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一按工龄上调养老金,15年不涨、20年300、30年600合理吗

还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2022年就要结束了,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对退休人员而言,没有什么比养老金更能触动他们敏感神经的事。那么,2023年养老金到底涨不涨呢?

不过,虽然能涨钱,可是很多退休人员还是开心不起来,原因就是养老金的差距越来越大,职工们有人两三千,有人七八千,而农民的收入相比职工养老金的水平更低,很多人仅有几百元。在此基础上再上涨,只能是显得收入高的人越高,低的人越低。

有人就提出了,应该有更公平的调整办法,比如大家都是劳动者,可以按照工龄上调养老金,作为激励性,对工龄15年的人,不涨,工龄20年涨300元,30年涨600元,这样可以帮助鼓励更多人延长工作时间,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也是一项推进动力。

那么,这一措施2023年有可能实现吗?真的能做到更公平吗?我认为是天真的想法,以下5个弊端很多人根本没考虑到,你的利益可能也将受到损害:

第一,按照高标准缴费的人减少了

养老金为什么鼓励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就是因为考虑到部分人虽然工作时间短,但是收入高,所以为了以后多领养老金可以提高缴费标准,这部分人主要是一些大学专科、本科毕业后,没有及时进入社会求职,而是不断深造,比如进行专升本、考研、考博、留学等等。

那这部分人真正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后,再开始找工作,其实相比已经提前就职的中技、高职、专科和本科的应届毕业生很晚了,由于年龄都很大,到法定退休年龄,除非延迟退休,否则工龄肯定是不如早工作的人时间长。罔顾这部分人在参保期间提高缴费的努力,只看工龄,那这部分人可能有不少连参加上涨的资格都没有。

像是受工伤的人、女性,在工作岗位受伤,不能继续工作,只能提前退休;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0周岁和55周岁,比男性少了5~10年,等于再多缴费也是白费,而如今,女性有很多的成功人士,高收入,自然高缴费,如果让她们感到被区别对待,缴费兴趣降低,也将开始踩线缴费。

而即使是工龄长的人,对他们不考虑缴费标准,只看工龄,那么,会有更多人投机踩最低线缴费,再通过延迟退休多增加工龄,到时候,就变成了少交费多涨钱的趋势,养老金面临的就是收不抵支。

第二,收益差距更大

按照工龄看得是连续工作时间,而不是社保缴费时间,包含的是实际缴费时间和视同缴费时间,这对于中老年群体和年轻人非常不公平。因为我国的职工养老保险不是一直有两个账户的,个人账户到1992年才建立。而从职工养老保险方面,普通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不是一直都按照单位负担16%,个人负担8%的方式共同缴费的,在2014年实现养老金并轨制之前,事业单位的人员缴费自己根本不出钱,全是单位负担。

收益多少看得是收入和成本,投入成本越低,总体实实在在自己收到的利润就更高:属于之前未参保,但是能将工作时间都作为最终养老金核算的条件,工龄将非常的长;对于在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成立和并轨制实施后,实实在在按月参保缴费的人,他们相比以上群体投入成本更多,即使最后大家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一样,收益也大大低于只按照工龄领钱的人。

第三,工龄计算混乱现象将激增

工龄主要看企业发放工资的时间,但这仅对于有稳定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属于个人参保的,灵活就业者、农民们,他们的工龄计算起来就很麻烦。灵活就业者多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等,每月的收入不一定相同,加上疫情这几年的影响,不少灵活就业者即使工作了,可能赚不到钱或者亏损,没有收入,怎么计算工龄?

而农民,很多属于自己种地卖菜,更没办法计算。而为了多涨养老金,部分中介会抓住这部分人的心理,开始到处发布一些能操作的小广告,伪造工作单位参保缴费,伪造工作年限或延长本身的工作年限,工龄真实性越来越低,国家打击违规参保领取养老金的阻力将越来越大。如果很多中介和参保人个人配合伪造资料延长工龄,那么很多人将要违规多涨养老金,将导致养老基金账户严重被透支的问题。

第四,很多人断缴和退费

属于参加工作早,身体好的人,可能会早点开始参保或者通过延迟退休延长工龄的计算,但对于很多频繁换工作、进入社会工作晚、身体健康状态差的人员,他们的工龄将更短,在法定退休年龄前,参保时间可能也只能达到15年的最低年限。如果不能在退休后涨钱,那么明知道自己无法工作二三十年的人,现在继续参保的意义就失去了,可能导致大批人断缴社保,或者退费,将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

第五,上涨幅度过高引发通胀乱象

明年若按照工龄给20年的人涨300元,30年的人涨600元后,只看个人的话,大家增发的养老金确实更多了,但从整体幅度上,涨这么多,对于城市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年养老金不过只上涨了4%,平均差不多上涨100多元,但直接涨300元和600元,按照月收入3000元,就是上涨10%和20%,多增加了2~5倍多,收入增加,物价也会跟着提高,之后为了覆盖物价只能再多涨钱,除了养老基金发放压力增大外,人民币数量比之前更大幅度的进入市场,不管是以现金形式还是电子支付,对于各个行业经济将产生严重影响,是弊大于利。

往期文章:

明年机关事业单位的中人,可100%领取补发,金额可达2000元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工龄   养老金   养老保险   业者   物价   幅度   收益   灵活   职工   负担   收入   人员   时间   更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