喜爱。更离谱的要属忽必烈的第三位皇后,是察必的曾孙侄女。根据元朝史料记载,当时已经66岁的忽必烈,出于对第二任皇后察必的思念,最终宠幸了和察必相貌有点相似的弘吉剌氏姑娘为第三任皇后,娶孙辈为妻,跨越整整四个辈份,可见元朝的婚姻制度有多奇葩。

元世祖娶曾孙女


四、崇尚汉文化,推行农耕文明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对汉文化相当重视和推崇,系统研究汉人的治国思想和儒家文化,形成自己的治国理念。
政治体制上,忽必烈开启了大规模的政治体制改革,按照汉族文化传统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其中官员大部分为汉人,地方则推行行省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治理体系(熟悉不?现在我国的行政区划省的源头就在这)。

设省行政区划


农业上,早在忽必烈刚刚到达漠南的时候,就有了汉化的举措。他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实行汉人规矩,蒙古人一向喜欢将占领区的庄稼焚毁,改为牧场,但忽必烈却照旧实施汉人的农耕生活,鼓励农业生产。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农桑为急务”,设置“劝农使”鼓励农民劳动,命人编撰《农桑辑要》进行技术指导,发展纺织、兴修水利,各地粮食产量上去了,农业形势一片大好。

《农桑辑要》


商业上,元朝商业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至巅峰的,元大都、福建的泉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商业高度发达。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将中国元朝描写成天堂,引起西方世界的注意,他们认为这么好的地方不去占领和抢掠简直可惜(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原本是看了马可波罗游记,想来中国,结果偏航了去了美洲),后世西方列强侵华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忽必烈对于商业的重视来源于自身的草原游牧基因,在草原上,他们的生活用品都是用牛羊交换,因此他本人也承袭了重商的习惯。元朝时,政府不仅减少收税,还在沿途设置驿站,为商人提供便利,甚至派军队护送商人。

元朝泉州繁荣图


外贸上,陆地上形成了草原丝绸之路,北至西伯利亚,西经中亚到达欧洲,东抵东北,南通中原;海运上,重新疏通京杭大运河(最早隋炀帝杨广修的)、通惠河道等,发展泉州港,商船能一路经过东南亚,到达埃及、阿拉伯半岛等地区。

草原丝绸之路


艺术上,戏曲也发展到了高峰。一方面,很多重要的城市或者港口人口数量庞大,戏曲的发展有了广泛的观众基础;另一方面,元朝对于科举进行了限制,导致许多文人的仕途阻滞,于是,不少文人靠写戏曲剧本谋生,让元杂剧诞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元曲四大家”,即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

关汉卿的《窦娥冤》


饮食上,关于忽必烈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发明涮羊肉(现在大众喜爱的火锅)。忽必烈长期带兵打仗,不喜军中的干粮伙食,想吃羊肉。厨师就真的宰了羊,准备做羊肉,谁料刚好在这时候敌军来了,厨子只来得急将羊肉切片,在锅里随意搅了一下就给捞了出来,再随意放了点配料,就给忽必烈带去了,那时忽必烈正饿的很,吃完就上战场去了,仗打胜了,回朝之后忽必烈对那个味道念念不忘,并让厨子加重味道,这一做出来大家吃了都很喜欢,忽必烈就给这道菜取了个了名字,也就是我现在的涮羊肉。

元世祖发明涮羊肉


此外,忽必烈对东北、西南、河西走廊以及吐蕃地区的进一步统辖,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联系,有利于各民族的和睦友好。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一切以人民为主,广施仁政,使得当时的大元朝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


通圣言而遍寰宇,导世界以趋大同。我是@草原风大,国学弘扬者,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分享国学经典和智慧,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单于   成吉思汗   蒙古   漠北   涮羊肉   元朝   帝国   阿里   汉人   史学   日本   孙女   姑姑   皇后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