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璜顶上,那座消失的石牌坊

牌坊的西立面全图

“五三纪念坊”东立面

石牌坊的东立面全图

邱忠斌 撰文/供图

上世纪初,毓璜顶上曾经有过一座石牌坊,被后人称为“华美友谊纪念坊”。因这座牌坊留存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很少,世人对其所知甚少。

那么,这座“华美友谊纪念坊”是何时何人所立?后来又是如何消失的?笔者通过查阅史料,对它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并撰文与读者探讨。

石牌坊的老照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烟台文史研究的老前辈曲拯民、林宜和范罗斌等曾在各自的著述和文章中,回忆和描述了一座消逝多年的石牌坊。2015年,烟台文史研究者解焕新曾写文章,对这座消逝的石牌坊进行了考证研究。此外,文史学者王建波、曲德顺、韩沂树等也在相关的文章和著述中,对该牌坊进行了研究和描述。解焕新在《毓璜顶的两座牌坊》一文中提及:“毓璜顶的另一座牌坊,今天只有从现存的老照片中可窥见一斑。这座牌坊位于‘小蓬莱’坊的北侧,也是三间四柱三楼石牌坊……”

通过留存下来的老照片,我们看到,石牌坊坐东向西而立,自下而上依次由底座、立柱及依柱石、横梁和坊板、楼(由斗拱及屋顶)组成。

此座牌坊大约高6.5米,牌坊建造风格与所城南门外石牌坊类似,雕饰有麒麟、仙鹤等吉祥图案、如意纹、卷草纹、水涡纹等纹饰,屋脊两端设有螭吻,四角共挂有八个风铃。

石牌坊西立面的屋脊正中宝珠位置的图案模糊不清,似麒麟或龙的造型。斗拱正中的匾额上题“美华纪念”四个大字,这也是石牌坊得名“华美友谊纪念坊”的原因。牌坊两侧坊板写有“慕义”“怀仁”二词,因此也有文史爱好者称其为“慕义怀仁坊”。

中间坊板上写有坊文,由于照片字迹模糊,只能辨出“……铸铭公谊永祝邦交……”等若干字。

石牌坊的四根立柱上撰刻有两副楹联,经过仔细辨认,石牌坊内侧楹联的文字应为:

上联:新旧提携确尽友邦意味,

下联:东西瞻仰常关民主精神。

石牌坊外侧楹联的文字为:

上联:世界欢迎无非公理,

下联:人民感爱总是真情。

从石牌坊的东立面全图可以看到,石牌坊的东立面屋脊正中常见的火焰宝珠被美国国徽代替,斗拱正中的匾额上为北洋政府五色旗和美国国旗,匾额下方正中坊板上的坊文为五行英文,王建波博士考证并翻译为“献给跨海而来的我们的朋友——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竖坊以为纪念,愿两国人民之间的和平永存。”

经过辨认,这五行英文的落款为“Liu Tze Heng September 1921”。即,石牌坊落成的时间为1921年9月,题字人为刘志恒。

题字的刘志恒究竟是何许人?

根据《烟台奇山所刘氏家谱》,志恒乃刘肇亿(兆亿)先生的字(也有人说为号)。郑千里在1923年出版的《烟台要览》一书中也记载到刘志恒时任奇山所城人组织的十三村自治会的会长。

石牌坊设立的历史背景

建立“华美友谊纪念坊”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跟刘肇亿先生又有什么关联呢?请看曲拯民在《烟台教育发展史话》文中的一段描述——

“1920年,郭显德逝世,本校(注:实益学馆)与会文书院合并,毕维廉和明显文发起增建新校舍,纪念郭老在胶东各地兴学(共四十间)的功绩。毕君发现毓璜顶山下东南方在幼稚园之侧有农田约十数亩,远离市区,空气洁,地幽静,是理想之地。此处系庙产,然处置权归烟台附近的十三个村庄。幸有善士刘志恒(注:原文写作子恒)出面斡旋,始得顺利解决。奇山千户所城内外,张姓和刘姓本是大户人家,也是‘坐地户’……这一大片农田,依市值二千六百银元议价,刘志恒(注:原文写作子恒)捐助九百元,其子女五人各捐一百元,庙里的主持人为提倡教育减收六百,实益学馆实付价款六百银元。

毕维廉向美国募捐,中国人方面也有捐助,一般校友支持较多,全部捐款一万五千五百元,但工程的花费是三万八千元,募款既不足,当即洽妥本地的无息借款。新校舍取名思郭堂,于1922年全部完成。”

