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捧上神坛的德川家康,为何日本国民却不大喜欢?道义的力量

在整个近代中国的历史中,日本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国家。无论如何,有一点让我们无法否认。这个在古时候受我们的文化影响极深的国家到了近代,由于变法强国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摇身一变,反过来变成了一个对我们影响极大的国家。

我们中国人对这个国家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日本和我们一衣带水、基本是同文同种,但另一方面又由于近代那些屈辱的历史而让我们在感情上无法和其亲近起来,有句话说得好,一场战争或许只需要几年,但两个民族之间的感情受到的伤害可能几十年、几百年才能修复。

但无论如何,对于这个近代曾影响了我们很多东西的国家,我们应该有一定的了解。

日本这个国家曾经的历史很乱,也很复杂。国土虽然还不及我们的云南省大,但当年其历史纷乱复杂的局面却一点不比我们这个中原大国差。就连我们曾经有过的群雄并起、天下纷争的战国时代,日本也曾有过,也居然叫的是战国时代。当年的日本不光文化,甚至历史都和我们惊人地相似,完全可以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国。

相信当年很多朋友玩过《信长之野望》、《太阁立志传》,对日本这段时间的风云人物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都非常熟悉,但今天我们这里不是说的这几位风云人物,而是一位非常低调地终结了日本整个战国时代的人物。

他狡诈如狐、隐忍如龟,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叱咤风云的时候,他静静地蛰伏于九地之下等待着时机,一待时机成熟,立即一飞冲天,最终一统日本,彻底终结了日本的战国时代,随后其建立的统治又继续延续了二百多年,一直到日本的“明治”时代才结束。这位就是日本最后一任幕府德川幕府的创建人:德川家康。

今天的德川家康被很多人誉为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成为了很多名人的励志偶像,上世纪山冈庄八的那本书《德川家康》甚至还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德川家康”热。但奇怪的是,对于这样一个在日本历史上创下如此辉煌成就的大人物,日本老百姓却不大喜欢他,相对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好感度差了很多,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还原下历史。

日本文化有个特点,就是喜欢给历史人物起外号,例如武田信玄绰号叫“虎”,形容其勇猛,上杉谦信绰号为“龙”,形容其灵活,而德川家康,因为狡猾善变,日本人一般则叫“大狸子”。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个叫法好像都没有半点尊敬崇拜的意思。而德川另一个外号就更有点意思了,居然叫“乌龟”。

不过据说有考证,乌龟这个这个外号是咱们中国人赋予给家康这位同志的,主要意思是这位大哥实在太能忍而且实在太长寿,一直忍到老了临死前两年才终于完全夺取了天下。

不过,就算在中国文化中,这个乌龟基本也不是什么好词,印象中除了一个“龟鹤延年”外好像基本没什么褒义的了。难听的倒是层出不穷,总让人联想到某些贬义方面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从其外号上看到,即便咱们中国人也对这位曾被评价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云人物不大认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比较中得出结论。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作为一个能创立幕府的大将军,其能力肯定在整个日本战国中自然是名列前茅的,肯定要超出一般的大名或名将一大截,所以我们不能和他们来做对比,只能把他放在与其同层次的人来做比较。

德川家康


首先有关德川是优秀的军事家的说法

让我们先来看看其夺取天下的难度。有些朋友认为家康夺取天下也是历经艰难的,这个我们不否认,但无论如何,比起织田和丰臣,那毕竟还是容易多了。当时日本就有首民谣:“织田杵米,羽柴蒸熟天下糕,不劳而获是德川”。

说不劳而获是夸张了些,不过与前两位相比,你无法否认的是确实容易了很多。织田信长就不说了,相信没人会反对。这里主要针对丰臣秀吉和德川这两位“篡位者”作些比较。

秀吉以一介平民之身起家,战功赫赫。在本能寺之变后,织田家如同一盘散沙,形势相当危险的,强敌环伺,内部矛盾重重,稍微一个举措不当,整个织田家以及家老们,都有覆没的危险。在这个最危险的时刻,秀吉立即“千里大回转”,迅速消灭明智,挽狂澜于既倒,起码至少是从表面上把家族稳定了,免除了一场最大的危机。

然后又在一年后消灭柴田,彻底统一家族。判断准确、举措得当,能力出众,随后秀吉又在6,7年的短短时间内迅速扫灭或压服群雄,完成了日本名义上的统一。其领袖素质完全配得上一个“天下人”的能力和素质,这里解释下,天下人是一个日本天皇赐予的称呼,是指能够统一日本的大名。

反观德川家康,自始至终自己一共就没打下多少地方,除了三河、远江两国,骏河虽然也打下部分,不过名义上还是信长赐与的,甲信则算他拣了个大便宜,就连东八州也是人家给的。不过有人说,关原之战是德川的经典战例,德川就是凭此战在秀吉死后一年多后夺取了天下。

