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狙神邹习祥,206发子弹击敌203人,为何回乡后不再吃罐头?

1952年,一个冷如残血的晚上,几名美国大兵嘻嘻哈哈地拿着刺刀,残忍且用力的向中国志愿军的遗体刺去,随后大笑着结伴而去。可这些美国大兵不知道的是,在那些残破不堪的尸体下,有一双因愤怒而满目滴血的眼睛正恶狠狠地盯着他们离开的背影。

这双眼睛的主人正是他们全力追赶的冷枪狙击手邹习祥,更是以后令美军闻之色变,飞机大炮都用上了仍毫无办法的神狙击手。

可他却在战后,功劳加身时选择卸职归乡,且一辈子不吃罐头。让我们一起走进红色英雄邹习祥。

01

1922年,邹习祥出生在贵州仡佬族的一个贫穷家庭中。

他从小生活的栗园大草场平均海拔约1300米,日常主食是苞谷、红薯类的粗粮,想要吃点肉食改善一下生活,进山打猎是唯一途径。

靠山吃山,邹习祥受祖父辈的影响,从小就喜欢跟在他们后边看打猎,觉得打猎不但能吃上肉还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所以在他7岁时,便缠着父亲教他学练火枪,小小的他开始从草鸡、飞鸟这些小动物身上练习瞄准射击,久而久之,天赋加上勤恳爱钻研,他居然练就了祖父辈们都做不到的弹无虚发几乎百发百中的神技。

邹习祥自豪,因为这是他吃饭的本事,可他没想到的是他吃饭的绝技日后竟然会让美军闻风丧胆。

任何一个英雄的诞生,注定都是不平凡的。

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邹习祥,因准确的情报,在剿匪活动中先后荣立师一等功。和团二等功。

朝鲜战争爆发后,邹习祥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被编入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一连。

自此开启他传奇的战场狙击手人生。

02

中国志愿军的加入,使得美军败节节败退,同时帮朝鲜收复了大量的失地。眼看到手的肥肉忽然跑了,美军怎会甘心?作为反击,他们集中兵力打算攻下朝鲜战线中部的门户——五圣山。

若五圣山失守,中国志愿军将无险可守,为了守住五圣山,邹习祥和战友驻守在五圣山前沿十余里长的防线中最突出的阵地之一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距美军一直占据的537.7高地南山约仅100米。

两军近距离相峙,美军又占了地势高,从而能居高临下的优势,加上他们的武器装备精良且充足,猖獗的美军时常在枪炮射程内的地方射击,且炮火像用不完似的不分白天黑夜的对志愿军所在的上甘岭北山发射。

邹习祥和战友不得不全力挖战壕躲避。

美军见此,觉得胜利在望,气焰更加嚣张,他们在南山山头耀武扬威般的进进出出、嬉戏笑骂、野餐烧烤甚至对着志愿军撒尿、竖中指挑衅。

面对如此猖狂的美军,邹习祥所在的第十五军也在极力想着对策,在挖战壕坚固堡垒时,以邹习祥为首的志愿军们准备给嚣张的美军来个神龙摆尾的冷枪冷炮运动。

经全连反复商量后,枪法最好的班长邹习祥被推选打第一枪,而邹习祥也没让大家失望,他打出的第一发冷枪,就把正悠哉来回走到的美军给打了个嘴啃泥。

这样的狙击战果大大鼓舞了全连战士们,邹习祥为教官,最终从全连238人中选了60个枪法高手,分为30个冷枪小组,两两配合,一人辅助,一人放冷枪。

邹习祥亲身示范,并传授经验:放冷枪狙击时一定要快瞄、快打、快撤、打准,力求一枪击毙目标,否则就放弃目标,然后迅速隐藏起来。

在邹习祥带领下,美军被志愿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冷枪,打得损失了不少战友,恼怒的他们就把排炮发疯似地打过来,可邹习祥他们早已转移阵地,跑到另外的地方放冷枪了。

为了防止敌人火力报复,邹习祥和战友们故意在阵地前沿构筑了许多假工事,然后故意开枪,引敌人出来。

就这样邹习祥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溜得美军推着排炮满山跑。美军也被邹习祥他们似乎无处不在的冷枪,吓得没有了往日的不可一世,再也不敢在阵地上大笑嬉戏,挑衅地来回走动,反而是躲在坑道里不敢出来。

03

但同样的,美军也被邹习祥和战士们防不胜防的冷枪打的脾气暴涨,在10月14日凌晨,惨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美军为了报复,出动了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和40多架飞机,对着志愿军所在的537.7阵地轮番轰炸,一时间战火四起,炮声轰隆声不绝于耳。

邹习祥和战友们在密集的轰炸中全力反击,投掷了3000多枚手榴弹和手雷,打出了7000多发子弹,在快要弹尽粮绝时,又发现和大后方失去了联系。

在没有弹药和物资的供应下,敌方供给又如此充足,邹习祥和战友们怎么才能从这内外交困的环境下脱危而出?