由此可见,为纪念美籍传教士郭显德在胶东各地兴学的功绩,筹建新校舍,兴建新学校,作为十三村自治会会长的刘志恒先生不仅出面协调,还全家捐资助学,做了极大的贡献。因此,刘志恒先生代表当地缙绅和百姓为“华美友谊纪念坊”建立堇沐撰字,当属“实至名归”。

1922年1月20日,美国的《纽约论坛报》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此事,并就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外交形势和政治经济背景,从美方的角度详加分析和阐述。

“华美友谊纪念坊”的变迁

关于这座石牌坊,烟台籍华侨曲拯民曾在《东海-八中-烟中》文中记载:“东海(中学)的正门在山下,正冲着小蓬莱牌坊。其北有‘美华友谊’全花岗石纪念牌坊一座,它竟被东海学校的围墙圈了进去,成为己有。”

为什么 “华美友谊纪念坊”上的文字发生了变化?

孙启华在《由南门外的牌坊说起——来自所城里的大善人刘肇亿》一文中也记述过:据张春兰在《烟台彭城小学》一书中介绍:“刘肇亿1905年创办了彭城小学后,又谋划创办中学,选址毓璜顶,募集资金后,择日开工,已经立好牌坊,在西南方向盖好了教学大楼和一片平房,在山上盖了二层小楼,终因资金不足停工,后被当时的先志中学借用。”

烟台先志中学1921年创立,1926年或之前,因校舍不敷应用,商得本地原十三村的同意,租到毓璜顶山上的一处范围较大的校舍。1927年,先志、渤海两校合并取名为“东海中学”。

1929年,山东省立第八中学由蓬莱迁来烟台,与东海中学合并,统一称为山东省立烟台第八中学,校址仍设在毓璜顶原“先志中学”。1934年,山东省立第八中学更名为“山东省立烟台中学”。

那么,中学的迁址、更名与石牌坊的变迁又有什么关系呢?“华美友谊纪念坊”怎么又变成了“五三纪念坊”了呢?2017年5月3日搜狐网上的《各地关于“五三惨案”的纪念建筑》这篇文章,也许可以回答这些疑问。

1928年5月3日,济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日军杀死中国军民约万人,政府所派交涉人员也被杀害。“五三惨案后,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关于‘五三惨案’的纪念碑、纪念亭,这其中又以山东省内的数量为最多。1929年3月5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又通令全省各校建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省内各县几乎所有公学都建立了纪念碑。”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作为官办的山东省立第八中学将已经圈在校园之内的“华美友谊纪念”石牌坊做了改造。于是,便出现了曲拯民所描述的那一幕:“其上的纪念语句随即被铲磨净尽,另凿上了新字句。”

林宜和范罗斌先生撰写的《山东省立第八中学概况》一文中,有这样的几句:“校门南向,迎门建有‘五三惨案’纪念坊一座,高可丈许,背镌:‘你忘记了吗?’五个醒目大字。师生每经此坊,仇日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石牌坊是如何消失的

那么,这个“五三纪念”的石牌坊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1938年2月3日,日寇侵占烟台。省立烟台中学的校舍变成了伪军和日本鬼子的驻扎地。据曲拯民回忆,“我的记忆倘若正确,军头是取中国姓名为张宗援的日本浪人。这支伪军就驻扎在本校校舍。”

作者收藏有一张拍摄于1940年2月15日的老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日本鬼子的太阳旗飘扬在毓璜顶上空,远处小蓬莱石牌坊依然竖立,旗子所在的位置就应该是省立烟台中学的校舍,这张照片已经看不到院墙内石牌坊的影子了。照片的背面写着“芝罘,秋山部队战斗司令部”。彼时,一个学校已然变成了鬼子部队驻守烟台的司令部了。

试想,省立烟台中学校址变成日军司令部,“五三纪念坊”如果不能事先被我们的同胞掩埋保护,也一定会被伪军或日本鬼子强行拆毁的。

“五三纪念坊”的结局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位于济南中山公园的‘五月三日’碑,1929年立……1937年日本入侵济南前夕被埋,‘文革’期间在济南中山公园施工中被挖出……”

2021年11月25日,烟台市芝罘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烟台市芝罘区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第四季度)》,山东省立第八中学旧址被列为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华美友谊纪念坊”的残存部分,至今仍在。

特别感谢朱永伦先生为本文提供资料


原文发表于2022年12月1日《烟台晚报-烟台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怀仁   司令部   牌坊   蓬莱   斗拱   伪军   东海   烟台   友谊   惨案   济南   校舍   山东   华美   中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