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关原之战前,家康可是坐拥关八州的全日本第一大势力,以这样的实力作战,加上还有很多大名帮忙,实力完全碾压,并没有什么荣耀可言。随后又以举国之力,居然耗了15年之久,方才尽灭丰臣家。

在军事指挥方面,虽然其军队三河军的战斗力可以在与信长合作的战斗中看出很不错。但要注意,这些战役的总指挥毕竟还是信长,而且三河军的战果,首先跟三河人的骁勇和坚韧有关,再一个跟手下将领“四天王”的杰出能力也有关,当然我们也承认,不能完全否认作为军队总领导的德川家康的作用。

不过,从其打过的独立的大仗来看,确实跟信长、秀吉的军事指挥水平,甚至就算和其他一些大名或名将相比,家康的水平实在平平无奇,真不知道后来所谓的野战高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例如其最著名的关原之战,我们可以从部队构成分析一下,德川方面的东军的主力都是哪些?除了井伊的军队外,真正的主力基本都是“七虎”和高虎这些大名的军队。

具体的关原之战大家可以查下资料。实力相差如此之大,却一来就陷入被动。最后的胜利就像后来公认的一样,家康其实是利用了丰臣家的内部纷争,并且得到了丰臣家的武将派的大力帮助。既便这样都还是不能取胜,最后还得依靠内奸,还有那么多奇怪的不参战的旁观者的因素。由此可见德川家康真正的指挥能力了。

关原之战


德川以前的战绩,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士卒和将领的勇武,但在关原这样的大战中,就需要依靠的是战略判断能力了。西军初期取得主动主要就是因为占据了地理方面的优势,我们要看到的是 既然如此,家康还选择在这个地方决战,不正是显示出其军事知识方面的欠缺吗?

而大阪之战就更有意思了,德川亲自领兵,倾举国之力,还曾被弱势兵力打得大败,连自己都差点要切腹自尽。大阪方虽然很勇武,但犯了无数错误,并且军力强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居然还能打成这样,德川指挥的水平可见一斑了。

德川到底是不是优秀的政治家?

有人说,德川家康绝对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不但统一了日本,还在幕府时代为日本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这个我们也可以来分析下。

很多人都认为,德川幕府能统一日本并成功存续近三百年,故而,德川家康是战国“真正笑到最后的英雄人物”。其实这也只能证明德川幕府的政治制度比较优越。

我们承认在政治制度方面,德川时代的制度是很严格的,也比较完善。不过,这个制度其实是承袭了很多织田和丰臣时期的法治和制度。并非为德川所独创。至于在制度中最为人称道的对于各个大名的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形势所迫的。

前面就说过,与织田和丰臣不同,德川幕府在统一的过程中,借用了很多外样大名的力量,自己的直属力量其实很有限,所以最后不得不建立强硬的法度来约束大名们以达到维持稳定的目的。而信长时期,群雄四立,内部的法度不可能很完善。而秀吉对自己又过于自信,并错误得把精力投于朝鲜,疏忽了自己的政权制度的完善。

上述的制度德川不是抄袭来的,就是为形势所逼而制定的,但也埋下了后来不满的种子。而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德川所发明制定的锁国令,更是让日本跟中国当年一样闭关自守,让整个日本落后了世界几百年,直到黑船事件后才醒过味来,对日本的发展造成的阻碍是贻害无穷。

现代的很多日本人,在山冈庄八的那本书的影响下,总把德川家康看作是什么典范。这其实是有原因的。曾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一次与一日本高官谈话,那位高官就以他母亲在战后靠为美军卖淫而抚养自己长大成人而自豪。

作者分析说,当年日本倒幕之后,尽毁德川影响,尊奉安土桃山时代文化价值观。但在二战惨败后,日本人认识到了德川生存哲学的价值,比如隐忍附强、比如回避风险。所以才能有今日日本之复兴。德川也转而被推崇备至。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日本战后的那些表现,看来都是始于德川价值观的影响,那么战后日本所引发的众多被侵害国家的愤怒就不难理解了,而作为精神支柱的这个德川价值观那就可以说就是罪恶滔滔!

还有人认为,当时已经天下大定,不应有战争,所以石田三成的失败是因为不得人心,而德川家康是报着安定天下之心发动征讨的。这话就更可笑,挑起战争的其实正是家康。即使不说关原之战,之前对上杉的征伐不是战争吗?

