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时期就没有农民起义吗?盘点发生在王朝强盛期的三大起义

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粗饭可度日,片瓦能遮身即可,所以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般都发生在政治腐败的王朝末年,王朝初年一般政治清明,极少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生,但极少并不表示没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发生在王朝强盛期的三大农民起义!

一、宋太宗时期的王小波起义

虽然宋太宗赵光义因为斧声烛影、金匮之盟这样的历史悬案弄得声名狼藉,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也是北宋历史上政治比较清明、军事比较强盛的时期。

然而在赵光义统治期间还是爆发了几次农民起义,其中以蜀地的王小波起义最为出名。

起义原因:

1、未收复蜀地民心

北宋初年,宋军在攻灭后蜀的过程中,军纪败坏,暴行不断,比如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统帅的伐蜀部队,不仅大肆杀害后蜀降兵,还对当地民众极其残忍。史载,宋军一入成都,王全斌等首领“日夜饮宴,不恤军务,纵部下掠子女,夺财货,蜀人苦之”。甚至出现了宋兵将领“割民妻乳而杀之”的恶性事件,连赵匡胤得知后,都不禁哀叹:“妇人何罪,而残忍至此。”

宋军的这些恶行激起了蜀地人民的强烈不满,虽然赵匡胤将四川划入了北宋版图,但一直没有收复蜀地的民心。

2、蜀地赋税最重

史载,北宋初年,全国赋税最重的地方,都集中在四川地区,“天下商税,四蜀独重”。淳化年间,朝廷为了从四川搜刮更多的财富,还将当地的支柱产业——布帛、盐、茶等,统统纳入专卖管制。

然而“蜀地狭民稠,耕稼不足以给”,于是乎“小民贫困,兼并者籴贱贩贵,以夺其利……”,好好的富庶之地,在经济剥削和产业管制下,百姓的活路竟然都成了问题。后来参与追剿起义军的石普就说:“蜀之乱,由赋敛迫急,农民失业,不能自存,遂入于贼。”

3、是天灾也是人祸

淳化四年春,四川遭遇了罕见的天灾——大旱,然而在部分贪官污吏的“粉饰”下,宋廷并没有第一时间赈灾,也没有对以前的政策做任何调整。于是四川开始闹起大饥荒,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在这种情况下,四川青城人王小波率先在老家举起义旗。

起义过程:

史书中关于王小波个人信息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是青城县味江的一个茶农,在宋廷对茶业实行管制之后,大批茶农处于失业状态,本来就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的茶农,又赶上了天灾,根本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王小波很快就拉起了一支1000多人的起义队伍,与历史上大多数农民起义一样,他们也喊出了自己的口号:“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均贫富”的提法,后来南宋钟相、杨幺起义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都是在这个口号基础上凝练而成。

当然,为了吸引更多人参加起义,王小波也编造了一些神奇化的身世。但他不是以本人的身份,而是利用人们对宋朝的不满,把他的妻弟李顺虚构为后蜀孟氏的后人。

有李顺者,孟大王之遗孤。初,蜀亡,有晨兴过摩诃池上者,见锦箱锦衾覆一襁褓婴儿,有片纸在其中,书曰:“国中义士,为我养之。”人知其出于宫中,因收养焉,顺是也。——陆游《老学庵笔记》

不久,王小波先后攻下了青城、彭山两个县,并严惩贪官污吏,杀了彭山县令齐元振,“剖其腹,实之以钱,以其平日爱钱故也!”然后开仓放粮,将府库及贪官财产皆散于百姓。

王小波这一番漂亮的操作,赢得了民心,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人。但是仅在一年后,王小波就在与官兵的一次战斗中,额上中箭,不治身亡。

王小波死后,他的妻弟李顺继任义军首领。史载,李顺“录用材能,存抚良善,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时两蜀大饥,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

公元994年,起义军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李顺自号“大蜀王”,年号“应运”。随后起义军又四面出击,北抵剑门,南到巫峡。

起义军的强势让赵光义大为震怒,他紧急调派王继恩率军入川镇压。同年,李顺部下杨广在剑门遭到宋军夹击,兵败身亡。突破剑门的王继恩亲率官军主力驰援梓州,李顺部下杨里贵又在梓州城下溃败,于是起义军一路撤退,到年终,完全退出了成都,李顺也在撤退过程中被乱兵杀死。

