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狐悲、唇亡齿寒 苛政猛于虎也

避内乱,前往齐国

孔子仅仅在洛阳逗留了不到一年,就束装回国。回国后,他和敬叔前往鲁昭公处复命。鲁昭公见孔子年纪轻轻,却仪态出众,神色庄严,问及游学的经过和心得时,孔子思路清晰,对答得体,因此极为欣赏他。此后孔子的声名更盛,慕名前来求教的弟子日益增多。

孔子和敬叔在洛阳游学期间,鲁国国内已是危机四伏当时鲁国有三大公卿,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因为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裔,所以称之为三桓。三桓各自培植私党多年、跋扈弄权,彼此明争暗斗,鲁君的势力早就衰落不振国势岌岌可危。

三桓中以季孙氏最为跋扈,当时季孙氏的宗主是季平子季平子曾在自己的庭院里宴请宾客时,使用天子专用的礼乐,其骄横大胆、骄狂跋扈,可想而知。

鲁昭公终于忍无可忍,于公元前 517 年9月,亲率大军征讨。季平子没有想到鲁昭公会如此,仓皇间溃败而逃。

孟孙氏和叔孙氏本来对季孙氏的日益强大心生妒忌,但一看到鲁昭公不念旧情,大肆讨伐,不免有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感。因此,三桓联合起来对抗鲁昭公,如此一来,胜败之势,不问可知了。

鲁昭公狼狈地带着弟弟和三个儿子以及少数亲信,逃往邻近的齐国。

这时候,孔子 35 岁。他一向主张君臣各安已道,如今看到君主被权臣所逐,心中自然十分难过。他一心想让国君重返国门,以恢复政体,于是打算到齐国走一趟,展开一些政治活动.齐国位于鲁国东部,也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齐国是当时的大国,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且有渔盐之利。齐桓公(前685一前643 年在位)时,齐国有一位杰出的政治管仲、经过他的整顿治理,齐国成为当时一等强国。如今齐景公(前 547一前 490 年在位)当政,他手下的 晏婴也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以节俭力行而闻名,因此,齐国政房

孔子把家里的事情略作安排后,就率领颜回、子路等+安定、富庶繁荣。

五岳之一的泰山位于鲁国与齐国之间。当孔子等一行人几个弟子向齐国进发。路过泰山附近时,看到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竟有一个少妇跪在一座坟前,悲悲切切地啼哭。孔子命子路前去询问。

子路走了过去,以关切而同情的口吻问道:“你有什么伤心事吗?这里虎狼出没无常,很不安全。”

那妇人拾起头来,又是感激又是哀痛地说道:“谢谢你的关怀。我的公公和我的丈夫不久之前都被老虎咬死了。昨天,我唯一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我现在无依无靠,怎么能不伤心呢?”

子路不免好奇地问道:“既然你的公公和丈夫都曾经被老虎咬死,那你就该从这个危险的地方搬走,那你的儿子也就可以保住了。”

妇人回答说:“我住的地方虽然常有虎狼出没,可是这里政治清明,没有贪官污吏,土匪流寇也很少,所以,我一直不想搬走。”

子路把妇人的话一五一十地向老师报告。孔子慨叹地告诫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对老百姓来说,暴政比老虎更可怕。你们将来如果出仕为官,一定要施行仁政,善待百姓!'这就是著名的“苛政猛于虎也”的故事。

孔子一行人继续前进,越过泰山以后,就到达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景公早已接到报告,所以就先派人在城外等候五年前,齐景公和晏婴曾到鲁国访问,那时就已经和孔子见过面了。当时齐景公曾经问孔子说:“从前的秦国,幅员不大又地处偏僻,何以能够称霸一方呢?”

孔子回答:“秦国虽然幅员不大,可是人民都很有志气;地方虽然偏僻,但政治修明,立法无私,令出必行。再说,秦穆公(前659一前 621年在位)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就拿百里奚来说,他不过是一个牧牛的奴隶,秦穆公和他倾谈之后,发现了他的才干,用五张羊皮将他从楚国换来,破格拔擢,任命为宰相。百里奚在任七年,勤勉政事,推行周朝的官制和朝仪,兴教化,启民智,友邻邦,终于使秦国称霸。秦国的富强,绝非偶然。”

孔子的这番话给齐景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一次,鲁国内乱,鲁昭公出奔到齐国。因为两国一直有姻亲关系,所以齐景公对鲁昭公非常照顾。现在听说孔子也到齐国来了,他马上派大夫高昭子前往迎接。高昭子当年曾随景公一起访问鲁国,所以与孔子相识甚久。他仰慕孔子的学识和人品,对孔子礼敬有加,并结为至交旧友相逢,本来应该秉烛夜谈,畅叙离情。但鲁昭公难,孔子自然心事重重,忧虑万分。高昭子告诉孔子说,我昭公在齐国已经受到安善的安置,请他放心,并当晚为孔子设宴洗尘。

齐暴公很快就接见了孔子。他先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设宴洗尘。孔子直言不讳地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各自坚守应该遵循的道地位持久有序,才能保持稳定,这是为政的根本。”

孔子的这几句话,是针砭时弊,有感而发,严正而带有警惕意味。齐景公当年被崔氏和庆氏两大家族拥立为君,之后一直是崔、庆两家专揽朝政。后来崔氏内乱,庆氏借平刮之机尽数诛杀崔氏一族,此后庆氏一家独大,专权揽政。没有多久,庆氏又被田氏所灭,齐国的实权就此掌握在田氏之手。这种情形和鲁国的三桓几乎一模一样。此时,齐国内乱方平,齐景公也刚刚亲理朝政没有多久。

接着,景公又问,除了以上几点外,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孔子说:“在于节财。”

这也是针对齐国的奢靡浪费、赋税太重而言。齐国濒临大海,海岸线很长,物产丰富,尤其盛产盐,这一部分的收人相当可观。但是景公仍不满足,还向人民征收重税,弄得国内叫苦连天,民怨四起。力行节约,减轻赋税,自然能够得民心,政权也会更加稳固。

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劝谏齐景公。可是景公只是夸奖孔子在为政之道上的学识,却没有联系到齐国现状。由此,孔子发现齐景公到底不是一个能够反省检讨的贤君,不免有些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秦国   苛政猛于虎   兔死狐悲   孔子   唇亡齿寒   泰山   齐国   跋扈   内乱   妇人   老虎   儿子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