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如鱼得水,如今子孙遍布韩国各地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屡见不鲜,而那些亡国之君,则下场各异。

他们中有些人极为刚烈,在灭国的同时要么战死,要么自杀。

然而也有一些对自己下不去手的,那么就只能一边慨叹“好死不如赖活着”,一边举着白旗投降。

这些投降的皇帝,其最后的归宿常常是被赐死或者是毒杀,最著名的当属始终咏叹“故国不堪回首”的李后主。

当然也有个别的能够逃脱死亡的威胁,却要受到终生的囚禁,蜀后主刘禅、被金人掳走的北宋徽钦二帝就是典型代表。

然而还有一种极为特殊的处置方式,那就是流放。

明太祖朱元璋就将自己灭掉的大夏国小皇帝明升流放到了朝鲜,有意思的是,在大明国四处受困的小皇帝,却在朝鲜过得如鱼得水,还迎娶高官女儿为妻,不断开枝散叶,如今子孙后代遍布韩国各地。

明朝之前还有一个大夏

公元14世纪中期,正值元朝末年,吏治腐败,民不聊生。

当民怨沸腾到极致时,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彭寿等人揭竿而起,一股红巾军掀起的反元浪潮席卷了华夏大地。

一时间群雄四起,政权林立。

那一年,身高八尺、目有重瞳的湖北随州农民明玉珍感受到了热血和激情,于是召集乡兵千余人屯于青山,结栅自保。

他带着这支部队与元军小股部队打了几仗后找到了组织,投到了徐寿辉的部下。

因为作战勇猛,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明玉珍就升为了统军征虏元帅,统兵驻守军事重镇沔阳。

然而明玉珍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他的右眼被流矢射中失明,从那时起,他就有了一个“明眼子”的绰号。

1355年,徐寿辉为解决战区内的粮草问题,派明玉珍去四川“哨粮”,也就是征买粮草。

这一年的春天,明玉珍“领兵万余,驾斗船五十艘,至夔州府哨粮”。

因为部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所以他用了一年时间,极为圆满地完成了“哨粮”任务。

正当明玉珍想要返回沔阳的时候,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明玉珍的人生道路。

当时重庆的元朝官员与当地地主兼“义兵”首领杨汉发生了冲突,导致杨汉被杀,他手下的众多“义兵”在逃跑时与明玉珍相遇。

这些人想要明玉珍为他们报仇,就向他汇报了重庆没有元朝重兵守卫的情况,并献上了攻陷重庆的策略。

明玉珍权衡形势利弊,认真核实情况后,亲率大军出巫峡,攻克夔州、万州,向重庆挺进,1357年4月兵临重庆城下。

元兵“远近骚动”,军无斗志,经过短暂的战斗,明玉珍就解放了重庆。

“城中父老焚香拜迎道左”,而明玉珍率军浩浩荡荡进入重庆,“禁止侵掠,秋毫无犯,由是四外投降络绎”。

明玉珍乘势占领泸州、叙南,并派人将胜利的消息报告宋政权领袖徐寿辉,欢喜异常的徐寿辉先后任命他为广西两江道宣慰使、陇蜀四川行省参政。

1358年,明玉珍先后占领了成都、嘉定,“尽有川蜀之地”。

与此同时,明玉珍的军队还深入陕西兴元、甘肃巩昌等地。

正当明玉珍高歌猛进时,大后方却出现了大乱子。

先是徐寿辉的丞相倪文俊眼看红巾军形势一片大好,想要谋刺徐寿辉独吞胜利果实。

然而事机不密失败,只得逃到部将陈友谅。

谁料想,陈友谅也是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主儿,他先袭杀了倪文俊,再锤杀了徐寿辉。

1360年陈友谅改国号为汉,自立为汉王,公然篡夺了宋政权。

当在重庆的明玉珍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下令川中全军缟素戴孝,为徐寿辉隆重发丧,又在重庆城南为徐寿辉立庙,春秋奉祀。

他“移檄四方,会兵三峡”,声讨伐陈友谅,与之彻底决裂。

明玉珍先是于1360年末在重庆称王,依然尊从宋政权国号和年号。

1363年初,才正式建立大夏政权,定都重庆,成为重庆历史上,除巴国外的第二个国家。

明玉珍虽然自身没有什么文化,但是能够礼贤下士,重用能臣,将大夏治理得蒸蒸日上。

大夏国的疆域囊括了今重庆市、四川东部和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以及贵州北部等大片地区。