李顺死后,起义军并未溃散,这时又出现了一个名叫张余的新首领。张余继续战斗,起义军一度攻下泸、渝、涪、忠、万等八个州,人数恢复到十余万人,甚至在进攻夔州时,有船千艘。但此时,朝廷军队已大量进入四川,州郡的官兵也加强了防守,义军的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995年二月,张余在嘉州战死,历时三年的王小波起义失败。

但此次起义还是给宋廷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赵光义在这场起义的末尾,下了罪己诏,承认他“委任不当,烛理不明”、“致彼亲民之官,不以惠和为政;管榷之吏,惟用刻削为功”,又说:“念兹失德,是务责躬。改而更张,永鉴前弊。”

能让皇帝道歉,足见王小波起义给宋廷带来的切肤之痛。

二、唐太宗时期的陈硕真起义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公认的女皇帝,是唐朝的武则天。但实际上,唐初农民起义领袖陈硕真称帝时,武则天还在后宫与王皇后斗得不可开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硕真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帝!

陈硕真,浙江杭州淳安县人,生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她7岁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

贞观时期虽然算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但这种美好,只是相对而言。对那些没有土地的普通百姓来说,生活依然艰难。而陈硕真就属于那种普通百姓,而且还是最底层的那种。陈硕真自幼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妹妹相依为命,姐妹二人靠给地主做苦工,才勉强活了下来。

贞观十七年,浙江东部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淳安县正处于受灾的中心。按理说,浙江的地方政府应该积极组织抗洪救灾,同时开仓放粮,降低赋税。然而当地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政绩,欺上瞒下,向朝廷谎报受灾不严重,无须过分关注,就这样,朝廷非但没有开仓放粮,反而加重了赋税。

原来,这个时候正赶上李世民远征高丽,为了支撑大军讨伐,自然只能苦了百姓。

本来就遭了灾的淳安地区,此时又忽然被加了税,日子自然更加难过。卖儿鬻女,流离失舍,饿殍载道……这些本应只存在于书中的惨状,此时都出现在了淳安地区。

陈硕真本来就是一个典型的侠女性格,现在自己又活不下去,所以她开始从地主的粮仓中偷粮,一为自己填饱肚子,二为接济灾民。

不过,陈硕真的这个善举,很快就被地主发现,她被打得死去活来,最后多亏那些被她救助的灾民,在晚上冲入地主老财家,将其救了出来。

陈硕真虽然得救,但只是暂时的,很快,官府就开始缉拿她。为了摆脱追捕,陈硕真只能逃入深山,化妆成道姑修行。

此时的陈硕真开始由对贪官污吏的愤恨转变为对整个唐王朝的仇恨,她决定造反起义,彻底推倒这个腐朽的王朝。

但是,陈硕真在谋划起义的过程中发现,江浙之外的老百姓大都还活得下去,都不愿意参加起义军。所以陈硕真没有直接武装暴动,而是采取了另一种方式——传教。

陈硕真先是自称九天玄女下凡,借宗教的名义收拢信徒,然后在信徒中传播自己的理念。当时浙东的老百姓活得都很不容易,所以很快,陈硕真的教义就率先在浙东传播开来。

在陈硕真传道期间,李世民在长安去世,李治登基。当时很多权力都掌握在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老臣党手里。所以,李治登基之后,也没多少时间去考虑民生问题。这期间武则天又从感业寺回到了皇宫,在后宫里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如此一来,李治更没多少精力,去考虑治国的事情了。

如此一来,上面忙着争权夺利,下面的官员自然也就有了更多肆意妄为的空间,底层百姓生活得更难了。

于是,永徽四年十月,在李治登基四年之后,陈硕真正式武装起义了。

陈硕真起义后,仿照唐朝官制,建立了政权,任命妹夫章叔胤为仆射,自己则称“文佳皇帝”。接下来,陈硕真兵分两路,一路由她自己带兵进攻昌化,一路由章叔胤带兵进攻桐庐。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各地百姓的积极响应,很快发展到十几万人。

