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里为什么藏了这么多的挂壁村、自然村-西太行系列(7)

游览了宑底挂壁村,大奔开动,原路返回,依旧走神龙湾挂壁公路、过平顺县城、到壶关,往东南方向行驶,过黑龙潭、红豆峡,下午四点到了一个名叫“桥上村”的大山里的又一个小村,我们晚上就宿在这里。

村口,一块木牌引起了我的注意,“梯脑山,海拔1603米,是太行山大峡谷的第三高峰,山上分布有22个自然村,从桥上村向西攀经‘千层梯’、‘小鬼腿’、‘阎王鼻’、‘老婆肚’等险隘便可抵达”。

是啊,太行山,特殊的大地构造、地貌位置,形成和造成就了其独特的地貌景观。置身 太行山,所到之处,目之所极,尽是峡谷和峡谷两侧近乎直立的长崖壁;登顶远望,是高耸的山地;山地与谷源之间也是陡峻的断崖、陡崖和陡坡。这样的地表,除了环境恶劣,还有就是全封闭,人类几乎没法居住。

梯脑山,又是”梯“又是”脑“的,应该是太行山地表形态的代表之一吧,从“千层梯”“小鬼腿”“阎王鼻”“老婆肚”这些名称,可想这是一座何等险要之山,何等危险之地?但是就是在此等险峻、恶劣之深山中,居然分布了22个小村庄。

这,激发了我对太行山区为什么有众多挂壁村、闭塞小山村的思考,是什么迫使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居住在太行深处的人们,是如何生存的?又是如何与外界沟通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自然村?

梯脑山,太行大峡谷之所在,大地在演变进程中形成的峡谷,孕育并助力河流贯通大地,峡谷成了群山中的陆上通道。

而当人类走进峡谷,又进一步丰富了峡谷的内涵。

峡谷是必须镇守的关隘,无数军队穿梭其中,无数雄关险隘隐藏其间,激荡出金戈铁马的豪迈,“太行八陉”所蕴育出的一场场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就是典型的范例;

峡谷是重要的航运通道,轻舟穿过万重山,将财富和货物通达四方,黄金水道长江三峡足以证明一切;

峡谷也阻断交通,带来与世隔绝,创造出相对闭塞的小环境。

这千百年来,人们为了逃避战火、寻找新的家园,沿着峡谷翻越山岭、迁入深山,在峡谷两侧的山坡建设起一个个世外桃源,郭亮村、井底村、桥下村、桥上村...... 太行深处梯脑山峡谷里的22个小山村,应该也是此原因吧。

为了解决外界沟通的问题,生活在峡谷里的人们,创造出多种因地制宜的交通方式。于是,太行深山,首先有了“哈喽梯”,接着,随着与外界交流的增加,“挂壁公路”也产生了。据统计,我国的挂壁公路主要藏在太行山,共有7条,挂壁公路的尽头就是挂壁村(我把这些只能通过“峭壁上手工开凿的奇险石头公路”与外界沟通的村庄叫作挂壁村)。

今天,我们通过挂壁公路,穿过高崖峻岭,乘着汽车,一路高歌,轻轻松松,油门一脚,来到了太行深处的桥上村。

晚饭后,稍早,我们漫步在小山村。

桥上村座落在一个沟谷中,一条峡谷溪流经村而过,人们在溪流两侧的台地上安了家,小村就这样形成了。村子全长可能千米余,我走了大约不到千米,越往村尾峡谷河道越来越窄,小村最宽处也不足500米(或许更宽没作详细考察),活脱脱一个可自给自足的小乐园。

村头,一条峡谷,溪水顺流而下,小村生命之泉的源头。水,非常清晰,水量不大,沟底两壁已长起了绿植,估计许久没有大水量了。

村头,淅河的源头

溪流,流经一块台地,台地,接纳沟漕里的溪水。台地,几块大石块,平卧水中央,流水把石面磨得光滑洁净,足见短时间内水量的集中和湍急。现在的台地只是个浅滩,也不太干净,台地倒成了纳凉的好去处。

台地上设置了一些凌乱的水上娱乐项目,没人游乐,设施静置中。

台地巨大的石块,在流水冲刷下,平整、光滑、清洁,晚上纳谅的好去处

台地水,流入一条小村人称之“淅河”的河道,一条宽约50米左右的河流,河内水量丰沛,使小山村不至于久不逢雨而闹旱灾。

河道两侧,也为了泄洪安全,修筑了坚固的、高耸的堤坝,可以想像雨水集中时倾泻而下,对小村安全构成的生存威胁。

河岸堤坝供游人息休的长条石凳,虽简朴,但方便实用。

看对面的防洪堤坝,坚固高耸,足以抵御12级洪浪冲击

淅河,河道横穿小村。

河道,很长很长,可能最后会汇流到华北平原的某一支流。

在小村约400米的河道上,为了方便两岸交流,河面上至少架了3座桥梁,材质还不同,石桥、吊桥、水泥桥卧波淅河之上了,有一个共同点,特别的坚固结实稳定,能抵御任何洪水的冲击。

石橋,纯石块打造,可能就是此桥,本村才起名为桥上村,也许在不远的下游,还有一个桥下村吧

最引人注目的是吊桥,吊桥两端的木头墩,直径足有1.5米,千年古木吧,我考察过,应该是真的木材,不是仿水泥浇筑。

吊桥一侧似鄂鱼头的的大石材装饰,鄂鱼头下方是个较大的休闲广场,游客们在此溜达嘻玩。

这里是淅河最宽处,中间石质桥墩,应该能起到洪水分流的作用

吊桥桥墩粗大的木材,是真的实木

这座是水泥桥

村四周群山(崖)竞秀,掌灯时分,霓虹灯齐放,小山村大放异彩。

这里,现在已然是大峡谷游客集散地,一般来太行山大峡谷旅游的人,会就近选择住宿于此地。村内传统民居、客栈、商铺列布,可能是在大峡谷旅游的带动下,这里的商业模式很完善。

这是我们晚上住宿的酒店,也是小村最好的酒店。今晚有一群青年选择在此团建,所以晚上酒店广场很热闹。

虽说这是位于“阎王鼻”里的小山村,但早已见不到“阎王鼻”的点滴了,村子一切已现代化,更别提现代化运输方式了,进出通道,沟谷路面发生彻底的变化,曾经的“阎王鼻”仅仅是个传说罢了。

小村落,一条淅河,三座桥及其桥上人家,这就是太行深处“阎王鼻”里桥上村的全部。

淅河,小山村的生命之源。

说了这么多,是否对以上问题解释清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太行   太行山   台地   自然村   吊桥   小村   阎王   水量   河道   大峡谷   山里   峡谷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