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魂断风波亭,从一场宦官引发的兵变开始

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首都开封后,把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量皇室宗亲、王公大臣被俘虏,宣告北宋政权覆灭。

当时在河北奉皇帝之命招兵买马抗金的康王赵构,很幸运逃过一劫,给北宋皇室留下了一根独苗。之后,赵构在许多北宋大臣的支持下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即位,成为南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为宋高宗。

宋高宗宠信宦官引发兵变

南宋政权成立后,宋高宗被金军的强势给吓怕了,他为了躲避南下的金军,干脆就放弃了继续待在中原的打算,而是一路往南逃到杭州。

宋高宗逃跑的举动自然会引起抗战派的不满,他们强烈抗议,而家北方的将士就更加不满,他们还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打回去,收复故土呢!宋高宗这一退,打回去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1129年,宋高宗派遣韩世忠、张俊、刘世光等将军前去抗击金军,阻止金军继续南下,这时候在杭州拱卫他的就只有禁卫军了。让宋高宗没有想到的是,一场以禁卫军为班底的兵变突然而至。

在金军突袭扬州时,宋高宗跑得比兔子还快,文武百官他根本就顾不上,只是带了康履、蓝珪等五六个宦官。这几个宦官很是得宋高宗的宠信,特别是康履行事非常骄纵,作威作福,连刘光世这样的大将都要曲意逢迎。

康履还经常与其他宦官欺负其他武将,宋高宗并没有惩罚康履,还加封他为内侍省押班、金州观察使。这让一些武将想要升迁就去巴结他,当时王渊在康履等宦官的支持下,一路高升至枢密使掌管全国军马。

康履和王渊等人为非作歹,康履作威作福,强占民宅,而王渊则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撤退时利用断后为幌子,用战船来运送自己的财宝,导致数万宋兵和战马深陷敌营。

随军保护宋高宗的苗傅和刘正彦不齿与王渊以及康履等人为伍,眼见宋高宗过于宠信身边的宦官,而对于那些出生入死的将士却是刻薄寡恩,进一步导致了将士们的不满,于是两人便决定发动兵变诛杀王渊和康履等人。

这次兵变的主角苗傅和刘正彦都是宋高宗的御营亲信将领。苗傅在赵构在应天府登基即位就开始跟随宋高宗,是高宗的嫡系部队。而刘正彦出生于大宋西军,也深得宋高宗看重。

1129年3月26日,苗傅和刘正彦率领军队包围了皇宫,杀死了康履和王渊等人,并逼迫宋高宗退位,要求他将皇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太子赵旉。在苗傅和刘正彦一步步紧逼下,宋高宗只能宣布退位,历时上称这次兵变为“苗刘兵变”。

苗傅和刘正彦是正儿八经的武将出身,他们有勇无谋,就是随性而为,以为逼迫宋高宗退位,让幼帝登基,他们两个掌握大权就万事大吉了。

没想到的是,风声传奇走漏后,韩世忠、张俊、刘世光等人已经集结大军直逼杭州勤王。苗傅和刘正彦一看苗头不对,只好又率群臣去请赵构复位。之后,两人还率部逃出杭州城,但被勤王之师打败,被韩世忠处死。

“苗刘兵变”时间短,却影响深远

“苗刘兵变”从开始到结束也不过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但这场由宋高宗宠信宦官而引起的兵变,对南宋而言是影响深远。

赵构在登基称帝后,或许是由于被金人所吓等原因而失去了生育能力,他唯一的儿子赵旉也是这次兵变的受害者之一,才两岁多的他因惊吓过度而死。从此,宋太宗赵光义一脉绝嗣,后来赵构只好去找赵匡胤一脉人来继承皇位。

宋朝自从赵匡胤立国后,就一直是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来抑制武将的权力。“苗刘兵变”后,赵构本来就惧怕地方武装和将领拥兵自重,这次的兵变成为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赵构在这次兵变后,终其一生也不再信任任何武将,他使用频繁调用将领,以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目的,从而使得南宋重文轻武的风向盛行。

“苗刘兵变”时,苗傅和刘正彦以宋徽宗和宋钦宗仍然在北方来质疑赵构皇位的正统性,并以此来要求他退位,这事成为了赵构心里永远也挥之不去的阴影。

所以赵构在后来排斥北伐,甚至还倾向与金人和议,因为一但徽钦二帝回朝,他的皇位难保,所以谁提出要迎回徽钦二帝,他就会背地里恨谁。

写在最后:

岳家军的不断壮大就触犯了宋高宗的几点禁忌,首先他害怕岳飞“尾大不掉”,等北伐成功后拥兵自重。再说岳飞虽然是个忠臣,但他也如同苗傅和刘正彦一样,对赵构身边的人不满。

岳飞北伐时还打出口号要“迎二圣”,而且岳飞的军事力量和人脉不是区区一个禁军头领可比的,如果岳飞也来一个兵谏逼宫,赵构想有翻身的机会都难。

所以说,岳飞的死是从“苗刘兵变”时就已然开始了,只是可怜了忠心耿耿的岳飞在快要北伐成功时,被宋高宗和秦桧等投降派给陷害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兵变   宦官   作威作福   皇位   武将   南宋   自重   杭州   北宋   将领   风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