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财政要坚持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的有机统一


一般来说,长期目标可提振人们的信心,近期目标带来的眼前利益却更能讨人欢喜,为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妥善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切忌贪大求快,以免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历史教训的。比如,隋朝,历二世而亡,人称昙花王朝。其实,隋朝曾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朝代,其创设的政治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为中华民族大一统体制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图一

尽管隋炀帝杨广志向远大、才华横溢,但由于没有正确处理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的有机统一,终被人民所抛弃。他在短暂的任期内,连续不断地的修运河、通西域、下江南、三征高丽、大兴土木,结果把“盘”做得越来越大,完全超越了天下百姓的承受能力,最终崩盘,天下大乱,导致王朝覆灭。尤其是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之事,本来功在千秋,却因为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致使民怨沸腾,也为自己留下了千载骂名。难怪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其一》中极力为隋炀帝鸣不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图二

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所以,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目前的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史为鉴,在民生政策的制定和操作上,要渐进而稳妥地推进,绝不能超出现有财力将民生福利搞成福利主义,以至于出现或群众不满意、或政府难承受的尴尬。

图三

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制度安排上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对基本民生需求,该托的底要坚决托住,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少搞一些锦上添花;而且,要坚持公共性、公平性,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龙舟   民生   西域   民怨沸腾   目标   王朝   隋朝   福利   人口   利益   财政   近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