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府旧事:徐起元在郧抚历明清两朝,李自成累攻不破创守战奇绩

@秦楚刊号​

请加关注下期继续。@秦楚刊号​只向您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作揖]

徐起元,明末辽东举人,有治才,崇祯十二年(1639),授郧阳同知,管理郧阳府事务。

其时农民起义,已历数载,炽势方烈,楚、豫、川陕边境,时有干戈,郧阳无时不在戒备中。上年,兵部尚书熊文灿得贿,招抚张献忠、罗汝才等义军,地方暂无纷扰之焰。这一年,张献忠在谷城重新起兵,罗汝才同声响应,郧属房县保康均为义军所破;明平贼将军左良玉领兵与义军交锋,因中埋伏,也宣告失利。李自成拥有的义军,势漫四塞奥区,郧阳府城随时面临着战火的威胁。明廷因招抚失败,逮熊文灿下狱,旋令杨嗣昌代其职,但亦无力挽回败局(这时郧阳巡抚多在襄阳布防)。

十三年(1640)十二月, 李自成至河南,正值荒岁,饥民多追附,势大盛。次年二月,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畏罪自杀,郧阳巡抚袁继咸被逮捕解京。三月,明廷任王永祚,以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七月,张献忠率部进攻郧阳,因郧城防守严密而未克,乃转取郧西。这一年冬天,李自成破南阳、邓州,窥伺楚北,襄、郧俱感不安。十五年(1642)冬,李自成先后复破南阳襄阳,并趋师人荆州,郧阳抚境益见紊乱。当李自成率数万义军抵樊城时.郧阳巡抚王永祥正在此督军防守,见义军来势汹汹,自度不可抵御,便弃城逃逸,遂被免职,并逮捕法究。

当此之时,郧阳府城虽未陷落,但已是孤城,且杀机四伏,前景莫测。明廷曾先后令李乾德郭景昌代郧阳抚治,但因战争影响,道路阻塞而未达,朝廷亦全然不知郧阳实情。郧阳府事,全赖知府徐起元等支撑,诸如武库军械、城防设施、粮食积储、治安管理、军队鼓舞、民兵组合、民心安慰等等,无不尽力而为。十四年(1641)且有按察使高斗枢移镇郧阳协作。虽则十五年(1642)冬至次年伊始,先后有徐春茂叛变和徐勇兵噪,但都立即平息,未酿成大患。此时,李自成已改襄阳为襄京,并设职定爵,使部下各得其位,继之指向郧阳,令其部将黑皂鹰率数万之众,于三月抵达,筑麦城①_十八座(《郧县志》康熙版本误为四十八座)围困郧城,势在必下。郧城虽则内无增援,外无救兵,但郧城形势易守难攻,军械弹药充足,卫兵训练有素,知府、知县、分守道、卫指挥等均能稳住阵脚,有誓死保卫的决心,且富有城防经验,所以日夜均能与之对持,临危不乱,倒是围城义军渐见疲顿。五月,城内军民一体持械,由营将王光恩、王光泰、苗时化胡廷聘等督师,分途出城反击,冒矢前进,势如泻洪,义军适闻均州顿粮起火,未有料及有此一招,死伤惨重,迅即向襄阳奔溃。随之,郧阳守军平毁麦城,复完城防,民心亦趋于安定。这-役连战累月,是郧阳守城以来没有过的,也是郧阳周围任何一个城池从没有发生过的战例,但是从大局来看,并不容乐观,这时中原形势,仍如累卵。在这一段战乱时期,郧阳与北京已失去了驿递联系,加之中原诸多名城屡陷,明廷便以为郧城亦为义军所据。十六年(1643)夏,高斗枢以按察使移节下荆南道驻郧,上疏请兵,明廷始知郧城犹在,以徐起元已任郧阳知府数年,又有坚守郧城之功,遂命徐起元为右金都御史提督军务抚治郧阳。徐起元临危受命,敢当重任,实则难得。论其职责及管辖范围,自应兼顾楚豫、陕边境诸州县,但迫于时势所限,而只能专顾郧阳一城。

李自成先欲取郧阳,不意有黑皂鹰之败,然仍未放弃此一渴求。当年九月,复遣路应彪、冯养珠两部将,再率倍于前师之众,合围郧城,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①”。虽则-时未能攻下,但义军已切断郧城南来粮道,并拟施久困之计,迫使郧城自乱。义军屯兵汉江南北,连营三十余处,不时试探城中动静。十月,自成破西安,改称西京,更壮大了声威,此时郧城欲求固守,实则难保无虞。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人困粮乏,真是危在旦夕。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将兵人北京,崇祯皇帝缢死于煤山,而郧阳守军尚无所知。四月,麦熟时节,郧郊黄粮尽被义军抢收,城中斗米八千,自五月至十二月,勉强固守,渐见人心惶惶。巡抚徐起元深以为忧,百思不得退敌之策。

