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光绪之死(一)

序章:神秘崇陵


崇陵是中国古代最后一座帝陵,也是唯一一座大清亡国之后还未完工的陵墓。根据《优待清室条例》约定,袁大总统指派内务部长赵秉钧任工程总指挥,调用民工6000余人,耗费白银500余万两,于民国四年竣工。大行皇帝刚刚乔迁新居搬进去没多久,袁世凯就因为登基当皇帝,在举国声讨之中死去。

民国十三年,发动北京政变的冯基督又将逊宣统皇帝轰出了紫禁城,《优待清室条例》彻底成为一张废纸,而位于河北易县附近的清西陵,也就成了没娘的孩子,历年来多次遭受盗掘。其中建造于墓群西侧金龙峪的崇陵,由于位置偏僻,且墓穴深度和防盗设施受限于工程总预算的不足,第一批就被摸金校尉们开了天顶,几十年间风吹雨淋,成为名副其实的荒坟野冢。

上世纪80年代,河北省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联合国家文物局对清西陵进行了整体性修缮和保护。其中崇陵的发掘,又引起了史学界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因为这座帝陵的主人,正是大清国最为悲情的一位皇帝——德宗爱新觉罗·载湉,以及他的皇后叶赫那拉·静芬,后称隆裕太后。

德宗年号光绪,在位34年,享年38岁。其在位期间,大清国刚刚经历了“同治中兴”的回光返照,随即又陷入列强的分割与掠夺。尤以清日甲午一战,彻底撕掉了这个庞大帝国最后一块遮羞布,王朝随即就像一头轰然倒地的巨兽,引来无数掠食者更加血腥的撕咬。作为帝国主人的年轻皇帝,也曾试图奋力一搏,挽救已近垂暮的国运,最终却使自己深陷囹圄,并在孤独中无限凄惨地死去。也许是因为,他从未有真正成为过这个国家的主人,亦或者说,从身份并不完全纯正的新君,到彻底沦为权力的傀儡,他只是一个无辜的路过者。

这位年轻的皇帝在施政上并没有值得称道的建树,而其死亡之谜,却在清史研究上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被列为“清宫四大悬案”之一。

可以说,光绪皇帝活着时就是一个错误,而他死后,却同样因为错误而成为清西陵唯一被开掘,并完全成为三教九流、引车卖浆之辈任意参观的旅游场所。只要花钱买上一张门票,即可光明正大地深入地宫,一直走到装殓这个倒霉皇帝的紫金棺椁面前,品头论足。真可谓生前不见天日,死后不得安宁。

1980年初,清西陵文物管理所在例行巡逻时发现泰陵地宫上方的琉璃影壁处有一个新生盗洞。这一发现令管理人员极度紧张,泰陵是雍正皇帝的寝陵,其规模和文物价值在清西陵首屈一指,一旦被盗墓贼损毁,后果不堪设想。管理所立即将情况向河北省政府作出汇报,河北省政府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保护性发掘是考古界惯例,另一方面,省里面也冀希通过泰陵的发掘,形成一个全国首例皇陵地宫旅游景点,从而带动整个清西陵的旅游开发。毕竟改革开放以来,各省都想尽办法开发潜能搞活经济,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河北省自然也想靠皇陵吃皇陵,这个思路非常具有前瞻性。

在河北省政府的多方努力下,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泰陵保护性发掘项目。于是大批考古专家、媒体记者、军队和工程人员云集易县,然而众目睽睽之下,才挖了几米深就发现这个盗洞是个死洞,盗墓贼显然无法突破地宫坚固的石墙,然后放弃了盗掘。

河北方面打算将错就错,直接用吊车吊开地宫石门,好不容易申请下来的项目,口号喊得震天响,总不能半途而废吧?然而时任国家考古所所长的夏鼐,闻讯却亲自跑来制止。夏是中国考古开山鼻祖梁思永先生的高足,国内研究过埃及木乃伊的第一人,英国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博士,解放前就职于中央博物院史语所,是不折不扣的国内考古界泰斗。夏老一言九鼎,河北省不干了,俗话说贼不走空,我花了这么多钱起这么大架势,你说不给挖就不挖吗?