明玉珍本来有与朱元璋争锋、逐鹿中原的机会,然而天不假年,1366年,明玉珍病逝于重庆,年仅38岁。

明玉珍年仅10岁的儿子明升继位称帝,因为年纪太小,他的母亲彭太后重帘听政。

这时的大夏由于建立时间过短,人心不稳,以至于内部开始争权夺利,互相伤害甚至是谋杀。

先是丞相万胜暗杀了知院张文炳,然后与张文炳友善的内府舍人明昭,又假传太后懿旨,召万胜入宫议事,将他缢杀在崇文楼下。

而驻守保宁的平章吴友仁也是一个居心叵测的人,他以清君侧为名,据城起兵,要挟左丞相戴寿擒杀明昭,大夏国几经内讧权臣误政,从此一蹶不振。

而外部的朱元璋政权却是越战越猛,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

1368年在应天称帝,正式建立明朝,而大夏也被列入了朱元璋的统一日程。

朱元璋先进写信劝诱明升,后又派人招降,并威吓他“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危幕之上,祸害将至,恬不自知”。

然而无论朱元璋如何出招,明升也没有投降的意思,当然大夏朝堂做主的也不是他,而是那些权臣和他的母后。

于是1371年,朱元璋派出南北两路大军进攻四川,南路军主帅是中山侯、征西将军汤和,北路军主帅是颍川侯、征虏前将军傅友德。

两军齐头并进,不到半年时间就打到了重庆。

走投无路地明升在彭太后的劝告下,于1371年8月3日出城向汤和投降,大夏国历时8年、传承两代而亡。

在朝鲜“混”得风生水起

明升投降后,就被押到了京城应天看管起来。

别看后来的朱元璋对自己的老部下频频举起大刀,蓝玉案、胡惟庸案动辙就要砍掉上万颗人头,可是他对于投降过来的明升却没有动什么杀念。

朱元璋只是将明升圈禁起来,还封了他一个归义侯的爵位。

与明升同等待遇的,还有陈友谅的儿子陈理。

他是大汉国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位皇帝,比明升早了5年被朱元璋抓住后封为归德侯。

明升成为亡国之君时才15岁,还是一个花季少年,当然是免不了活泼好动。

而陈理也未满20岁,两个亡国之君因为有共同的遭遇,有时不免会走到一起。

虽然朱元璋不想杀他们,但是两个人总在眼前晃悠,而且还不时发出一些时遇不济的人生慨叹,毕竟是一个不安定因素。

于是朱元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1372年,派人将明升及彭太后、陈理等人打包送到了朝鲜。其实朱元璋这一举动是一石三鸟。

当时的高丽王朝与元朝的残余势力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一边反元还一边依靠元朝。

而且对于明朝这个新的宗主国也是态度暧昧,接受册封又抱有警惕。

当时朝鲜还叫高丽王朝,国王是恭愍王王颛。

这位高丽国王是一个改革派,不断通过政务改革来强大高丽的国力,因而很有野心。

他本人还是一个相当有水平的画家,在高丽艺术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天山大猎图》据传就是他的作品。

当明朝使者带着明升与陈理来到朝鲜后,恭愍王接见了他们。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插曲,明朝使团里有一名姓孙的太监被人发现吊死在树上,高丽方面认为这是自杀。

然而明朝经过调查却认为,是高丽一个姓朴的宰相毒杀后伪装的现场。

好在这一起外交事件,没有真正影响到恭愍王对明升和陈理的安置。

朱元璋让使者告诉恭愍王,明升、陈理在朝鲜的原则就是“不为官、不为民”。

于是恭愍王就亲自考察了一下明升和陈理,陈理就是一个普通的青年,没有啥出色之处。

而明升则不然,虽然才16岁,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但通晓《孝经》、《论语》,而且文采也不错。

他有一首留传下来的桂花诗:“万物凋残我独芳,花心金粟带微黄。莫言些小难堪玩,露冷风清大地香”,还是很有意境的。

由此可以看出,明升是一位颇具文人气质的儒雅男生。

另外,他还善于下围棋,这正投了恭愍王的喜好,因为恭愍王的围棋水平也是相当高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恭愍王对两个亡国之君的安排显出了巨大的差异,陈理只被赐予了九匹苎布,显得极为苦逼。

而对于明升那就是相当高端大气上档次,直接把延安、白川两县划给明升一家作为贡地,将松都兴国寺作为他一家的邸宅,还给配上了相应的奴婢,明升在朝鲜直接过上了贵族生活。

由于明升的风流倜傥,使得朝鲜的许多高官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感。

1373年,高丽总郎尹熙宗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明升为妻,高丽国的总郎职位相当于明朝的侍郎,也就是副部长一级的高官。

