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幸的原生家庭里勇敢的走出来


在豆瓣上看到一个求助帖: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是不是永远都达不到正真健康家庭出生小孩的健全人格?下面有个高赞回复贴:

有很多朋友和同事对她说,你家庭如此不幸但是看起来你一点都没有原生家庭带来的那种感觉。她说她其实一直努力从通过和描述模仿出一个看似健康的样子。只要在亲密关系才正真发现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伤害是深入骨髓的。她说她从小就孤独,长大了希望找到一个爱她和包容她的人,等找到后,她又处处提防人家,害怕受伤害,害怕被抛弃,所以感觉自己很累,男朋友也很累。索性放弃了那段感情。

原生家庭真的会给一个人一生都带来影响,她就像困在里面怎么也找不到出口。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被原生家庭伤害,甚至影响了他们一生。他们从小缺乏爱,所以特别害怕孤独,又渴望孤独,怕别人闯进自己的生活,最后又离开,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着一切。

【1】父母的秉性深深的刻在孩子身上

有很多人总会在某一个下意识,发现自己和父母的处事方式如出一辙。那些我们所讨厌的,恐惧的父母身上特质,就像隐形文件夹一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实实在在存在着。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一直生活在妻子赵美兰的欺压之下,赵美兰去世之后也算是翻身得解放,准备迎娶保姆小蔡,在儿女反对之后,苏大强拿着变卖房子剩下的三十万去找小蔡,小蔡知道苏大强没钱没房了,就把苏大强撵了出去,苏大强受不了刺激,跳河自杀,被警察救了后,把他带到警局。苏明玉去警局接他,苏大强给警察数落着她的不是,苏明玉听到后大声指责苏大强是“窝囊废”不配有儿女苏大强感觉是赵美兰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一样,情绪激动的喊着赵美兰,你就是赵美兰,然后晕了过去。苏明玉听到后泣不成声,内心惶恐的说,她拼命的想离开家,拼命的赚钱,拼命的想成功,想证明她妈是错的,可是她没想到自己最终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2】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经典著作《原生家庭》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戈登,一位整形外科医生,结婚六年的妻子离开他。离开的理由是他经常莫名其妙的发脾气令她恐惧。戈登知道自己脾气不好,但是他控制不住,他给心里咨询老师说,他父亲在他小时候经常打的,他认为父亲打他是为了他好。他每周被父亲用皮带抽打两三次!戈登用不着犯什么大错便能招来一顿暴打:言语间的些微不敬,低于平均分数的成绩单,或者忘了做家务……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戈登认为他爸打他正常,所以他认为他大吼大叫对他老婆也是为了他老婆好。有很多人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没有意识到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是不对的。《了不起的我》中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主人公艾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经常开会,讨论产品的设计和方向。艾米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可她总是不好意思在会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就算好不容易说出来了,如果别人表达了不同意见,她也会很快沉默。有时候她想说却不敢说。当陈海贤老师问她,为什么不敢发表意见,艾米说,担心发表不同意见会引发冲突。她告诉陈海贤老师,她父亲是一个老派的军人,退伍后到地方当官。他很严厉,话不多。总是嫌她妈妈啰嗦。有时候,她妈妈一说话,他就会用眼睛瞪她。只要她妈再说话,一场大吵就不会避免。所以她特别害怕她妈妈说话。

在父母吵架声中成长的孩子,他们身上往往有很多相同的特质,比如,有自卑、敏感、怯懦等性格缺陷,对人生的充满悲观,缺乏安全感,情感淡漠,不愿意结婚,有社交恐惧,不懂得与人相处。不自信,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说错话,会与人发生争执。

【3】

虽然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这并不能决定我们的一生。我们可以选择从原生家庭中勇敢走出来。不要陷入我的不幸是父母造成的这个怪圈,这样只会让自己更痛苦。你把过去的经历只当成是“伤害”,自己就是一个受害者,你可能就容易一直活在那个受害者的角色里,甚至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相反,你找到新的意义,就会有新的感受和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不幸   家庭   恐惧   害怕   勇敢   父亲   身上   孤独   父母   妈妈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