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有无道理?

冬至将至,又到了大家围坐一团吃水饺的场景。依稀还记得上大学时,每年冬至,班里都要聚在一起包水饺,来纪念这个节日。到了这一天,老人们也会问你,今天吃水饺了吗?

俗语“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这天不吃水饺真的会冻耳朵吗?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水饺?今天美牙给大家一起探究一下他的起源。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亚岁、长至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时期,一直到现代。《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冬至在古代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农历的春节。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 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 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 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拜的日子,皇帝要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相传冬至吃水饺,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饺子又叫饺饵,扁食。是为了祛病驱寒,冬天不动耳朵。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其著作《伤寒杂病论》广泛流传至今。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因为某些原因毅然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为家乡百姓治病。因为返乡那年,正值冬季,特别寒冷。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父老面黄肌瘦,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搭设粥铺,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免费给父老乡亲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一起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现在水饺的馅料不只有羊肉水饺,还有其他猪肉水饺,三鲜水饺等。种类繁多,味道鲜美。水饺现在也成为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已经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和美食。

冬至这天吃水饺的风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的太多,即使冬至这天不吃水饺,只要做好保暖也不会,耳朵也不会冻。冬至吃水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俗,刻在我们的血液里,传承至今。所以冬至这天,你打算和家人一起吃水饺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饺子   扁食   耳朵   南阳   医圣   不端   节气   水饺   冬至   俗语   羊肉   中国   有无   道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