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奶奶的感悟:因果定律,人活着坚持两个字,更接近快乐和幸福

常听人说,“人善被人欺”,善良的人常常容易吃亏。真的是这样吗?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个人最接近本源的东西。

《周易》里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良的家庭,一定是在为自己积福。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处处彰显着善良的美好品质。

我们根植于心中的善良,会成为人生路上的光,引领我们遇见更多的惊喜和好运。

真正善良的人,才不会被亏待,相反,他恰好是那个更接近世间美好的人。

1.人为什么要善良?

一个高赞的回答,是一个博主讲自己奶奶的故事。

博主的爸爸十五六岁的时候,有段时间,院子里经常东西会被人偷走。

有一次,小偷抱着水管爬到阳台,撬开门进到房间,正准备偷我奶奶放桌上的首饰。

被起夜的爷爷抓个证照,一般人也许会把小偷毒打一顿,或者送派出所。

但是奶奶并没有这么做,因为她见小偷面黄肌瘦,穿着破烂,于心不忍。

随后,她进厨房煮了一碗青菜面,还加了两个蛋,让小偷坐着吃,随后,奶奶进卧室拿出一百来块钱,递给小偷,还对他说,年轻小伙子啊,正是干活的年纪,何必做这勾当?

小偷反而不好意思,说什么不肯要钱,是奶奶硬塞到他兜里,说让他买件新衣服。

小偷当时就红了眼,低头大口大口地吃着面。自从这件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家里再没被偷过。

几个月后,奶奶外出回到家,发现门口放着有个布包和一袋鸡蛋,布包里是一百块钱和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谢谢您”三个字。

博主的奶奶一生很节俭,省下的钱除了家用,很大一部分捐给聋哑学校的孩子。

奶奶住的地方离那所学校并不近,因为风湿病,奶奶的腿一次不能走太长时间,去学校的时间只能每个月一次。

奶奶每次去学校之前,都会把打算捐出去的钱,一张一张整理得整整齐齐,再用布包好,还会提前买许多零食,给孩子们带过去。

奶奶会手语和盲文,到了学校后,她会耐心地给孩子们讲故事,安排很多小游戏,陪孩子们开心玩耍。

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直到后来风湿恶化实在走不动,让自己的女儿接替了这份善良。

后来有一次,博主的爷爷想翻修阳台和客厅,找了个装修队,没想到老板是哑巴,下面的工人也有几个聋哑人,他们见到奶奶就恭恭敬敬地鞠了个躬。

房子翻修好,爷爷奶奶回去后,发现整间屋子都给重新装修了一遍,用的上好的材料,客厅还给换了个大吊灯。

在结账时,老板怎么都不肯收钱,最后奶奶生气了,老板才勉强收了之前报价的数目,那只是阳台和客厅的翻修钱。

博主的奶奶去世四十多年,他仍然记得奶奶跟他说过,做善事别存图回报的心,一直坚持做,心里开心,晚上睡得踏实,这就是福报。

这些年来,博主受奶奶的影响,一直心存善良,无论是身边人还是陌生人,虽然有时候,会有误解和尴尬的时候,但总体说来,还是开心居多。

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人与人的关系,往往都是相互的,爱人者,人恒爱之。

2.善良,让世间美好环环相扣

央视曾采访过这样一对老人,在上海,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艾爷爷和欣奶奶。

他们的儿子在2007年,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二老伤心至极,想起儿子生前曾感慨过贫困山区学校的艰苦,有省下钱建一所爱心学校的想法。

2009年,经过两年的筹备和省吃俭用,加上老人卖掉了35㎡的住房,共计40w,最后,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下,援建了陕西省柞水县的一所小学,并取名为“毕明学校”,希望自己的善举能为更多的孩子,开启美好的明天。

其实,在他们的儿子去世之前,女儿也不在人世了。对于人生步入后半程的两人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无疑是世上最深沉的悲痛,二老却将痛苦深埋在心底,把温暖留给了社会!

老人一跤,导致骨折,此后6年一直躺在床上,护工都舍不得请。老两口的房间非常朴素,几乎没什么装饰,只有一张照片、几个奖状,是他们一生峥嵘岁月的写照,见证着二老一辈子相濡以沫的真情!

