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放开与开放

说说我的「新冠亲测感受」。

撰文 | 佘宗明

「可以考虑设个大型方舱体验区,让解封不适应性综合征患者住里面,有意者还可办VIP卡,解锁新冠隔离沉浸式体验游。」

前两天,发了这么个朋友圈,带了些调侃意味。

随后有朋友留言:费用必须自理。也有朋友说:虽然收入锐减,但我愿意捐钱。

这类打趣,在网上并不少见。

原因无他:当A群体的「想解封,终于解封」遇上B群体的「不想解封,却被解封」,A群体不想再被裹挟了。

A群体的画像是:害怕没了工作、断了收入的;喜欢「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的;留意到世界杯观众台的……通常是兼而有之。

B群体的共性特征,可能就是存在「老年人共情」「后遗症顾虑」,不排除其中许多人就是爱好者。

A希冀的是恢复正常生活,B想要的是维持封控到底,二者的诉求判若天壤。

现在的形势已经很明朗了:从广州到北京,从深圳到成都,从上海到杭州,从山东到河南……趋势已不可阻挡。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印发的通知就说,除养老院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不查验健康码;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可居家治疗等。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再出优化措施。

这比各地走得更快,至少连健康码都「非必要不查验」了。

说白了,封控毕竟是非常态,没那么多「非必要不××」才是正常态,社会终究要转向正常态。

可以想见的情况是,在封控时很多人会看到封控的弊害,在解封后许多人又会看到解封的隐患。这符合乌卡时代的群众心理。

但在我看来,没必要太过担心。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把责任交给自己,是比想尽责任而不能、最终被迫尽更多「责任」更好的选项。

也许有人会怼:别站着说话不腰痛。

那好,我就说说个人的「亲测经验」吧。

01

在混管阳性频现催生出「约管」新景象的当下,再煞有介事地讲述被感染「心得」,不免有些矫情——这免不了被过来人哂笑:多大点事呢?

只不过,看到微信群内仍有很多相关的讨论,还有友人提出了「就想看看身边感染者具体情况」的特殊要求,我还是还原下被病毒击中的感受好了。

这次中招,我家里四口人无一幸免。最开始是老人,12月3日有高烧症状,测了抗原,两道杠明显(也就是阳了)。随后一家都测,儿子第二道杠偏弱,我跟爱人是阴性。

一家四口当天的抗原检测结果。

随后老人在房间隔离,我们拿消毒液全屋消毒。其他人都无异样,直至4日下午,原本翻墙捣柜废爹妈的儿子突然蔫了,一摸也发烧了。

紧接着是我,跟孩子同睡后,5日上午我出现低烧(37.3℃),头晕乎、身子冷、嗓子干、嘴里苦,到下午16时许温度是37.7℃。之后是爱人,6日出现同款症状,也是低烧。

老人年已六旬,只吃了些感冒药,大概是两天后退烧,退了烧精神状态就会好很多,现在还会有间歇性咳嗽+肌肉酸痛感,但已经是病程末期了。

儿子只有3岁,反倒好得挺快。他起初抗拒吃药,睡了一天多后,6日凌晨两点,我们强行给他喂了退烧药,到了清晨,他又生龙活虎,闹腾得很。

我起初是相信自身免疫力,没怎么吃药,5日18时就早早睡下了,到了6日凌晨两点,体温到了39℃多,才吃下两粒布洛芬。早上起来,感觉精神完全在线。但到了傍晚,头又微晕,不到7点就睡下了,醒来再测是38℃多些,算是二次发烧,又吃了两粒布洛芬,睡到今早8点,除了还有咳嗽,完全一身轻松了。

爱人6日也是吃了两次布洛芬、躺了一整天,今早起来,喉咙依旧干痛,但已无其他症状,这会儿已进入全功率工作状态。

02 要说感受,卑之无甚高论:

1,直男式关怀常说的「多喝热水」,嗜睡族信条里的「多睡觉」,都很重要。10月5日和6日,我都睡了16个小时左右。

2,靠人体自愈能力也能扛,只是有点遭罪。遭罪主要是因为发烧头疼,退烧之后就好多了。我强撑那会儿,晚上头昏脑涨,醒了多次,觉得难熬,吃了点药后状态回来了。

3,多安慰家中老人,跟他们讲「人体自愈」的道理,可能没遵从他们的要求有效——我安慰的方式是,按老人要求买了些清热祛毒的中药。

4,比照我之前患流感的经历,我的感受是:奥密克戎比流感传染性要强多了,伤害力则要小一些。说有症状没感觉是假的,但没得流感难受(如果你觉得干咳还能克服的话)。

当然了,个人体质因人而异,就算微乎其微的重症率落到极个别人头上,对当事人来说也是100%。

在这里补充个情况:家里老人自去年以来,已做过两次大手术,至今仍有多个基础疾病。

经历了这么一遭,我更加确认:比起感染奥密克戎,我更担心的,是她的慢性病就医麻烦买药难——在医院查验核酸要求放开和四类药物登记解除前,我深有体会。

03

在网上,不少人会拿跟「邻避效应」和「女友心态」相关的两个段子,来证明还有很多人没做好解封准备。

一个是,在「如果你(你的邻居)阳了,你愿意居家隔离还是去方舱?」问题上,多数人给出了双标的答案。

另一个是:有段子说,有些人就是把××(此处省略两个字)当男朋友了,一会儿嚷着「你凭什么管我?」,一会儿闹着「你凭什么不管我?」,一会儿狠怼「我是说过让你别干涉我的自主,但我没说过你可以不负责我的安全啊」。

网传段子。

但所谓的「邻避效应」,有意无意地回避了核心问题:人们怕的,到底是病毒本身,还是跟感染病毒伴随而至的那些东西?