不过,这些农民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遇上唐朝的正规军就完全不够看了。

为了剿灭陈硕真,唐政府彻底封锁了江浙地区,严禁人员流动。另外,婺州刺史崔义玄,扬州长史房仁裕,分别率领唐军五万,前去剿灭起义军。随着两支唐军主力的逼近,起义军的活动范围被压缩在婺州境内。

起义军本来就危如累卵,还遭遇了天灾。据载,双方对峙期间的一天夜里,忽然有一颗陨石落在起义军营中。崔义玄趁机大造舆论,说这是陈硕真的将星陨落,很多人本来就是因为信仰陈硕真才加入的,此时听到这种说法,自然是人心大乱。

此后,唐军开始冲锋,同时允许农民军投降。于是大部分人直接跪地投降,根本没做任何抵抗。少数坚持战斗的农民军也在大军碾压之下,很快被击溃灭杀,陈硕真也兵败身亡。

就这样,历史上著名的陈硕真起义,宣告失败。

三、汉武帝时期的徐勃起义

汉武大帝,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帝王。痛击匈奴封狼居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瞻远瞩开辟丝绸之路,桩桩件件皆是传颂万世的功绩。

然而种种耀眼光芒的背后,却是国力的极大损耗,百姓的沉重负担。

据史料记载,汉朝在“文景之治”下,国家经济实力雄厚。粮仓中的粮食多得放不下,国库中钱多得花不完,以致用来系钱的麻绳都腐朽了,整个国家财政呈现出一片“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富饶景象。

然而仅仅21年后,汉武帝就不得不发行“白鹿皮币”来支撑早已被掏空的国库,为此还拿大司农颜异当了替罪羊。

而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据统计,汉武帝在位的54年中,有40多年在打仗,其中除了抗击匈奴外,还派兵攻打百越、西南夷、西羌、西域等,说他穷兵黩武,一点都不为过。

除此之外,晚年的汉武帝还铺张奢靡,从元鼎二年开始,汉廷开始大兴土木,修宫室,凿瑶池,仅长安四周就先后修造了九处别宫。同时汉武帝还效仿黄帝和秦始皇迷信方士,为此多次派人入海求仙,“花费繁巨”。

据载,武帝在位期间,汉朝人口锐减,50%的人死于非命,人口总数只有汉景帝时的一半。即便活着的老百姓,也生活困苦。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武帝时期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了。汉武帝天汉二年,琅琊人徐勃等23人在泰山聚众起义,他们攻克费县,抢夺兵器,诛杀贪官污吏,释放被囚禁的农民,很快发展到几万人。然后又马不停蹄攻打泰山郡治奉高县,郡守刘义毫无防备,奉高被一举攻克。

徐勃在奉高下令乡县奉献食物,没收地主财产,并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徐勃队伍,起义军壮大到十几万人。

徐勃的起义就像点燃了一把沉默太久的怒火,同年南阳的梅兔、白政,楚地的段中、杜少,燕赵的坚卢、范生也都自立名号武装起义。

各地的起义活动,让武帝大为震怒,他严令地方官员必须残酷镇压起义,于是各级官员开始对与起义军有关联的百姓大开杀戒,整县整乡的百姓被杀光。然而这更使百姓站到了起义军一边。

前98年,徐勃在攻掠了齐郡之后,又兵进鲁郡(今兖州),其他义军也开始四处攻伐,各郡守、郡国的官军被打得节节败退,起义愈演愈烈。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派暴胜之、范昆、王贺、张德等人率原来北伐匈奴的边军以及“直指绣衣使者”这样的秘密警察分赴各地镇压起义。

在汉武帝的强力镇压下,成万的起义军及与起义军有联系者被杀,徐勃也在与官军的一次战斗中牺牲,起义失败。

徐勃等人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给汉朝统治者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汉武帝也于征和四年发布《轮台罪己诏》,深刻反思自己穷兵黩武的国策,并以帝王之尊,向国民道歉:“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并且宣布今后西汉王朝将从“尚武”转为“崇文”,同时“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大力发展生产,让人民修生养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管你是明主还是昏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王朝   农民起义   淳安   起义军   赋税   贪官污吏   汉武帝   天灾   强盛   地主   时期   百姓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