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湾区丨“提、蓄、优、固”四位一体,推动港澳深度融入国家科创大局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 钟鸣近日,科技部公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立项资助名单,澳门大学徐仁和教授申报的项目作为澳门首个获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资助。此前,香港团队主导或联合参与的多个项目,也被列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支持推进。

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向港澳开放,对创新发展和区域融合都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港澳科创事业的进步,有助于香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澳门探索以科技创新助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也有助于联合港澳科技力量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港澳深度参与的全国一体化创新体系,凝聚共识和向心力,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也能推动港澳更好地融入国家和大湾区发展大局。港澳正可借此契机,在投入、人才、空间、协同四方面“提、蓄、优、固”,在国家科创全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提投入强度。港澳尤其是香港科研表现相对优异,但是,香港2020年研发强度仅有0.99%,低于全国2.4%的平均水平。其中,香港基础研究在整个创新链条中较为领先,来自高等教育的研发经费投入超50%,科研成果也大多出自学校和研究机构。而在企业端和应用转化层面,港澳研发投入均相对薄弱。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港澳地区整体科研投入强度需要对标国际,并在保持基础研究的优势上,加大对转化研究及场景应用的投入:一是充分利用InnoHK等平台,以产学研融合推动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二是对于智慧城市、航空航天、工业设计等非资源要素型产业,加速铺开场景化应用。

蓄人才动能。香港“再工业化”和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均需要科技人才做支撑。但是,港澳适龄劳动青年以往多集中在金融商贸、博彩等传统优势领域。近两年以来,两地劳动人口流失较为严重,科创人才缺口亟待补齐。为此,香港提出了“抢人才”呼声,两地在尽快落实《施政报告》人才招揽部署的同时,需要利用强大的国际吸引力,通过《人才引进法律制度》、“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等机制,加强重点产业科研人员和科创管理人才的招引,借由高等院校新设专业、粤港澳联合培养等形式,加强符合本地产业导向的科研人员和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与此同时,也关注和识别青年人才和高端科技人才的差异化需求,在居所保障、研究平台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增强人才粘性。

优片区建设。港澳地域空间相对有限,尤其需要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一方面,继续通过香港科学园、数码港等成熟的创新集聚区,进行科创企业的孵化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参考深圳、东莞等地的“工业上楼”模式,按照既有“时间表”,加快推动香港“北都都会区”等重点片区建设,释放更多的优质空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横琴、前海、南沙三个平台的协同作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平台依托,汇聚粤港澳三地的科创资源,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提升区域整体科创能效。

固协同发展。首先,利用好各项惠港惠澳政策,推动香港科创迈上新台阶,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四大重点产业成为澳门经济的有力支撑;其次,推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尽快落地,强化港澳与大湾区其他内地城市的沟通合作,通过“科创飞地”等形式破解空间约束,在资源有效融合方面发挥实效;第三,以澳门科学家首获“科学探索奖”等为契机,激发港澳青年的科学探索热情,鼓励港澳研发人员充分利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共享共用机制,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经费支持,并积极参与17个基础前沿类重点专项和重大项目,以国家需要指引科研方向,深度融入国家和大湾区发展大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大局   港澳   国家   澳门   科技人才   香港   国家重点   强度   深度   科研   重点   产业   计划   项目   人才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