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明清皇后皇太后,在国家政治中扮演什么角色,后族干政程度呢

明清皇后、皇太后在国家政治的角色

明代皇后、皇太后在国家政治中的角色以辅佐君主、处理皇位继承危机、支持大臣的政治措施为主,即使部分皇后、皇太后的行为对国家政治产生了消极作用,其危害性也不足以动荡朝局,她们也未曾直接把持朝政,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明代统治者严厉禁止后宫干政。朱元璋吸取历史教训,即位后定下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朱元璋严厉防范后宫干政,甚至对感情深厚的马皇后也不例外。其次,在于明代内阁与官僚政治的完善。

明代幼主即位或皇位空虚之时,国家权力由以内阁为代表的官僚集团掌握。英宗年少登基,国家政务主要由杨士奇等内阁重臣处理;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后,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即位;

武宗逝世到世宗即位之间的皇位空窗期,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阁臣稳定了局面;神宗年幼即位,内阁首辅张居正理政,大力改革朝政。

即使是万历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国家机构也能在官僚集团的运作下勉强运转,没有立即崩溃。

在皇权暂时缺失之时,明代的官僚集团维持了朝局的稳定,皇后、皇太后的影响力因此比较有限。

最后,除了外部因素外,明代皇后、皇太后也基本都能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

太祖曾欲同马皇后讨论皇位继承问题,马皇后却主动回避,不干涉国政。英宗年幼即位,群臣请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张太后以不合祖训为由拒绝,委政于国家大臣。

此外,明代皇后、皇太后还积极推动著书,包括《内训》、《女鉴》等,从思想上教育后宫女性遵守祖制,不涉政务。

与明代皇后、皇太后在国家政治中的角色不同,清代皇后、皇太后对国家政务的影响力较大。孝庄太后辅佐顺治、康熙,慈禧太后更是实际把持清代朝政数十年。孝庄太后对顺治、康熙的辅佐,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客观形势的需要。

皇太极去世之时没有定下继承人,清朝尚未入主中原,政权不稳,内部多种势力为了皇位争斗不休,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为了避免内耗,巩固统治,孝庄太后使顺治登上帝位,之后与多尔衮等八旗贵族一同辅佐幼主。

顺治去世之后,年仅八岁的康熙即位,当时清政府尚面临满汉冲突、统一大业未成等问题,孝庄太后因此培养辅佐年幼的康熙,助他稳定政权,开启了盛世局面。与孝庄太后不同,慈禧太后的干政主要是出于自身对权势的渴求。

咸丰去世之时,为年幼的同治定下八位赞襄大臣,慈禧太后却为了权力发动政变,铲除八大臣,实现了垂帘听政的目的。

此后几度废立,将国家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慈禧太后能成功发动政变以及把持朝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奕为代表的贵族势力支持。明代若出现幼主即位,无力处理朝政的情况,国家政务主要由以内阁为首的官僚集团处置。

清朝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先后用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机构削弱了以文官集团为首的官僚政治势力,取而代之的是八旗贵族集团。

八旗贵族与慈禧太后相辅相成,官僚集团无力反抗慈禧的干政。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在晚清控制国家权力,既是由于其个人权力野心,也有清朝国家权力体制方面的原因。慈禧太后虽然曾经支持统治阶级内部进步人士的改革运动,试图自强,但最终因改革触及到专制集权而选择扼杀改革,并最终使清王朝走向灭亡。

明清皇后、皇太后出身及家族比较

明清两代皇后、皇太后出身差异较大。

明代除初期的太祖马皇后、惠帝马皇后、成祖徐皇后之外,其余皇后、皇太后基本选自中下层家庭,以平民和低级文武官吏为主,家世比较寒微。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出现历史上后妃与外戚祸乱国家的现象,亲自定下的规矩。

自成祖徐皇后之后,终明一代没有皇后、皇太后出自士族勋贵阶层。与之相反的是,清代皇后、皇太后出身都比较尊贵。清代初期的几位皇后、皇太后均通过联姻来自蒙古科尔沁部落。

清朝统治稳固之后,与蒙古各部落的联姻并没有停止,但皇后与皇太后不再出自蒙古部落,而是来自八旗贵族。

清朝入关之后,效仿明朝设置了选秀制度,但规定选秀必须在八旗内部进行。

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持八旗的尊贵地位,不仅禁止旗民通婚,更规定选秀须在八旗内部进行。

虽然有清一代后宫妃嫔不乏汉人出身者,但皇后、皇太后全都出自八旗官宦之家,地位都比较尊贵,少有出身比较低微的也会经由皇帝抬旗而抬高家族地位。

明代皇后、皇太后的家族虽然多数比较寒微,但凭借皇后、皇太后恩泽很快跻身特权阶层,家族势力随之膨胀。

虽然后族势力起起伏伏,但明代没有出现后族严重干预朝政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明代统治者对后宫与后族的双重限制。

后族干政往往与皇后、皇太后干政联系在一起,按前文所述,明代严厉禁止后宫干政,皇后、皇太后对朝政的影响也比较轻微。

此外,明代后族虽然能够因为皇室恩泽得到爵位授予,更享有大量特权,物质待遇优厚,但在政治上却被严格排除在权力外围。

明代后族几乎全被授予武职虚衔,除了极个别后族外都无法掌握军政实权,自然不能对国家政治产生较大影响。

与明代不同,清代部分皇后、皇太后对朝政的影响较大,孝庄太后辅佐幼主,慈禧太后掌握军国大权数十年,同时清代后族权势显赫,部分后族人员甚至是国家重臣,但依然没有出现明清以前后族把持朝政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清代皇权的进一步强化。

清代孝庄太后与其他贵族斡旋,帮助顺治登基,辅佐顺治和康熙,维护了皇权的稳定;慈禧太后使同治和光绪成为傀儡,实际上是取代皇帝成为皇权的实际掌控者,并未如其他朝代一样让渡到后族,后族因此无力凭借与太后的亲属关系把持朝政。

明代设置内阁,主要由官僚集团行使中枢权力,清代则先后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机构替代内阁,这些机构的官员主要由八旗贵族或皇帝亲信大臣担任,八旗贵族与皇帝同属统治阶级,二者虽然有冲突,但却并未威胁到皇权,军国大权依旧掌握在皇帝手中,后族无法通过掌握中枢权力进而实现干政。

感谢观看,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皇太后   皇后   政治   国家   皇权   皇位   朝政   顺治   内阁   后宫   太后   官僚   明代   明清   清代   贵族   角色   程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