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历史(四)周宣帝信任杨坚吗

杨坚可以篡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周宣帝一直信任他。

最简单而言,周宣帝上位后,把宇文宪、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王轨都清理出局了,却是独独留下了杨坚。


宇文宪、宇文孝伯的江湖地位明显高于杨坚;这个我们上一节已分析过,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这里,我们再说一下宇文神举、王轨的江湖地位。事实上,这两个人的江湖地位,也不比杨坚低多少。


周武帝死的时候,宇文神举的头衔是柱国大将军,并潞肆石等四州十二镇诸军事、并州总管。

周武帝死的时候,王轨头衔是柱国、七州十五镇诸军事、并州总管。

不要说别的了,单看他们两个人的头衔,应该不比杨坚差多少吧。


从这层意义上,周宣帝一直防范的人,并不是杨坚;如果周宣帝一直防范的人是杨坚,在当时的权力格局下,他既然能除掉宇文宪、宇文孝伯,王轨、宇文神举,自然也能除掉杨坚。


更主要的是,周宣帝能把宇文宪等大佬清理出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得到了杨坚等人的支持。否则单凭一个皇帝的招牌,就想清除宇文宪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估计是无法实现的。

关键是,从最基本的事实去看,杨坚在此过程中,地位能一个劲的上升,肯定是因为他积极站在了周宣帝一边。


在两晋南北朝时代,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几乎是无可调和的。所以周宣帝在当太子的时候,一直受到周武帝的各种打压。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还是太子的周宣帝,在受到父皇的打压时,杨坚是什么态度呢?显然是希望太子能忍辱负重,尽力渡过这个坎。因为太子是杨坚的女婿!太子被废了,杨坚难免会跟着受到牵连;如果太子上位了,杨坚的地位自然会跟着上升。

因为这种利害关系,所以周宣帝上位后,杨坚的地位就一直在稳步上升。至少周宣帝死的时候,杨坚说自己在人臣中排名第二,还真没有谁敢说自己排名第一。

虽然从帝国的排名去看,还有许多人排在杨坚前面,但实际上,周宣帝死的时候,杨坚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从这层意义上,所谓周宣帝一直猜忌杨坚、打压杨坚,也就是政治宣传的结果。

这就好像,隋炀帝一直非常信任李渊;但是写在史书,却是隋炀帝一直猜忌李渊。毫不夸张的说,如果隋炀帝真的猜忌李渊,李渊肯定也没有机会造反的,千万不要说他有一个神功无敌的儿子。


李渊之所以可以造反成功,就是因为在一片混乱之中,隋炀帝让他坐镇晋阳了。

晋阳是什么地方?最初,坐镇晋阳的是晋王杨广,后来坐镇晋阳的是汉王杨谅。只要我们知道这种事实,就可以知道晋阳在大隋帝国有多重要。因为这是亲王才有资格坐镇的地方。

隋炀帝在天下一片混乱之际,让李渊坐镇晋阳,本身就证明隋炀帝非常信任李渊,否则绝不可能在一片混乱的背景下,让李渊坐镇这种地方。


在这种背景下,大唐御用文人就说了,本来呢,隋炀帝非常猜忌李渊,但是李渊听从他老婆的遗言,给隋炀帝发了个大红包,隋炀帝一看红包这么大,当时就不再猜忌李渊了,并让李渊出镇军事重地晋阳了。[注]

[注]:高祖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

这样一处理,隋炀帝不但猜忌李渊,而且智商还非常有限;关键是道德毫无下限。因为几个大红包,就能让他迷失自己!


所以,很多历史事实,虽然出自传说中的正史,但我通常只把它当故事段子看的。

总的来说,历史只有最基本的历史事实比较可信。一旦牵制细节,尤其是谁对谁错,谁好谁坏,通常就是一个个的罗生门;关键是,许多内容,一看就是大字报上的内容,总而言之,耸人听闻、荒诞不经,根本就不是正常人所为,只因为夺人眼球,所以成为历史上最流传最广的内容。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认为周宣帝会完全相信杨坚。

因为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地方,皇帝就是标准的孤家寡人。从理性的角度,他是谁也不会相信的,尤其是成熟的官僚政治还未构建时。皇帝是不可能相信任何人的,因为只要权力格局出了问题,任何人都有可能抢夺他的权力。


从这层意义上,皇帝不猜忌杨坚,只是相对的。

事实上,周宣帝在打破自己父亲留下的权力格局后,就开始重新设置自己的权力格局,而他的权力格局,显然都是针对杨坚设置的。毕竟,把宇文宪、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等人清理出局后,杨坚就成为最危险的人物。


对于权力者而言,驾驭天下的主要方法,就是分而治之、平衡制约。

只要几股巨大的力量互相制约,皇帝想弄谁也是一盘菜;因为皇帝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借力打力。

