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美新零售:不变的流量思维

医美行业很多业内专业人士说,医美要回归医疗本质,这是因为之前医美在百度平台进行搜索竞价搞得太风生水起了,所以随着百度式微,渠道变化导致流量变贵,所以在反思不能再重营销轻服务了,所以提出要回归医疗本质,用心做好医疗服务,而不是一味地营销搞渠道。

然而,医美行业本质上,我更加认可医美本质是应该是一个零售行业,它的产品是美容服务,这种服务是带有医疗属性的美容服务,是一种美容解决方案。对于零售来说,一方面需要面对客户,需要找到客户,需要营销和渠道。另一方面,零售需要供货,需要供应链,需要运营,需要打磨产品。最后需要整合营销和产品,形成一个零售的“交易场景”。所以很多人对回归医疗本质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当前过度营销化的医美行业来说,可以说是有一定时代因素,但是如果医院真的这么做了,相信自然是有苦吃不完。

挖掘一个行业的本质有什么用处呢?就像我们平时开车一样,如果一路顺风,就觉得自己是个老司机。如果突然抛锚了呢,在修理汽车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我们其实对汽车构造一窍不通。因此,了解一个行业的本质就是了解汽车的构造,在公司运营出问题的时候,知道哪里出问题了,该怎么修。

下面我就来说明一下,为什么我认为医美行业的本质是零售。

1、医美的零售本质

很多商业模式都可以算作零售,线下服装店、超市,甚至一个扛着磨刀器具在路上吆喝的磨刀人。保险公司的呼叫中心不断向客户推荐他们的产品,也是零售的一种形式。

零售是一系列商业模式的统称,是通过某种交易结构,让消费者和商品之间产生连接,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反之亦然,让消费者找到商品。零售其实就是把最终付钱的“人”(消费者)和“货”(商品)连接在一起的“场”。这个“场”,可能是场景,可能是物理位置,也可能是一个电话呼叫中心,还可能是你去拜访陌生客户的行为。

零售是整个商品供应链的最后一站,它的左手是所有为商品增值的参与者,而它的右手是顾客,是消费者。零售,是一个连接器、一个场景,帮助消费者找到商品,也帮助商品找到消费者。

从这个角度看,公司是医疗美容服务的零售商。公司把这些产品卖给消费者,门诊部作为一个“场”,连接了消费者和医疗美容服务(产品),所以我们公司是零售商。

研究零售,必须同时研究人、货、场这三件事。

2、人、货、场

(1) 人: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正如商家交给购物中心的租金,是为了购买购物中心的人流量。实体店的租金成本就是它付出的流量成本。如果公司把商铺搬到了网上搜索平台,就要为流量付费。如果把阿里巴巴叫作“流量经济”,那么万达就是“线下的流量经济”,其商业本质没有任何区别。

人即流量。研究“人”,就是研究“流量经济”。具体来说,就是“销售漏斗公式”。线下开店、上门推销、电话销售、校门口摆摊,一切零售形态,最终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示。互联网的“转化率”就是线下实体的“成交率”,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商品陈列、店铺装修、店名指引以及各种打折促销活动等。有人说二次购买的顾客才是你的真正顾客,我深以为然。没人喜欢做一锤子买卖,因此销售漏斗链条最后一环是复购率。

现在,我们来看另外一边“货”。

(2) 货:设计—制造—供应链—商场—消费者

整个过程就是产生价值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价值链”。“设计—制造”称为创造价值,“—供应链—商场—消费者”称为传递价值。其中有个名词叫做“定倍率”,就是终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与产品制造阶段的成本的比值。比如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一双制造成本100元的鞋子,交易成本大约900元,加在一起,消费者要花1 000元。

天哪,太高了吧!但物流成本、仓储成本、销售成本这些交易成本都在那边躺着,但是消费者不理解。“无奸不商”、“投机倒把”便是消费者给商家戴的帽子。进入医美行业,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医美行业是个暴利行业”,但事实上,有苦难言,营销、渠道、运营等消耗了很大部分利润。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定倍率不断减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零售商降低交易成本势在必行。

