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破石村:耕读传家头等事 石破天惊进士村

作者:唐裕民

这里延续着一种生活方式:渔樵耕读。

这里传承着一种思想主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子张》)。优乃指有余力或闲暇,仕则指为民服务。

这里印证着一个社会现象:今世“进士”尽是近视。

这里流传着一段尘封往事: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的破石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进士村”。

破石余氏为衢州望族。勤耕重读的破石村,办书院、兴学校,生聚教训,人才辈出。查考圆石《余氏家谱》,历代的秀才、举人比比皆是。明、清两朝,考上进士的有7人、举人15位,得贡士(包括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26位,七品以上官员近百位。给事中余贞、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授福建道监察御史余敬(墓葬杨梅山)、江西按察使升右布政使余国宾(墓葬破石村)、御史余懋中等人都是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据说,在明朝苛捐杂税甚多的年代,余家人却因为盛产读书人,而被朝廷特许免收税款,可见朝廷也希望余家的尚学优良传统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山绕无沃土,清溪石上流,读书破万卷。从破石这个千年古村走出了7位进土,他们是:

(1)余贞,明永乐二年(1404),礼科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

(2)余敬,明永乐十三年(1415),福建监察御史,钦乘轺车,巡按交趾,贵州巡按监察御史;

(3)余英,明成化二年(1466),兵部职方司主事升员外郎,云南楚雄府知府、江南太平府知府;

(4)余国宾,明万历二年(1574),刑部四川司升郎中,济南府知府,易州及济南紫荆关备道,江西按察使升右布政;

(5)余懋中,明万历八年(1580),淮安推官,湖广道御史,福建按察兵备佥事;

(6)余本敦,清嘉庆四年(1799),内阁侍读学士,吏部验封司员外郎,会典馆总纂,福建京畿二道监察御史升吏科给事中,湖北正主考;

(7)余凤喈,清嘉庆十八年(1813),翰林院钦点庶吉士、户部员外郎、武英殿纂修官。

破石村隶属衢江区湖南镇,位于湖南集镇2公里处的乌溪江畔,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朝时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二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破石,亦名玻石。村以石名,其石巨大,横于山坡上,建村之初,遂称坡石。“坡”与“玻”“破”方言谐音,遂有玻石、坡石之称,系音同形异地名。村中诸姓,以余氏卜居历史最久。据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坞石《三衢余氏宗谱齿録》记载,余智远,又名余严,行十二,武举人,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从今柯城区石梁镇大俱源迁入,迄今847年。据明朝嘉靖《衢州府志》记载,后晋天福元年(936)建福林寺分析,迄今建村1086年以上(附近的行门前、施家、迪青余氏系其分支)。

破石村古韵犹存,现存有多处古建筑,其中明代建筑2处,清代建筑15处,近代建筑22处,共39处。静静地坐落在山麓一角的余氏祠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圆柱楹书一联:“占居圆石传三十数代,诗礼相承;派衍钟山感五百余年,簪缨继续”,映衬着破石村重文化、兴教育的优良传统,室内陈列的十二位先祖画像和历代村民的贤孝事迹,衬托出破石村“百善之首,以孝为先”的行为准则。破石村也是畲族少数民族村,历史悠久的民间婺剧表演和村民余良章自创的独角戏演奏,为破石村奠定了浑厚的文化基础。

破石村不仅人文历史悠久,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景观。笔架山、砚瓦池、牡丹台、双蝶峰并称“破石四景”,每一个景点都有诗为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已被载入《衢县志》。“霹雳大仙”破圆石的故事,“牡丹仙子”规劝山民读书的故事传说,“余小姐与牧牛少年”的爱情悲剧,有口皆碑。据说,明代汤显祖所作的传奇剧本《牡丹亭》的社会原型就来自破石村,戏名正取自牡丹台。牡丹台,位于破石村西、湖钟潭北,已圮。笔架山,位于破石村西渡口。

○古风破石•封尘往事

【地名艺文】70多岁的村史编撰人余水堂说,破石村原来叫圆石村,因为村中有一块很大的圆石而得名,后来有村民觉得石头太大,挡住了水流,就想方设法把它破开了,“破石破石,就这样 叫出名了”。

【破石四景】第一景为笔架山,孤峰屹立于乌溪江畔上游湖钟潭边,海拔150米,山体中间高两边低,山上林木葱郁形似笔架而得名,清代诗人余思仑曾有诗说:“玲珑崛起碧摩空,注势如飞印沼中。沙篆不须猜两岸,山痕岂若认头童。频看帆影千层合,随着钟声万里通。得气均占清雨露,依然林木庇笼葱。”

第二景为砚池,位于笔架山与湖钟山之间,是一深一浅两个相连的池塘,池水一红一黑,笔架山为印,砚池即为印台。清破石诗人余汝儒曾作过诗:“双池为砚色非同,一墨还兼有一红。如有微凹多聚墨,浓占文笔插云中。”

第三景为牡丹台,是破石余氏祖茔前四周石栏围绕的花坛,环之种植牡丹多种,相传有一种名为金带围的名贵牡丹不易开花,此花一放,村中必有得第者,清·咸丰年间被毁了,但遗址在湖钟山麓。有诗云:“绰约仙姿胜洛阳,高台云涌独流芳。艳含湖水三分阔,秀吐钟山一脉长。质异原分琼岛种,繁英常对紫微郎。”

第四景是双蝶峰,形似双双飞舞的粉蝶,清余金鉴有诗写道:“峭拔文峰隔岸开,云房双蝶载飞来。联翩探得天香后,恰与高岗鸣凤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进士   国宾   衢州市   钟山   衢州   砚池   按察使   巡按   知府   御史   石破天惊   湖南   福建   牡丹   笔架山   圆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