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岁小男孩独自来到中南海,要求见毛泽东:毛主席是我外公

毛主席是我外公,我想见见他。

1953年,一个9岁的小男孩独自来到中南海门前,说出了这样一句震惊所有人的话。

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来找毛主席“认亲”,因此警卫员还以为这个小孩儿是在开玩笑,便委婉地说道:“孩子,你说毛主席是你外公,你有什么证据吗?

你跟我外公说一下我外婆的名字,他就知道了。

看着这个孩子信誓旦旦的样子,警卫员不敢妄自做主,只好将电话打到了秘书田家英那里。

田家英也是满腹疑惑,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李讷年纪都还小,怎么会突然多出了一个外孙呢?他急忙赶到中南海门口,将这个孩子接了进来,给了一口热乎饭。

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样子,田家英忍不住疑惑地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家里都有谁在?

我叫宋阳正,母亲是陈国生,我外婆名叫毛泽建。

听到毛泽建这个名字,田家英这才反应过来,毛主席确实是有这样一位妹妹,只是早在革命时期就已经牺牲了。

世人都知,毛主席的母亲一共生了三个孩子,皆为男孩儿,那毛泽建又是谁呢?

毛泽建又名毛达湘,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只是毛泽东的堂妹。

她于1905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名叫毛尉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地主家中的帮工。

那时候,毛尉生为了养活一家人,每日操劳,工作也是十分辛苦,稍有不慎就会被地主克扣工钱,长时间的劳累使得他落了一身的毛病,最严重的就是肺病。

在那个年代,患上肺病无异于慢性死亡,饶是毛泽建的母亲再贤惠,也无法称其一家人的生活,更何况,她的母亲还患有眼疾,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光亮,生活很是艰辛。

毛泽东的家境在那时候虽然算不上顶好的,但也还算是衣食无忧,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便时常出手接济毛尉生。

可这样的生活毕竟不能长久,再加上文七妹虽然有三个孩子,却唯独没有女儿,因此毛泽建9岁那年,便被母亲送到了位于上屋场的毛泽东家中,成为了文七妹的继女,名义上自然也成为了毛主席的亲妹妹。

对于这个命苦的小妹妹,毛泽东也是十分疼爱,不仅亲自为她取名“毛泽建”,还时常教她读书认字,完全将其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妹对待。

然而14岁那年,毛泽东的父亲忽然因病离世,他们兄弟几人又在外面跑革命,孤苦无依的毛泽建只好重新回到了亲生父母所住的东茅塘。

但回到东茅塘的毛泽建日子并不好过,此时她的母亲双眼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了,家中最大的弟弟妹妹也才十岁,最小的甚至还没有断奶。

毛泽建又过上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毛泽建的母亲无奈,为了减少一张嘴,只好再次将毛泽建送到了肖家当童养媳。

那个年代的童养媳命运十分悲惨,不仅要下地干活,还要忍受着主家时不时地打骂。

又一次毛泽建干活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铁锅上,她的婆婆不仅丝毫没有心疼,反而将她的伤口摁在了铁锅上,毛泽建被烫得哇哇大哭,额头上也自此留下了一道抹不掉的疤痕。

饶是毛泽建性格再倔强,面对这样暗无天日的生活,还是忍不住暗自抹眼泪。

在这儿待了一年时间之后,她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救星”。

1920年,毛泽东回到家乡探亲的时候,发现妹妹毛泽建没了踪影,他急忙向家里人问道:“菊妹子呢?怎么不在家里?

她……她被她家里人接走了。

毛泽东反应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所谓的“家里人”就是毛泽建的亲生父母,他急忙骑马赶到东茅塘,,却也扑了个空。

好不容易打听了一番,毛泽东这才知道,他的妹妹已经被给了人家当童养媳,这两年的日子过得更是凄苦。

荒唐,实在是太荒唐了。”毛泽东当即赶到了肖家,同肖家好一番理论,这才将毛泽建解救了出来。

从肖家出来之后,毛泽建便无处可去了,但是她并没有对自己的经历产生怨恨,反而在哥哥毛泽东的指示下,意识到正是因为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环境,才会造成她如此悲惨的命运。

尤其是国家动乱,民不聊生,她还有一个思想开明的哥哥解救,而那些没有任何倚仗的人又该如何呢?

现在就只有革命这一条路了,毛泽建当即找到毛泽东,向他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三哥,我不回家了,我决定了,我要跟着你闹革命,我要去读书,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能够过上好日子。

毛泽东知道这个妹子从小就脾气倔强,却没想到她竟然还会有这样开明的思想,看着“菊妹子”一脸坚决的样子,毛泽东心中十分欣慰,当即就点头同意了这件事。

不久之后,毛泽东就带着毛泽建去往了长沙,想办法将她送进了建本和崇实女子职业学院读书学习。

第一次进了学堂的毛泽建对一切都感到十分新奇,这是一所专门为穷人开办的学校,学校中多得是像她一样受到压迫的人。

她们时常聚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分享着自己学到的内容,而毛泽建就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得空的时候她就会自己补习,晚上再到也校中学习,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她就掌握了其他人五六年才能掌握的知识。

与此同时,在毛泽东的教导下,毛泽建的思想觉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她开始主动地为党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当地发放书籍报刊、在当地的党组织举行会议的时候,她就和几名妇人在附近站岗放哨。

1923年,鉴于毛泽建在思想政治上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觉悟,党组织同意了毛泽建的入党申请,自此之后,她便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奔走在革命的第一线。

在衡阳的第三女子师范学院就读的时候,毛泽建和其他几位女青年不仅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还会在当地发表演讲,进行文艺演出,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共产主义思想。