(3) 场: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理解了人,理解了场,我们再来看看“场”。“场”可以使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场连接了人和货,使交易成为可能,并不断向最优效率的方向发展。贯穿整个零售过程中的“场”可以细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是不是很像高中物理提到的磁场?磁场中的产生了一个循环流。人、货、场要整体来看,零售是这三个组合的万千变化。

3、医美新零售

医美行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以零售为本质,不断提高效率,这就是新零售。围绕着“人、货、场”中所有商业元素的重构是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标志,而其核心就是商业元素的重构是不是有效,能不能真正提高效率。

从零售的历史来看,无论是西尔斯利用了铁路,还是沃尔玛利用了汽车,引领各个时代的新零售都是利用了当时最新的技术革命。那么21世纪,我们怎样才能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5G等新技术,提升这个时代医美的零售效率呢?

答案是:用数据赋能,提升“场”的效率;用坪效革命,提升“人”的效率;用短路经济,提升“货”的效率。

(1) 数据赋能

零售,从来没有本质上固定的交易结构,线上线下都不能代表新零售。新零售的核心是用数据赋能提高“场”的效率。

从信息流方面看,互联网是信息流的高速公路,提供高效、完整和便宜的产品信息。但是互联网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损失了无法取代线下的“体验性”。比如医美行业的整形项目,因为普遍单价高,很难让客户在网上做出购买决策,她们需要在门店体验更复杂、更多维、更立体的门诊服务后才更加容易做出决策。同时,皮肤科的很多项目单价低,信息简单,所以更加适合线上引流。

新零售,就是用线上的高效性,给线下的体验性插上效率的翅膀。用互联网的数据给线下赋能。比如利用互联网的评价信息不断优化线下体验服务,改进服务措施,或者,利用数据对用户需求进行挖掘分析。

从资金流方面,互联网的资金流,有什么优势呢?互联网资金流的优势,简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便捷性”。但是,互联网的资金流,相对于线下,有没有一些弱点呢?当然有,那就是缺乏“可信性”。我们是否可以打通支付链条,让客户等待时间降低到最小,从预约下单到离院做出好评,一切都在线上某个平台完成,这样也可以解放众多收银工作人员。

(2) 坪效革命

任何零售都必须有与消费者的触点。所有这些都是触点,也是销售漏斗被触发的地方。每一个从触点进入销售漏斗的人,都被称为流量。显而易见,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这个公式右边乘出来的数字,当然越大越好。不过,销售漏斗公式可以用来衡量销售额,却无法衡量“销售的效率”。

如何衡量销售的效率呢?根据成本结构的不同,我们通常会用“人效”或者“坪效”来衡量。实体零售受限于地理位置,只能等待客户。而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就是用“流量思维”取代“旺铺思维”,消费者去哪里,流量就到哪里;流量到哪里,我们就应该去哪里建立自己的场,架起自己的销售漏斗,让人流向自己的场,购买自己的货。

以前消费者喜欢在百度搜索医美,我们就在百度。如果消费者在电商,我们就去京东淘宝新氧,如果消费者在微信公众号,我们就去找大V意见领袖,如果消费者在头条抖音,我们就应该去做短视频。

流量就是趋势,我们应该提前在趋势来临前布局。以前生意好做是因为流量便宜,也就是“租金”便宜,现在平台提租了,“房东”蚕食了我们的利润,即使我们的销售额还是一样,但是利润小了很多。所以,关于流量问题,这跟我们线下被房东提租是一个道理。

未来,流量的搜集方式是碎片化的、零散的、多样的。不要死守任何一个你认定正确的流量来源。比如,你觉得在家门口开个小店这个模式永远不会错,因为小店天然自带流量,但你不能死守这一流量来源。放在我们医院,那就是不能死守百度搜索渠道的流量,我们要精力寻找那些便宜又划算的流量。

互联网流量极度分散,获取流量的方式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渐渐地,几乎所有的产品经理都发现,低成本获取流量的方法,是互联网最现实、最值钱、最稀缺的技术。

流量下来就是转化率的问题。提高转化率,找对社群很重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群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更容易抱团,形成群蜂效应,销售与本社群共性精准匹配的产品。