邹习祥和战士们孤军苦战,终因弹药告罄,伤亡过大,最终一个连只剩下包括邹习祥在内的9个人,他们也不得不退守坑道。

躲在坑道里邹习祥和战友们,紧紧抱着枪,承受着美军一波又一波猛烈的攻击,身上满是被簌簌震落的尘土。

加上耳边不绝的轰隆声,邹习祥有时觉得炮弹似乎从地底下冲击而上,撞得他脚底板发麻,整个人也麻木酸胀。

没多久,邹习祥和战友们所在的坑道,在连续不断的弹药炮轰中,坑道口变得越来越小,坑道中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加上漫天的硝烟和血腥味冲击而来,邹习祥他们的生存环境极其不好,更艰难的是没有水源。

邹习祥和战友们渴的嘴唇干裂,口腔内几乎分泌不出唾液,舌头也肿胀不堪,辛辣干疼的喉管几乎无法咀嚼,邹习祥和战士们尝试了抹牙膏、添湿润冰凉的岩壁后,最后只能喝加入牙膏或者十滴水的尿液。

在这样举步维艰的环境下,邹习祥和战友们苦苦坚持了6天6夜。为了求得一线生机,邹习祥自告奋勇去后方请求支援。

那晚,邹习祥趁着夜色,轻手轻脚的爬出了坑道,耳聪目明的他,一出坑道口,就发现正在巡逻的几个美国大兵。

邹习祥声东击西,拿起脚下一个铁制的罐头盒大力朝远处扔去,几名美国大兵被吸引了注意,赶紧端起手中的枪疯狂扫射,邹习祥趁这功夫,迅速跑去另一边。

邹习祥再勇猛,身体状况在几天缺水少吃的情况下也负重不堪,没多久,就被美国大兵发现了踪迹。

面对兴奋至极、疯狂追来的美国大兵,千钧一发之际,邹习祥连忙跳到附近的一个坑道之中,强忍内心悲痛把战友们的尸体压在自己身上,用来隐藏自己。

待邹习祥藏好,美国大兵的脚步声,叽里呱啦的说话声也越来越近,邹习祥牢牢握着枪,放缓了呼吸,果然,美国大兵在坑道前停下,拿着刺刀向志愿军们的尸体挨个刺来刺去。

边刺还边大笑,刀入肉的“噗嗤”“噗嗤”声近在跟前,血腥味弥漫在鼻端,邹习祥眼睛生疼,恨不得冲出去和美国大兵肉搏,然后生啖其肉,但想起自己肩负的责任——八个战友在等着自己救援,只能握紧了手中的枪。

哪怕他的身上多次被冰凉尖利的刺刀刺中,他都强忍剧痛咬紧了牙关不发出一丁点声音。

几个美国大兵乱扎发泄一通后,见无所获就离开了。邹习祥保持同样的姿势待了一个1个多小时后,才敢挪开身上的尸体,艰难地爬出坑道。

邹习祥的大腿多次被刺中,他简单包扎后,就拖着不断渗血的伤腿,一边躲避巡逻的美国大兵,一边给自己加油打气,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成功到达志愿军队指挥部,拼尽最后一口气,说完支撑他的意愿——“他们还在等支援”就昏了过去。

在军医的迅速医治后,邹习祥醒了过来,说明了战斗的情况和战友的位置后,他请求去支援他的战友。等他和一个排突破重围到达坑道时,8名战友已经全部英勇就义了。

邹习祥悲从心起,想起他们对自己希冀的眼神,不禁眼含热泪,战场上人命如蝼蚁。

邹习祥和战友们牢牢坚守着阵地,在11月11日,开始进攻反击,经过数次的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终击退了美军,收复失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场上发了狠的邹习祥犹如神助,创造了用206颗子弹,击毙203个敌军的神话。

抗美援朝结束,邹习祥被授予一等功以及“冷枪英雄”的称号。

04

在功劳加身时,邹习祥选择了卸甲归乡。

1956年,邹习祥回到了他的家乡栗园大草场,带领村民开梯田种植他特意带回的东北稻谷,村民们也第一次吃上了自己种植出来的大米。

1958年10月到1962年,邹习祥先后在浞水区任民兵连长和武装部长。

1962年,邹习祥辞职,申请回乡当了农民。回乡的邹习祥,带领村民发展多种经营,比如甘蔗种植技术、承办多种经营厂、糖果、烤酒以及养猪等。

在邹习祥的带领下,办厂的成功,使得他们大队多次被表彰,栗园草场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但邹习祥却有一个常人不理解行为——不吃罐头。

因为罐头这个食品会让他想起上甘岭那段缺吃少喝的时光,他和战友躲在坑道里啃着干粮,美国大兵不但吃着罐头喝着酒,还把罐头扔过来示威。

邹习祥曾和战友们畅想:“等把他们打走,将来的我们也可以大口大口吃罐头。”

可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已然化作一撮黄土,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缅怀他们。

1993年3月,邹习祥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彻底离开了这个他用心建设了将近四十年的家乡。

他被葬在了栗园草场,碑前上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国为民献身立功。

是的,为国为民的大英雄人虽走,但英魂永垂不朽,致敬人民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志愿军   上甘岭   罐头   冷枪   坑道   美国   回乡   大兵   阵地   战友   子弹   美军   习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