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古墓守墓人,常年修持一种功法,拥有一种玄妙的境界

说一件匪夷所思的往事......

我以前常因工作关系去河北山西太行山那一带跑动,去的多了,就顺便游玩了很多地方,那些大城市就不说了,晋冀交界的一些小地方,常常有很多特别有特色的山村,不但吃喝很美味,人文风俗也很不错。

可以说,中国古代很多神奇的文化,都保存在那个地方。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山西河北太行山附近的一带出差,那个地方有一些山区农村,对我这个南方人来说很有感觉,我们南方人没有见过北方的山村,有时候一架驴车从村口滴滴哒哒地走出来,车上一个憨厚的汉子抄着手,缩在军大衣里面,这种情景,非要亲自在那里见过,才记忆深刻。

我记得,在那个山村,朋友带我去看一个古代的无名墓,那个墓没有名字,但是自古以来都有人世代给他守墓。

我们去到那个古墓,原来已经没有什么墓地了,其实就是故去的人已经只是象征性的在那里埋葬,守墓的人则是在那块地方一个小房子里住着,在那里采山果打零工为生,等于是守墓。

这个守墓人大概六十多的年纪,据说是一辈子单身未成家。朋友认识他,叫他贵叔,贵叔样子很沉静,对着我们朴实一笑。

请我们坐下喝茶。我问:贵叔,这位墓主人是谁呢?

他说: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君子,因为对我们这一块的百姓有恩,所以时代都有人替他守墓。

我问:这么久了啊,春秋时期到现在少说也是2400多年了,还要这么来报恩吗?连他的坟墓尸骨都已经了无踪迹了啊。

他说:世界上有些事情,应该永远记住。有些事情则应该马上忘掉。

比如受人恩惠,应当永远记得,施人恩,则当马上忘掉。比如做人的正念,应当永远记得,而烦恼和怨恨,应当马上忘掉。

可是我们颠倒,该记得的不记得,只记得不该记得的。该忘掉的不忘掉,不该忘的天天挂在心里。

我在这里守墓,其实是我的福分,很多人认为我一个人住在这干傻事,但其实这是清福。我能够做到把孤单寂寞忘掉放下,把清静安然永远记得提起。

这就是我能够长期在这里生活的原因。

我问:道德难道不也是一种桎梏吗?你就算不坚持这件事,也没有任何错误啊?

他说:道德标准确实是一种桎梏,但是桎梏这个概念,是针对于守不住道德的人来说的。如有人行为有偏失,又不想完全遵守世间的道德,那么他会认为这个是桎梏,

其实对于自然本分一直都在道德中活着的人来说,道德好像是鱼的水,怎么会变成桎梏呢?

是因为岸上的人觉得鱼天天困在水里出不来,好像很不自由,可是鱼来说,水里就是它的天堂和故乡,是它不能离开的地方。

所以好像是佛门里的戒,也是如此,只有达到戒行是自然本来在其中,才叫做不缺失不犯戒。儒家也是如此,君子的道德,只有变成本能行住坐卧都在君子心性当中,才叫做真君子。

需要用标准去框定,需要用条款去提醒,需要用惩戒去匡扶的,还未能算是真君子。

故儒释道修行的人,有一类人,懂得无修而修,把修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本来自然的常态,从习性上就如此活着。这是第一等的修行人。

比如山村里有些老人,一辈子不苛求什么,对遇到的命运从来不会不接受,他们的脑子里不会对眼前的事情乱七八糟的想来想去,也不会生出:我要成佛,我要做个正人君子,我要长生不老等等这样的念头。

他们一辈子自然天真过活。马上接纳所有的际遇,马上就能安心,不暇外求任何法门。

你要知道,一个人的道德也好境界也罢,都不是修出来的,修这个概念,要反过去理解一下。我们,嗯觉得修是个塑造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其实修是个减少的过程,是个简约浓缩提纯的过程。

我在这山上种果树,果树好不好,在于它的枝条要适时地修剪,保持主要枝干的繁茂,还在于病虫害的叶子要除掉,总的目的就是保持果树的原来的自然状态,已经很好了。

人在修行的过程中,是一个回归的路径,不是一个远行的路径。

回归是不经意走远了,要回去,回到起点,远行是不断去寻找新的东西。这个见解要清楚,要知道自己并没有走远,也不需要走到哪里去,我们只需要回归到最初、回归到最平常的那一下,最普通最贴切的那一下。

就像我在守墓,其实就是回归,回归的是生死,是最初的约定,是人心底里最真实最本质的情感。

也许很多人觉得两千四百年的时间太过长久,但是对于我们一代一代守墓人来说,这是当初的承诺,承诺之下,千年就是一念。

如果人有这样的初心,那就是最好的天真状态。

我问:长期一个人在山村里住着,就算是修行,就算你说的这么好听是回归,但是要是心里杂念还是乱七八糟,该怎么办呢?还是回归不了啊?

他说:还是两个字:回归,回归到最简单的一行一住一言一思。

所谓的一心不乱,不是不生念头,也不是啥也不想什么都不能干了,坐在那里守墓,那是守死人墓,我是守生死墓,两者不同。

墓代表生与死,代表生灭的现象,来来去去,好像世间的人,好了歌说:王侯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这就是墓,墓的意义,就是生死流转,结束上一段、开启下一段。

生死之际,人最难参透,最难突破,因为总是卷入了世界上这些生生灭灭,不得解脱。

简单的一行一住,一思一言,都可以回归它们的本身,不叠加其他的任何东西,吃饭就是吃饭,走路就是走路,没有杂质,这就叫做单纯,叫做质朴,叫做天性。

所以守墓,是守住这个没有杂质的心,照看着所有的生死流转,而不进入这个流转,不被这个流转带着跑。

守墓不是守尸,不是守鬼,而是守心,守拙,守根源,从而照看生死,这样就超脱了生死。

你看这位恩公的墓地,已经不在了,在轮回中化为春风,化为冬雪,化为蝉鸣和鸟叫,化为自然的轮转之一切。

我们必须守住自己的情志,随它而去,融入万法,不能学林黛玉,去葬花,很多东西是留不住的,也是跟不了的,更是不需要去苦苦纠结的。

我说:你所说的,我有点不太懂,不过我感觉到似乎是有点道理。

他说:我也是闲谈,不必放在心上,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守墓人,守的是自己的过去,消失的过去,守的是自己的固执成见和情感恩怨,放不开的那些东西,揪住不放,立碑挖坑,就是不肯释怀,守的是我们的幻梦,妄想。

这种墓,是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的,所以我们要转换一下心态,守自己的心性,守自己的清明,守自己的灵光,守自己的本分,淡然面对其他的生和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太行山   功法   桎梏   玄妙   果树   山村   古墓   君子   生死   境界   道德   神秘   过程   自然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