2014年,他们又作了遗嘱公证,将价值600万房产和存款、家具全部“裸捐”,成立毕明慈善基金,来帮助考上大学本科的贫困学生,支付大学的学费。

两位老人的善举在上海乃至社会上传开了,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艾爷爷”“欣奶奶”,“艾欣”则是取自“爱心”的谐音。

年近90,欣奶奶先行离去,“艾爷爷”长期卧床不起,虽然自身境遇艰难,却依然将其名下的100万存款捐了出来。

后来,曾经受他捐助过的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专门为他雇了保姆,来照顾生活起居。他带着基金会所有人嘱咐而来,希望能够帮助艾爷爷安度晚年。

艾爷爷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有不少志愿者也在,积极照顾老人的生活。

这大概就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最好的诠释,对行善者最好的回报,就是把善行继续下去。让这个世界上的美好,能环环相扣。

3.善良,是悦人悦己的良方

曾和钱钟书做过邻居的一位女士讲过一件往事。

她家的前窗正对着钱钟书家的后窗,每逢炎热的夏天,钱家人为了通风降温,就会打开前后窗户。

这位女士的弟弟是一位智障患者,行为没办法受到控制,弟弟可能随时会在家里高大声唱歌,岂不论唱得如何,却不免会吵到左邻右舍,家人们为此很烦恼。

钱钟书夫妇本就是学者,居家时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那时候,这位女士总觉得内心过意不去,因为自己的弟弟打扰到了钱钟书一家人。

一天,她和钱钟书在大院里相遇了,这位女士正好想开口道歉,没想到她话还没出口,钱钟书却主动和她打招呼了,夸赞她弟弟的歌喉不错。

女士整日的担忧一下子烟消云散,内心非常感动,对钱钟书更是多了一份敬意。

钱钟书的举动,是一种出自内心的善良。他并没有因为受到对方的打扰,对邻居一家冷言冷语,反而主动帮邻居解围,打消她的顾虑。

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起旗帜;是积德不需人见,是风光霁月,暗室不欺。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经历过生活的苦,所以体谅他人的不易。越是见多识广,越能在细微之处不动声色地善良。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恶,但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怎么做,改变我们自己善良的本性。

我们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历经的事,都会成就未来的我们,选择善良,会让我们内心变得愈加温柔和美好。

4.善良,是根植于心中的教养

一位网友曾分享过他老板的故事。

有一次,在公司楼下,一位清洁阿姨正在整理空纸箱,不料天空下起了雨。

阿姨只好冒雨拖着纸箱进楼避雨,但是纸箱太多太重,阿姨拖得很费力。

这时,他的老板刚好开车路过,看见这一幕后,他立马跳下车,帮着清洁阿姨一起,把纸箱搬运到办公楼里。

还有一次,吴小闲和老板一起去见客户,午餐的酒店免费赠送了他们一道特色菜,导致菜的分量多出许多,大家吃完之后,桌上还剩下不少。

在离开酒店时,老板亲自将那些还没怎么动筷的菜打了包。吴小闲很诧异,他的老总清华双博士学位,身家数亿,还会在乎这点儿剩菜。

在回公司途中,老板刻意将车子开得很慢,刚好就遇到一个流浪汉,他停下车,走到流浪汉跟前,双手把打包的菜递了过去。

吴小闲说,公司的员工,都很敬重老板,因为他懂得尊重每一个人。

有这样一句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但这份尊重,总是从优秀的人开始。

一个人身上真正闪耀的东西,不是身份和地位,而是发自内心的善良、教养和包容。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发自内心的善良,他们懂得,以平常心尊重每一个生命。

5.结语

发自内心的善良,是根植于内心一粒的种子,无论何时,它都能够拥有强大的力量,长成参天大树,驱散寒冷,为你撑起一片晴空。

梁晓声说,“善良不是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时候,善良就是为了心安理得”。

善良,不用悲天悯人,只是在漫漫岁月里,安顿好自己的灵魂。

愿我们的善良,最后都能成为,照亮人生路上的那道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奶奶   因果   纸箱   定律   小偷   爷爷   善良   内心   老人   美好   老板   幸福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