战后的日本人如山冈庄八这样的作家极端推崇家康,不断在书中为其贴金,最可笑的是,他居然认为秀吉其实准备自己死后让家康继承天下。仔细想想,秀吉连让从小养大的侄子继承家业都不肯,怎么可能做这么大个人情。德川家康一切行为都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怎么可能是为了天下安定?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当时为什么像上杉,毛利,伊达,前田,岛津这样的大大名,怎么都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即使有野心的也不积极行动。不然,如果关原之战中东军各怀异心,在日本历史上很可能又会出现个大大的“应仁之乱”。

这是因为利家死后,接任的利长只是个窝囊废,甚至还把母亲芳春院送到德川这里当人质。而伊达政宗则更是一个两边倒的墙头草,。当时时势对家康有利,他当然选择在家康旁边当只摇尾巴的狗了。

而有野心的岛津家因为九州征伐战后只被允许保留萨摩一地,实力大减。而且周围还有丰臣家臣小西家和加藤家的就近监视。长宗我部也是只被允许保留土佐一国,旁边也有领蜂须贺家监视。而毛利家的两川也不和睦。而战国时代的生存策略是残酷的,实力决定了一切,这也就是德川的野心能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了。

石田三成


而秀吉死后,天下虽然还有名义上的共主,不过虽然政权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但除了德川,基本没人有夺天下的野心,石田三成虽然不好说,不过至少远没德川这么明显,没有德川家康的不断的推波助澜,当时未必就会分裂成一场荼毒天下的惨烈大战。

今天很多人认为关原之战是石田三成先动手的,家康才反击。但仔细分析下,秀吉一死,家康就大肆私自结党,又找借口攻伐上杉,对不归附的大名步步紧逼,石田三成再不动手,那最终只会成为待宰羔羊了。家康在得胜后更是对旧主不断挑起争端,最后直接兵戎相见,将丰臣氏彻底灭绝。足可见其狼子野心。

说什么安定天下的崇高愿望、伟大理想,其实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披在权利欲望外面的一个幌子而已!

我们再看看德川的“忍”功

为什么德川能得到“乌龟”这个绰号,确实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德川确实太能忍,能忍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我们的三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极大,在日本很多日本人就喜欢把信长比作曹操,把家康比做刘备,不过在统一天下的成绩方面德川比刘备要强。这点认为还是比较正确的。家康与刘备最像也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能忍。“忍”字功夫是东方政治、文化中最可怕的地方。说到这个功夫,那德川家康确实是个典范。从下面一个事例中我们看到他的“忍”功。

据说,德川家康与信长结盟后,但他自己也感到是伴君如伴虎,常常惴惴不安。有一次,他问手下的濑名,如果他被信长杀死了怎么办?

濑名说,自然是与竹千代一起慨然赴死。这里解释下,竹千代就是德川家的少主的统称。家康却说,不,绝对要活下去,即使是靠家里人卖淫也要抚养竹千代长大。由此可见家康的道德底限和忍功,我们这里也就不难理解前面那位高官的自豪感了。

能说出这样的话,这已经和日本武士道文化崇尚的节操和气节完全违背了。也难怪后来连濑名看不起他。在这里个人认为,日本人的武士道是有着分裂的两面性的,不过在德川家康身上,好的那面几乎全被抛弃了。其生存哲学一切的目的就是不择手段的活下去。为此,什么道义、节操完全可以抛弃。这也让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民间对其评价不高了。

毕竟,很多时候,道义和气节这个东西在很多人心目中还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个原因,其人太阴狠。

德川家康可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阴人王!!首先德川为人处事太能忍,实在可以堪称日本第一“忍”者。装孙子的本事绝对一流,但一旦得势就原形毕露。逼死人家孤儿寡母不说,政治外交上也阴招频出,当面叫哥哥,背后掏家伙事没少干,一旦出手则非常残忍果决。很多的下作手段估计想来我们历史上的政治家中的第一狠人曹丞相都不敢当众承认。而人家德川家康却能坦然承之。

和这样的人天天呆在一起,相信即便今天厚黑学书装了一肚子的政治家背后随时都能感到一阵阵的阴风。而老百姓和政治家们可不一样,自古喜欢和同情的就是慷慨道义的悲情英雄,不信的话可以把咱们历史上项羽和刘邦的粉丝数对比下就知道了,相信日本老百姓也应该是如此。

前面说日本人把德川比作三国的刘备,在这些方面个人认为,其实德川更应该比作司马懿,刘备起码得了个“仁”字,但德川欺负孤儿寡母的功力,当真是与司马氏不相上下。而这种事连狠人曹操都没干出来过,而要论及军政等各个方面的才华,司马氏三代,又如何能与曹操相比?