客单价的提高需要依靠消费的“连带率”。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关联消费品。打破科室之间的小农思想,需要在绩效、组织架构上进行改变。重新构建组织,毕竟科室的分类是按照医学进行分门别类,前面已经提到,医美门诊部是美容服务零售的“场”。

复购率:终极考验,体现“品牌忠诚度”。企业不要天天想着如何让顾客对自己的品牌忠诚,而是要时时思考,自己是否对顾客忠诚。服务好顾客,让顾客二次购买并推荐他们的朋友购买,这是对企业整体服务顾客能力的终极考验。所以,有些人认为“流量思维”过时了,应该提倡“存量思维”。其实不然,存量用户的营销是最有效率的,老客户渠道的流量成本是最低的。所以,把存量客户看成独立的一个渠道,用营销漏斗链条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在思维上逻辑自恰,另一方面也有更加方便的分析工具。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一场坪效革命,离不开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这四个关键要素。每一个单项的提高,甚至可能引发革命性的突破。

(3) 短路经济

定倍率是商业世界最基础的逻辑之一,是衡量商业效率的重要指标。定倍率越低,效率越高。定倍率是从服装业借过来的一个概念。100元成本的东西卖500元,那它的定倍率就是5。因为不同商品的特征导致中间付出的努力程度不同,不同商品的定倍率也各不相同。在基本技术稳定的情况下,各个行业会慢慢磨合出一种稳定的交易成本。

今天,中国各行业的平均定倍率大概是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互联网冲击之下,国内很多零售从业者遭遇灭顶之灾,大多是因为这些企业的效率太低。美国互联网比中国更发达,但为什么没有对美国的零售业产生这么大的冲击?因为美国零售业发展的时间要比中国长很多,在互联网到来之前,美国的零售行业通过竞争的方式,已经经历过行业内部的不断优化和升级,所以效率相当高。

我们一定要有这么一个认知:我们是消费者的交易成本。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对于我们门诊部来说,我们是价值链的终端,作为整合医美产品的零售商,医院应该不断优化商业模式,要么用“创新”的方法,做出别人做不出的商品,获得“定价权”;要么用“效率”的方法,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价格,降低“定倍率”。

4、最后总结

新零售需要用“进化思维”来看待。思维模式和生物体一样,必须不断进化。我们今天对新零售的理解,也一定会在某一天,显得很“旧”。这个世界上,只要有零售,就有新零售和更新的零售,但是永远不会有最新的零售。进化,永不停止。

另外,我们为什么要探讨医美本质?我们需要从系统、从整体看待整个医美行业的发展。很多医美人有用户思维,有产品思维,比如提倡“回归医疗本质”的那些人,虽然医疗质量和手术效果非常重要,但是却缺乏系统思维。系统思维让我们认识到,即使我们做得再好,如果流量没有了,生意也不会好。从整个商业模式出发,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出发,解构重组那些本质要素,才能在时代变革时不断进化。

比如提倡“回归医疗本质”的那些人,预言医美渠道医院必死,结果渠道医院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没有政府的打压和规范,今天他们更加会影响到我们的业绩。渠道医院在销售漏斗链上做到了带客流量的转化,在价值链上面,他们突出了服务质量。虽然在医疗效果上面较差,但是因为医美产品的差异性不大,没有很大的门槛。在场的方面,充分利用了线下信息流具有丰富的体验性的优势。所以,我们从系统的角度上看,即使新冠疫情给线下渠道以沉重打击,但是这种模式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零售“场”,我们在客户和产品中间。大多数零售商代表的都是厂家,但这是在正向商品供应链中的逻辑,随着C2B、C2M等反向链条的出现,一切正在改变。无论是保险业还是超市Costco,都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作为客户的经纪人,为客户寻找最大价值,从而创造利润。

判断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是否更高效,主要看这一模式让整个系统节省了哪些成本,同时为节省这些费用,不得不新增了哪些成本。如果新增的成本小于节省的成本,那么这个新的商业模式就更高效。

参考文献《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刘润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8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流量   倍率   漏斗   本质   思维   效率   消费者   成本   商品   行业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