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是科学工具,不是“照妖镜”

目前,各大城市正在稳步减少核酸检测的范围和规模,这种措施是完全正确的。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把大规模核酸检测当成是“斩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手段,因此,依靠核酸检测找出“羊”,再根据“羊”做流调,顺藤摸瓜抓出更多的“羊”,然后根据密接、次密接、时空伴随等等来实施隔离。

也许,这种把核酸检测当成“火眼金睛的孙悟空”的思路有问题。

我们人类不是全知全能的。科学告诉我们:可以对世界进行观测。科学还告诉我们:即使用最先进的观测仪器,我们观测到的,只是可观测宇宙的极小一部分。这就是我们说的,当你在家里发现一只蟑螂时,家里可能已经有一千只了。发现蟑螂的数量,是对家中虫害规模的一个衡量指数,而不是家里实际存在的蟑螂数。

其实大规模核酸检测也是这样。它告诉我们的,是现在病毒传播的速度(比如现在比上周多了多少),而不是现在实际有多少人被感染。很多科学论文发现:在一些国家中,通过核酸检测确诊的人数,和超额死亡人数严重对不上。这说明:在这些国家,通过核酸检测确诊的数字是严重低估的,疫情远比官方确诊人数严重得多。

尽管如此,大规模核酸检测还是非常管用的,它告诉我们病毒传播什么时候激增,增长热点在哪里,等等。比如:医院对主动来就医的病人进行检测筛查,就能够即时监测病毒传播的情况。然而,这种取样是有偏的,即:不能反映病毒在社会公众中传播的真实情况。假如感染被社会污名化,那么,有症状的人也避免去就医;假如劳动力紧缺,有症状的打工族,不想耽误加班费,也不去就医,等等。因此,有必要进行随机抽样检测,这样能够真实反映病毒在全社会的传播。

然而,靠核酸检测来判定社会上谁感染了,谁没感染,是很靠不住的。一句话,科学不是全知全能的工具,而是观测世界的一个摄像头。摄像头我们知道,它能看到一些事情,看不到另一些事情,看不到的事情比看得到的事情要多多了。

有人说:那普筛不就行了?全员检测!答案是:还是靠不住。科学观测永远受限于我们的观测手段,这里,手段就是核酸PCR检测:棉签、试管、试剂、检测环境、检测员、检测技术、被检测人的配合,这些都会影响检测的结果。在科学领域,永远也不存在万能的“照妖镜”。且不说鼻孔取样和喉咙取样、取样时间长短、多管和单管这些问题,只来看:决定阴性或阳性的CT值就是人为定的,各国标准不同,有时各地标准不同,不同阶段不同,不同人群不同。简单说,阴性和阳性只是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里的一个管理范畴。

另外,我们还知道,任何检测都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潜在错误,I型错误是“假阳性”,即把一个正常人,误判成阳性的。II型错误是“假阴性”,即把一位阳性误判成正常。任何检测,都不能做十全十美的判断,只能是尽量减少误差。在疫情中,曾经有过几次上百万人的全员检测。据一些报道,这种检测的假阴和假阳的误差至少有5%。那么,在一百万人中,这些误差人群的数量就高达几万。设想一下,几万人假阳性,几万人假阴性(如果感染程度足够高的话),这如何能够成为隔离和封控的依据呢。

因此,用科学的方法来看待核酸检测,我们应把它当成一个能力有限、用途有限的一个医学手段,而不是巫术和拜物对象,不是“照妖镜”。那么,大规模核酸检测应该回到它应有的地位,即科学家手中的观测工具,它可以探测出病毒传播的规模、趋势,为宏观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核酸检测不必强制,小样本量的随机样本就足够提供有效信息。大规模核酸检测没有能力做的,是全人口的“人盯人”,全民的“阴”“阳”排队,和全社会的“良民”“羊民”区分。
将核酸检测范围限制在重点人群内,这是可行的,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改进。其实还可以有更好的改进。比如:进一步消除“阳性”的污名化,象有些国家尝试的那样:测试完全靠自愿,如果查出自己是阳性,自觉在家隔离,雇主可以给一定的带薪感染假,甚至国家发给误工补贴。这样,就形成了谁自爱,谁光荣,谁受益的风气。

现在的口号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口号对极了。但光喊口号还不够,还要有一定的激励。怎样激励人们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呢?对自觉测试、自觉隔离的人,给予正面奖励,而不是歧视、责难和减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核酸   全知全能   污名   照妖镜   科学   阴性   阳性   误差   蟑螂   手段   病毒   工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