在日本文化中,一直有个下克上的传统。不过秀吉夺取权力后,基本还比较温和,对织田家族的成员,只要归顺,都还不错,比如织田秀信,还是拥有十多万石和名城岐阜的大大名。至于杀死织田信孝这事本身是织田信雄做的,当然也不排除有秀吉的默许甚至授意,不过信孝此人,本就反复无常,这也属于是咎由自取。

而且,从某些事迹上看,可以视信孝为企图篡夺织田宗家的人,为了维护宗家,消灭其也是正当的。当然这个理由有点牵强。不过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这样认为。而德川身为丰臣家的臣子,则将日本文化中的下克上完美地继承下来了和发扬得更为光大了。

德川前期的表现还可以说像个武士,誓死忠于今川家,鞍前马后出了不少力。但今川义元死后,他见到其子的才能后,随即便见风使舵投靠了今川家的死对头织田,而且干这种事时,他既不同于那些因矛盾而毁弃盟约的,又不同于那些因为没实力的必须依附大腿的小大名,所以更显得不大仗义。

而且,既便相对于那些常常以臣下身份下克上的家臣们,他也显得更为卑鄙,因为他属于是降臣,等于意味着丰臣家已经“饶恕”过他一次了,并且丰臣秀吉对其又极为重用,待之甚厚,这种最后把旧主丰臣全家赶尽杀绝之事,纵观整个战国时期,武田、上杉、北条、伊达、今川、长宗我部、大友、大内、尼子、岛津这些杀人如麻的狠人都没干出来过。

既便是反复无常著称的毛利和斋滕,在这些方面也得甘拜下风。有人说家康起码还是信守了和织田的盟约,不过这其实也有很多利益方面的考虑,总之在当时背叛织田是百害而无一利。而秀吉死前,屡次让各大名们写书状效忠自己儿子秀赖,而且都是最神圣的最高仪式的誓约,因为这种誓约在当时日本人眼中,是有很大约束力的。

而德川当时表面上虔诚无比地签下了,但随后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在他这里这份誓约就完全跟一块破抹布一般。

“方广寺钟铭”


至于“方广寺钟铭”事件,这个大家可以百度下,这完全就属于是没事找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真正原因是正德寺德川见到成年后丰臣秀赖后,因为德川见到秀赖长的一表人才、谈吐出众,担心他的家业会因为秀赖是太阁遗孤的关系而产生危机,于是便动了杀机。所以找了这么一个拙劣的借口。

有人也许会争辩说乱世玩阴谋是必须的,这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在这里承认,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阴谋确实可以理解。

所以之前虽然关原之战前挑拨离间,不断地拉帮结派、落井下石,那毕竟属于是政权不稳,强敌众多时期,所以倒还勉强可以接受。但是在夺得天下后,四方宾服,却仍不断挑起冲突,最后还找了个这么烂的借口,把人家孤儿寡母赶尽杀绝,那根本就是摆明了狼一定要吃羊的祸心和残忍。

由此可见,德川家康并不是什么某些人口中的所谓忠厚老实之人,在他身上完全反映出了日本战国时代的没有信义、下克上的残酷现实。例如当年就连号称谦信公以武勇和气节著称的上杉家也都跟随德川参加了绞杀旧主丰臣家的大阪之战。

只是德川相对做得更狠毒、更残忍,不光杀了秀赖和淀君外,连秀赖的幼子国松,这个还是自己儿子秀忠的外孙都没有放过,把这个仅仅七岁的无辜孩子拉到京都六条和原当众斩首。这个举动连当时跟随他的不少大名都看不下去了,其性格的狠辣和残忍可见一斑。

而今天有关德川家康的记载,大多是溢美之词,德川家康也被很多人捧上了神坛,看完以上的这些论述,相信你对那些有关德川家康的评价有了一个更客观、更清醒的认识,这里不是要刻意抹黑什么,只是历史有的东西真的不堪细读,自古上位者绝对有着其的另一面,我们这里只是还原下,让众位看官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得到一个客观的认识。

自古以来,历史总是被胜利者打扮的,当年丰臣秀吉上位后就曾极力消除织田的影响,而德川实现统一后,也极力抹煞丰臣的影响,到了今天,留下来的很多资料都是对德川家康的无尽赞美,但其可信度有多少,只有天知道。照此推理,个人认为,还是有关信长、秀吉时代的那些记载显得更为可靠一点。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日本历史上,织田信长,是天下布武的霸主,君临天下的王霸之气无人能及。而丰臣秀吉也不错,是地地道道的“天下人”,也就是说是真正制霸了日本的王者。而德川家康的发迹史,则确实可以配得上他的这个“乌龟”称号!!

历史长河滚滚东逝,王图霸业当年再辉煌,最终也挡不住后世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很多时候,历史上无数伟大的王者,关键时刻会因为利益的需要会抛弃道义,但更多的时候,他们都还是会刻意地粉饰出道义的光芒来维护自己的形象和稳固自己的地位!因为人心这玩意儿,永远是人类社会能够维持稳定的基石,也因为道义这玩意,永远是人心中所向往的最美好东西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日本   道义   大阪   幕府   神坛   日本人   野心   大名   国民   当年   力量   喜欢   历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