明升和尹氏的夫妻生活极为琴瑟和谐,两人先后生了四个儿子。

不但家庭和睦幸福,他还与当时高丽王朝的重臣、后来的朝鲜王朝开国太祖李成桂结为了忘年交,相差20多岁的两人经常在一起下围棋,关系日益亲密。

1392年,早已掌握高丽实权的李成桂在部下的拥戴下,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

李成桂登基时,身上穿的龙袍就是明升的母亲彭氏亲手缝制的,不但式样新颖,而且极为合身。

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还要一针一线地给自己缝制龙袍,这份情意使得李成桂非常感动。

由于受到李成桂的推尊,彭氏还将中国流行的服装和首饰样式在朝鲜王朝进行了普及。

特别是教会了朝鲜王宫“被荷之术”,使得朝鲜在服装和首饰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

为表示谢意,李成桂特意封明升为华蜀君,并且能够享受“忠勋世禄”,这已经突破了朱元璋的不为官不为民的旨意。

而明升的四个儿子也非常出色,不但都当上了朝鲜王朝的高级官员,还相继娶了朝鲜高官的女儿为妻,后代日益繁繁茂。

长子明仪,被朝鲜李朝封赠为资宪大夫,故称为资宪公派。

他的后代居住地点分布在朝鲜半岛的延安、康泽、开城、长湍、昌源、大同、江西、载宁等地。

次子明伣,被封为嘉靖大夫、总郎,故称为总郎公派。

他的后人主要分布在大兴、洪州、青阳、庇仁、泰安、长城、锦山、完州、潭阳、迎日、海南、瑞山、高兴、京城、珍岛、务安、灵光、熊川、海美等地。

三子明俊,被封为嘉靖大夫、枢密院副使,故称副使公派,他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宁边、朔州、云山、熙川、中和、大同、荣州、平山等地。

四子明信,被封为通训大夫、侍郎,故称侍郎公派,他的儿孙主要分布在高兴、延安等地。

明氏后代世代在朝鲜半岛居住,至今已繁衍出8万余人,遍布韩国、朝鲜各地。

寻根祭祖在重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通信交通条件的改善,韩国的明氏后代相互间的联系不断加强。

1973年,他们成立了明氏大宗会,并且开启了到中国的寻根之旅。

事有凑巧,1982年,明玉珍的陵寝在重庆江北区江北嘴被发现,自此睿陵重见天日。

10年后,一个叫明在律的韩国釜山商人来到中国,在考察洽谈时总是打听明玉珍的遗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番寻找后,他终于查证到重庆曾出土过有关明玉珍的文物。

于是他立即赶到重庆,凭借一本《西蜀延安明氏细云洞一家便览》族谱和外事部门的协助,明在律终于找到了明玉珍陵墓——睿陵。

找到祖先的明氏大宗会成员更是热血沸腾。

1993年,他们在韩国京畿道坡州郡修建了占地1800平方米的“大夏太祖明玉珍皇帝景慕祠”,内设雕像和纪念碑。

1995年,明氏大宗会出版了《明氏始祖大夏太祖明玉珍皇帝史迹》一书,并修订发行了《明氏大同谱》。

重庆方面对此也相当重视,1995年初,重庆市拨款10万,重新整修了“明玉珍墓陈列馆”。

1995年4月21日,明玉珍墓陈列馆门前灯笼高挂,馆内烛烟燎绕。

韩国明氏宗亲会成员终于组团来到重庆,找到他们祖先浴血奋战、建功立业的地方,并以传统形式进行祭祖。

数百年来,明氏后裔寻根祭祖的夙愿,终在此时得以完成。

2001年,韩国明氏大宗会将明玉珍去世之日农历2月6日定为祭祖日,从此每年都要组团到重庆祭祖。

而大夏国在重庆南岸开凿的一尊弥勒佛,高大巍峨,俯视着山城重庆,历数百年至今犹存,也见证着明氏子孙的回归。

匆匆六百余年,明玉珍的后人从流落异国的浪子变成了在朝鲜半岛扎下深根的居民,然而对于先祖追思的这份血脉羁绊却一直都在。

他们来到重庆祭祖的同时,也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相关部门商议捐助和投资之事。

他们的到来,不仅增进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还促进了重庆与韩国的民间文化交流,为两地的友好交往开启了一扇从古代通往现代的大门。

文/蓝风烛尘

参考文献:

[1]吴俊琰,埋骨重庆的夏国皇帝和他的韩国后人们,重庆与世界,2015(03);

[2]试论明玉珍在重庆建立的大夏政权,黎邦正,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79(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朝鲜   韩国   朝鲜半岛   延安   明朝   王朝   元朝   如鱼得水   亡国   大宗   重庆   太后   子孙   晚年   高官   政权   中国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