人们害怕的,或许还是「别人阳了,自己连坐」,当过度封控措施被取消了,人们还会赞同把邻居拉走吗?

如今,北京、广州有些区域都明确了,出现阳性,只管控同层和上下各一户,或者是采取十字花办法,这其实就是要避免将影响面扩大。

无论是很多小区群内的「我代表我个人支持阳性邻居不转运」联名申请,还是「父母欲带2岁患哮喘孩子去方舱,邻居纷纷挽留」案例,都昭示了另一种可能。

而以喻代证的「女友心态」,犯的问题无非是两点:一,把解封当躺平;二,对另一方抱有「全能」「包办」预期。

解封就是躺平?并不是,那也许只是防治策略与重点发生转移。现在各地都在呼吁老年人接种疫苗,就颇具说服力。

如果有些人要的「负责安全」就是把她放进温室,出入都得靠时效1天之内的「进出证明」,那祝愿其求笼得笼,巨婴跟「温室」配一脸。

涉及民生大局的政策制定,显然不能只是为了照顾一小撮巨婴的特殊需求。

04

这里面,尤其需要重申的是,放开不等于不作为,不封控不等于躺平。

疫情防控是嵌在社会机器运转架构中的,不可能只顾一点、不顾其他,得跟其他条块协调适配。它最终要面临的,就是在「成本」与「成本」间考量。

如果说,在新冠毒株还停留在阿尔法、贝塔、德尔塔阶段时,两种「成本」权衡仍为严格封控留下了余地,那在奥密克戎迭代到BF.7的当下,这两样「成本」也没法放在一个天平上称量。

所以,「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是必然的。

这不代表,不需要顾及解封后的「成本」。事实上,提高老年人群体疫苗接种率,加强药物保供,都是在压缩这类成本。

说到这,没准会有人拿保定的「放开」说事:按照当地网民反馈,家人发烧咳嗽后,打电话给基层卫生机构,却被告知在家里待着。顺带着,还会渲染个中的紧张气氛。

若是搁在两年前,保定不敢也不会这么做,可现在,这已是「数据难以接受,现实必须接受」情形下的较优做法了。

没必要忧惧放开。当下,防疫措施优化是主基调,而优化的终点就是让生活恢复正常,这也就是人们惯常认知中的「放开」。

12月1日至6日各地出台的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图片。

事实上,重庆市11月30日发布的公告中,还专门划重点:这是自11月12日(重庆)实行中心城区全域协同防控以来,首次提出「放开」的防控政策。

放开了,既是为民众也是为有关部门减负——它能通过各尽其责之下的责任归位,重新划出「应为尽为」和「不应为尽不为」的分界线,避免意愿裹挟的情况。

而人体自愈能力+治感冒头疼类药物,最终也会对放开之举给出「值得」的答案。

05

置于更宏阔的视角看,我们既不必害怕放开,也不必害怕开放。

这些天来,很多人都在缅怀那位已逝之人。他当年鼓励多重所有制共同发展等、推动中国加入WTO等功绩,都被一再提起。

刘兴亮老师说,正是由于他当年允许引入海外资本,让外资可以用VIE结构投资中企去美国上市,才有了中国互联网企业世纪之交那波上市潮,中国互联网波澜壮阔的20年才得以开启。

某种程度上,他所做的正是不断放开和扩大开放。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此前曾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成就归因于两个因素:一个叫放开,一个叫开放。

放开就是国内改革,核心在于两点:把激励搞对,让市场起作用。家庭联产承包制和股权制,以及县域竞争,都是放开的例子。

拿互联网来说,对形格势禁的放开,带来的包容空间就成了中国互联网快速生长的养分。要不是中国互联网这些年的发展,我这次感染,居家多日,都不知道去哪囤药为妙。

揆诸当下,「全面深化改革」,仍极具必要性。

开放就是入关、入世。

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是某些强调「在地性」的人能抹掉的,同样的,过去几十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很高——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1年期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8.6%。

这也是强调「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意义所在。

回到疫情防控议题上,放开管控本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放开。放开之后,中国跟世界的联系也会更紧密,高水平开放也能消除既有壁障。

06

不必害怕放开和开放。本质上,这也是我们该有的「自信」。

病毒总会有,但我们可以用增强免疫力和织密保障网去抵御。

这两天,网上有人调侃,保定人已经是恒源祥(阳阳阳),××城市迟早要骑大雕(阳过)。

调侃当中,也夹杂着些许担心。

但相信要不了多久,人们在玩这类梗时,会带着轻松和笑意。

✎作者 | 佘宗明

✎运营 | 李玩

欢迎朋友圈

转载须经许可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rabgogo88

或手机号:18810070968

©

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害怕   保定   解封   阳性   常态   疫情   中国   症状   两点   邻居   群体   老人   成本   措施   病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