官司打到中央,泰陵肯定是不能挖了,但为了照顾河北方面的情绪,鼓励大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中央最后决定,要不你们挖崇陵吧。

可怜的光绪皇帝就这样躺枪成为替罪羊,再次替列祖列宗背锅。河北省准备发掘崇陵的消息,竟意外迎来全社会空前关注,光绪之死,不仅在学术界是亟待解开的重大谜团,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争论的焦点。河北这一波广告可谓赚足了流量,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按照历朝制度,自皇帝登基之日起,便要开始自己寝陵的选址和勘测工作,但是我们这位可怜的光绪皇帝,直至其死后尚不知寝陵何在?崇陵开建非常的仓促和草率,倾覆在即的大清国亦拿不出太多银子供这位懦弱的先皇帝享受极乐。一般来说,帝陵多选择土壤干燥之地,因为潮湿是地宫最大的敌人,然而考古工作者来到崇陵现场勘测之后,简直要为这位可怜的皇帝落泪,金龙峪的土壤含水量非常大,因盗掘又导致地宫多处塌方,也给整体发掘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崇陵地宫上的盗洞有好几处,显然不止一个盗墓贼打过这位倒霉皇帝的主意,但也得益于含水超标导致的土层不稳定,大多数盗洞都未能深入地宫,反而使崇陵不像其他清帝陵一样,遭遇不同盗贼的轮番洗劫,进而保留较好的考古研究价值。

考古人员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用起重机吊开了崇陵入口地宫的大门,其石壁甬道尚还完好无损的保存,似乎这里并没有外来者入侵的痕迹,这多少让大家怀揣一点莫名的侥幸。然而当大功率探照灯射入地宫深处时,人们刚刚放下的心又瞬间悬到半空,地宫的第二、第三道石门竟然呈半开的虚掩状,甚至能够直观地看到最深处光绪皇帝的紫金棺椁。按照葬制,除非后来有人为移动,石门必然紧闭不开。由于崇陵土壤含水过量,整个地宫甬道布满积水,大家借着探照灯光小心翼翼地朝前面淌去,突然,有人“哎哟”一声惊叫,半个身子瞬间没入积水之中。

惊魂一刻,幸亏落水者身手敏捷,在众人尚未反应过来之时,迅速又从水中钻了出来,大口地喘着粗气喊道:这里有洞!有洞!

按照惯例,地宫甬道皆用条石铺砌而成,地道形成裂洞,是否属于地质塌陷?考古人员不敢贸然深入,必须先排水。在两台大功率抽水机的作用下,地宫积水渐渐褪去,其完整面貌附着一层浅浅的褐色淤泥清晰呈现。刚刚工作人员跌落的地方,条石被破坏并掀开,有一个直径大约30公分的洞,仅可容纳一名身材瘦小的男子进入,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典型的盗洞。

一般来说,地宫发现盗洞,证明该墓葬已被盗掘,这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沮丧。但是这个盗洞的出现又极不寻常,正常情况下,盗洞都会从地面径直切入地宫,而经过考古人员仔细勘察,这个盗洞是从崇陵上方琉璃影壁处垂直打入,其深度超过了地宫防盗石墙的墙基,然后以地道向前挖掘,最后再向上破开甬道的砌石。整个盗洞呈U字型,完美地绕过了坚固无比的防盗石墙,以一种最轻巧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攻破了地宫防御。

很显然,这伙盗墓贼非常熟悉崇陵地宫的布局,参考崇陵修筑完工于民国四年,已经逊让天下的大清国显然无瑕保护自己先帝的寝陵,这座陵墓的盗掘应该始于隆裕太后下葬后不久。而这种类似于拿着设计图的开掘方式,甚至可以表明,修筑和盗掘崇陵的或许是同一批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光绪   国家文物局   易县   石门   石墙   地宫   甬道   河北   省政府   皇帝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