其时,郧阳书院生员,名刘源泗,智勇兼备,由分守道朱翊辩引荐,晋谒巡抚徐起元,献离间之计,并自告奋勇,前往完成使命。徐以为可,遂派源泗乘夜潜行出城,探至冯营,谓有机密相告,得引人。既见冯养珠,佯认为路应彪,即云:“路公约信已达,只候火起,城内便响应,杀冯贼,以全城付路公。”出书呈之。冯见源泗之状无疑,当机立断,提刀直趋路营,路未及问由,便被杀死。于是冯路两部互相残杀,源泗趁间逃走。源泗行离间成功,而两军互相残杀俱有后顾之忧,各自撤退因而郧围解危。后仇昌柞赞刘源泗有云:“三寸舌贤于十万师运矣!”

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整个明朝局势已无可收拾,清兵人关进据北京,李自成兵撤陕西,清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请降者接踵而来。五月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命大学士史可法督师于扬州,而此时郧阳尚在被困之中,消息依然闭塞。九月,清世祖自沈阳移人北京,十月即帝位,号令中国,而徐起元仍以明朝抚臣名义,在郧阳抗拒义军。其后,虽经退敌,但所恃之明廷已不存在。顺治一年正月,清兵破潼关,入西安,四月破扬州,五月下南京,虽有所谓南明,其实也只在江南一隅挣扎,孤立之郧阳,不可凭依。郧阳巡抚徐起元,面临山穷水尽,审时度势,认为清之统一,势所必然,且为避免生灵涂炭之苦,便向清请降受治。当年十一月,梅勒章京揭帖称郧阳治院徐起元之功,英王谕仍驻郧阳。复经吏部上奏:“原任郧阳巡抚右佥都御史徐起元,当闯逆犯郧,苦守三载,不肯从逆,及英王渡江,投诚效力,历著劳绩,曾经梅勒章京屯代奏。具题奉有‘俟朝见后升一级用之’。”旨令议加右副都御史,仍以巡抚推用。于是,徐起元历任了两朝郧阳抚臣。顺治三年初,徐察知邓州井内有 义军窖银,请取出解往襄阳,充作赏兵之用;三月,又同总兵王光恩在襄击走刘体纯,所以颇受清廷赏识。

顺治五年(1648)六月,清廷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任徐起元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职司风纪,充当朝廷耳目,凡事当直言不讳,上至诸王,下至诸臣,孰忠孰奸,孰贤孰愚,俱应据实奏闻。 但清王朝推行的政治体制,满汉之间并不-律,满贵族在政权中具有特殊地位,要保护满贵族的特权,而一些居官的皇亲国戚,其越轨行为屡见不鲜,担任斯职,用敢直言,难免惹火烧身。他做官多年,而官场中的“官官相护”和“钩心斗角”之弊,更经见不少,如以汉官谴满官之非,是必“众怒难犯",所以也就老于世故,对于是非、优劣、成败多缄口不言2。皇上欲闻不可得,自然龙心不悦,于是谓“徐起元官不称职”,下旨革退,惟念守郧阳来归有功,著候调用。这样一直等了很久很久,直到顺治十年(1653)二月,才又有旨下:“降补原任都察院左御史徐起元为大理寺卿。”加“太子太保衔”。不久,因年迈致仕,于顺治十五年(1658)八月病逝。

综观徐起元的事迹,当以守战之功最为突出。在其前任之郧阳巡抚王永祚,防守襄樊,有弃城遁逃之罪,被拿问;在其后任郧阳巡抚潘士良,考其政绩,定评谓之“不称职”,令罢官;而徐起元任郧阳巡抚,居然能忍千难万苦,在周围许多城池陷落的颓势下,巍然独峙,使郧城确保无失,创造守战奇绩,不能不说是一-位很难得而又很称职的抚臣。至于他的降清之举,可能会引起一些非议,他不像扬州史可法,至死不屈,但史可法有福王授命,与清对抗,尚存有恢复大明江山社稷之希望,志在守节,故不惜效命;而守郧之徐起元,在其守郧期间,先是北京转化为清都其后南京又被席卷,谁予授命?且郧之周围悉归清有,所以郧人评其归之,即含有拯救一方人民水火之用意,情在顺势。可是在清朝任都察院右都御史,不敢直言诸臣功过是非,是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这自然是属于失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府城   邓州   崇祯   襄阳   都察院   城防   巡抚   顺治   御史   旧事   北京   李自成   历明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