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惊现像鹅一样会游泳的恐龙

恐龙是中生代陆地上的统治者,不过它们不甘于仅仅在陆地上称霸,总是想拓展自己的生存范围。最近,古生物学家命名了发现于蒙古的一种恐龙,它便是一种善于游泳的恐龙。

Part.1

白垩纪的蒙古小龙

2022年12月,以韩国古生物学家李隆滥(Yuong-Nam Lee)为首的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杂志《生物学通讯》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一种拥有流线型身体的非鸟恐龙表现出了潜在的游泳适应能力》(A non-avian dinosaur with a streamlined body exhibits potential adaptations for swimming)的论文,命名了一种名为游猎龙的新属种恐龙。

图注:古生物学家李隆滥,图片来自网络

游猎龙的化石是李隆滥在2008年发现的,地点则是在蒙古国南部,当时包括他在内的一支国际古生物团队正在巴鲁恩戈约特组(Barun Goyot Formation)中寻找恐龙化石。游猎龙的化石编号为MPC-D 102/114,包括有完整的头骨、脊椎、一只前肢与两只后肢骨骼,标本现存放于蒙古科学院之内。

注:发现化石的地点,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游猎龙保存在围岩中的化石,图片来自论文

这具化石较为完整,而且保存了许多关键性的部分,所以在之后的研究也比较顺利。之所以被命名为游猎龙Natovenator),是因为这种恐龙可能非常善于游泳,而且是一种肉食性恐龙,所以其属名来自拉丁语中的“Nato”(意为“游泳”)和“venator”(意为“猎手”)。游猎龙的模式种名为多齿 游猎龙Natovenator polydontus),种名则是来自其多齿的嘴巴。

Part.2

小鹅模仿者

游猎龙是一种小型恐龙,它的体长不足0.5米,臀高不足0.2米,体重也只有几千克。从外形上看,长着羽毛的游猎龙就好像是长出了前肢和尾巴的小鹅,和传统恐龙的形象相去甚远。

图注:游猎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游猎龙的骨架,白色为发现的部分,图片来自论文

游猎龙的脑袋很大,吻部尖长,颅部膨大,其中容纳了一对超大的眼睛。在游猎龙的嘴巴中密密麻麻的长有两排尖细的小牙齿,这也是其模式种名的出处。在游猎龙的大脑袋后面是长而弯曲的脖子,脖子会像今天的鸟类一样呈现出S形。

图注:游猎龙的头骨及细致分析,图片来自论文

游猎龙的身体较瘦,后面是一条细长的尾巴。与身体相比,游猎龙的四肢显得长而有力,前肢上长有三个手指,后肢上则长有四趾,其中第二趾翘起来,末端还有大爪子。虽然在化石中并没有保留羽毛的痕迹,但是古生物学家认为游猎龙活着的时候是长着羽毛的,所以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只小鹅啦。

Part.3

独特泳姿好游水

潜猎龙看上去与其他恐龙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它的身体结构已经表现出了许多善于游泳和潜水的特征,包括:有类似蛇颈龙类生长模式的前颌齿;类似今天潜鸟的长脖子;类似于黄昏鸟目的椎体横突;类似某些水生动物的桶状外形,减小在水中的阻力;类似于某些游禽的后肢,方便划水等。游猎龙身上表现出了众多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系统发育分析甚至显示它比哈兹卡盗龙更加的衍化。

图注:游猎龙的骨架,注意其背椎和肋骨的造型,图片来自论文

图注:会游泳的游猎龙,图片来自网络

潜猎龙与哈兹卡盗龙同属于哈兹卡盗龙亚科,而哈兹卡盗龙亚科又属于驰龙科。游猎龙的发现,再一次证明了哈兹卡盗龙亚科的水生或半水生习性,它们具有很强的游泳能力,能够潜入水中捕食小鱼小虾。

图注:潜水捕鱼的游猎龙,图片来自论文

图注:游猎龙所处的哈兹卡盗龙亚科,图片来自网络

游猎龙生活于距今7200万至71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时期,与其生活在一起的恐龙包括有属于驰龙科的胡山足龙、师利龙,属于窃蛋龙科的拟鸟龙,属于阿瓦拉慈龙科的角爪龙、小驰龙,属于角龙科的弱角龙、矮脚角龙,属于肿头龙科的膨头龙,属于甲龙科的美甲龙、多智龙,属于蜥脚类的非凡龙等等。在那个神奇的世界里,游猎龙成了淡水水域中一道特别的风景!

参考资料:

1.Lee, S.; Lee, Y.-N.; Currie, P. J.; Sissons, R.; Park, J.-Y.; Kim, S.-H.; Barsbold, R.; Tsogtbaatar, K. A non-avian dinosaur with a streamlined body exhibits potential adaptations for swimming.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2, 5: 1182. ISSN 2399-3642

2.Fabbri, Matteo; Navalón, Guillermo; Benson, Roger B. J.; Pol, Diego; O’Connor, Jingmai; Bhullar, Bhart-Anjan S.; Erickson, Gregory M.; Norell, Mark A.; Orkney, Andrew; Lamanna, Matthew C.; Zouhri, Samir; Becker, Justine; Emke, Amanda; Dal Sasso, Cristiano; Bindellini, Gabriele; Maganuco, Simone; Auditore, Marco; Ibrahim, Nizar (March 23, 2022). "Subaqueous foraging among carnivorous dinosaurs". Nature. 603 (7903): 852–857. Bibcode:2022Natur.603..852F. doi:10.1038/s41586-022-04528-0. PMID 35322229. S2CID 247630374.

3.Owocki, Krzysztof; Kremer, Barbara; Cotte, Martin; Bocherens, Hervé (2020-01-01). "Diet preferences and climate inferred from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s of tooth enamel of Tarbosaurus bataar (Nemegt Formation, Upper Cretaceous, Mongoli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537: 109190. doi:10.1016/j.palaeo.2019.05.012. ISSN 0031-0182.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排版:江氏小盗龙

图片及相关资料来自论文及网络

微信号|17660820999

新浪微博|江氏小盗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蒙古   恐龙   后肢   游泳   前肢   古生物   化石   发现   论文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