但是皇帝打破了这几股互相制约的力量,而无法构建起新的平衡,那皇帝再想打击一支独大的权臣,难度就比较大了。


围绕皇权的博弈,谁也不要说某人忠心可表天地。当臣子权势超过皇帝时,就算臣子不愿意篡位,下面的人也会通过各种威逼利诱让他去篡位的。


赵匡胤重用某个大哥,有人就对赵匡胤说,这个大哥的权力越来越大,可能会尾大不掉的。

赵匡胤说,这个大哥是忠臣!对方就说,您也是大周的忠臣,问题是,当大家都希望您当皇帝时,您不是也没有拒绝吗?[注]

[注]: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来朝,帝欲使典兵,赵普以为彦卿名位已盛,不可复委以兵柄,屡谏,不听。宣已出,普复怀之请见曰:“惟陛下深思利害,勿复悔。”帝曰:“卿苦疑彦卿,何也?朕待彦卿至厚,彦卿岂能负朕?”普曰:“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帝默然,事遂中止。

在唐代,唐肃宗想让建宁王掌握兵权,有人就劝唐肃宗,小心玄武门之变!唐肃宗说,我的两个儿了兄友弟恭,怎么会出现这种事呢?

对方就说,如果建宁手握兵权、通过军功拥有了无尚的威望,就算建宁王愿意向太子称臣,跟着建宁王混的人,也不会同意啊。[注]

[注]:始,军中谋帅,皆属建宁王,泌密白帝曰:“建宁王诚贤,然广平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吴太伯乎?”帝曰:“广平为太子,何假元帅?”泌曰:“使元帅有功,陛下不以为储副,得耶?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今元帅乃抚军也。”帝从之。

最简单而言,当年的太宗皇帝也不想玩玄武门之变。问题是,形势逼到那个份上,他就只能那样玩了。


总的来说,臣子的忠心是靠不住的。

因为臣子爬到一定位置时,他就不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个代表众多人利益的首脑了。在这种背景下,就算他愿意退这一步,下面的人也会纷纷劝他向前走那一步的,甚至会逼着他向前走那一步的。


我们常常说某个人权力如何巨大,就是不篡位;其实呢,许多人的权力,那就是空有其表;因为一个人权力真大到了可以篡位的地步,就算他不想篡位,也只能篡位了。


据说,刘备不想当皇帝,但是他手下的在佬,那是连威逼带利诱,就是要劝他称帝。

总而言之,你不想当皇帝,我们还想当三公、九卿呢!我们还想当大将军、车骑将军呢!

再总而言之,不是我们吓唬您,您如果不称帝,小弟的心就会寒了;小弟们的心寒了,就会各奔东西了。到时,您就没的玩了。

面对这种带有恐吓性的劝进,刘备自然只能当皇帝了。


后世说起诸葛亮时,那是非常拉风的,因为诸葛亮是丞相。问题是,如果刘备父子不称帝,你说诸葛亮混到死,能是什么级别的官?

如果刘备父子到死就是一个益州牧,诸葛亮混到死,恐怕也就是一个别驾、中郎将。就这种头衔,写在历史书上,即使大家还觉得诸葛亮忠心可表天地。问题是,就他这种头衔,让人怎么看,也好像是一个草台班子的成员。


当然了,据说赵匡胤也不想当皇帝,问题是下面的小弟强行就把黄袍披在他身上,他就只能当皇帝了。

此时,赵匡胤愿意当皇帝,小弟们就都是开国功臣。

此时,赵匡胤如果拒绝当皇帝,你说他的这些小弟,都是什么人?不用上纲上线,都是乱臣贼子,而且都够满门抄斩!

在这种背景下,赵匡胤如果敢拒绝当皇帝,肯定会被小弟们赏一刀的。因为事情发展到此时,赵匡胤还拒绝称帝,小弟们就没得混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李世民在火并李建成时,也一直犹豫不决,但是他下面的小弟那是纷纷给他鼓劲。

在这种背景下,李世民还想算上一卦。他的小弟,直接就把他算卦的东西,扔在了地上。总而言之,都什么时候,您还要算卦?

在这种背景下,李世民还想说什么兄弟如手足。小弟们直接就告诉他,与帝国的根本利益相比,手足之情算个屁啊!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杨坚犹豫不决时,下面的人也是纷纷给他鼓劲。

总而言之,您现在已是骑虎难下了;您想不被老虎吃掉,就只能一直骑着它。

再总而言之,什么天意不天意,都什么时候,您还有心思研究天意?您的脚下,现在就是万丈深渊,你勇敢的跨过去,就会变成真龙;否则,当时就会粉身碎骨了。

关键是,天意算个屁啊?因为现在就是民心所向。


如果杨坚想篡位时,大家都是坐在那里王左顾而言它,甚至开口闭口就是周公如何如之何,诸葛亮如何如之何,我估计杨坚也会当忠臣的,即使当忠臣只有死路一条,他也会当忠臣的。

因为这明摆着,就是没人支持他篡位啊。

如果大家都不支持你篡位,你千万不要说你的官有多大、权力有多大。因为,皇帝的官大不?皇帝的权力大不?没人有支持的时候,都好像狗屁一样,你就更不要说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乱臣无罪 弑君有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广平   建宁   春雨   臣子   忠臣   隋唐   泪痕   太子   宇文   小弟   格局   皇帝   权力   历史   杨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