或许是时常聆听兄长的教诲,毛泽建对于革命思想的理解总是十分深入,同时又能深入浅出地,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普通的民众们,因此毛泽建在当地的民众们和同学中都颇有声望。

尤其是在和思想封建守旧的校长欧鸣皋公开作斗争之后,毛泽建更是一度成为学校中的风雨人物,并被评选为学生领袖。

而毛泽建英勇无畏,敢于抗争的精神也让不少人开始对这个瘦弱的女学生产生了好感。

1925年,毛泽建第一次见到了从男子师范学院毕业的陈芬,此后两人在相处中渐生好感,在毛泽东的引荐下,两人最终结为革命伴侣。

婚后不久,毛泽建就跟随丈夫去往了耒阳开展革命工作,耒阳市陈芬的故乡,要想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展革命工作并不轻松。

他们刚回到耒阳,就遇到了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当地的地主鲁庆煊为了催租,竟然将一名佃农殴打致死,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

毛泽建听闻这件事之后十分气愤,她当即和丈夫到鲁家讨要说法,却被拒之门外,还遭了一顿嘲讽。

两人见状,当即回家商量了一个计划,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两人就拿着提前写好的横幅,跑到集市最热闹的地方,往墙上一挂,声泪俱下地诉说着鲁庆煊的罪状,好事不出门,坏事穿千里,这件事很快就传的十里八乡人尽皆知。

不少人都和那名佃农一样,都是看主家吃饭的,在得知这件事之后也是愤怒异常,他们纷纷赶到鲁家,将鲁家的家门封堵得严严实实。

在毛泽建和陈芬夫妇的帮助下,死去的佃农陈志秋的家人终于得到了300块大洋的赔偿,鲁庆煊碍于民众的施压,也主动承担了陈志秋全部的安葬费用。

这件事顺利解决后,毛泽建和丈夫在当地也算是立住了脚跟。

此后她依旧奔走于革命的最前线,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她和陈芬的感情也日渐深厚,还成为了衡山县的妇女联合主席,当地的党组织也在毛泽建等人的努力下,越发壮大。

陈芬和毛泽建

随着蒋介石鼓动国民党发动政变之后,国共两党的局势日渐紧张,毛泽建不得不将明面上的工作转到地下,同时开始组织队伍展开游击作战活动。

可是革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腔热血,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只是大家都是穷苦人家,自己吃饱饭都困难,要如何才能筹集足够的资金呢?

毛泽建很快就想到,可以向当地的土豪劣绅筹集资金,这些地主剥削民众们已久,早已经引起了民众们的反感,毛泽建的这个建议一出,当即赢得了人们的支持。

在毛泽建的带领下,他们带着粮食,悄悄潜入到当地的地主家中,顺利地从地主手中筹得了充足的钱款。

自这之后,他们的游击作战也进行得越来越顺利。

1927年的“马日事变”,是毛泽建第一次感受到革命的残酷,陈芬的姐姐陈淑元和姐夫梁泽南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入狱,不幸牺牲。

在被逮捕之前,陈淑元将自己的女儿交给了陈国生交给了毛泽建和弟弟陈芬抚养。

可是毛泽建因为长时间在当地组织革命活动,早已经是国民党名单上的“熟人”,陈淑元夫妻英勇就义之后不久,她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了起来,这次入狱,她失去了丈夫陈芬,国民党反动派残忍的将其杀害。

而毛泽建在红军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从国民党手中逃了出来。

她原本应该以最快的速度离开衡阳,可不幸的是,她竟然在这个时候检查出怀了身孕,再加上国民党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妹妹之后,更是对其抓紧了追查。

没过多久,毛泽建再次被捕入狱,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阶下囚,尽管当地的组织竭尽全力对其展开营救,但这次毛泽建没能逃过国民党的毒手,她也怀揣着崇高的理想,牺牲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年仅24岁。

临终前,毛泽建留下了一封遗书,即便面对的是死亡,但是她的字里行间依旧透露着对革命崇高的理想状态,鼓励着更多的人投身革命。

而她的女儿陈国生因为躲在房间中,这才幸免于难。

在外婆的帮助下,陈国生顺利念完了书,并嫁给了一个国民党的小军官宋毅刚,宋毅刚并非主动参军,他是被国民党抓壮丁才进入部队的,因为表现良好,这才在军队中稍微混出了头。

但后来因为帮助有着同样遭遇的新兵,宋毅刚被国民党除名,不得已回到了家乡,后来又参加了武装起义,也算是为新中国的解放出了一份力。

新中国成立后,陈国生还在毛主席的指示下,跟着文运昌和文涧泉两位兄长,一起到北京见到了毛主席。

分别多年,毛主席依旧为妹妹的牺牲感到悲痛不已,他直言道:“菊妹子是个好同志,她的牺牲可惜了。

几人在席间相谈甚欢,回想起过去的日子,毛主席似乎又多了几分感慨。

回到家乡之后,陈国生的儿子宋阳正听到毛主席的名字兴奋不已,对他来说,毛主席就是一个英雄一样的存在,这样的英雄竟然是自己的外公,如何能不让人兴奋呢?

小小年纪的他逢人便说:“毛主席可是我外公,我妈妈还见过他。

可是谁会相信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的话呢?不少人以为宋阳正在吹牛,毫不留情地嘲讽了他一通。

宋阳正心中气不过,便趁着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带着自己积攒下来的零花钱,悄悄地跑到了北京,找到了中南海大门口,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后来田家英将其接回家之后,又将这件事汇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知道这件事之后也是哈哈大笑,直夸宋阳正做事果敢。

为了避免陈国生等人着急,毛主席第一时间写了一封信附带100元钱,交给了宋阳正,将其送了回去。

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怀疑过宋阳正的身份,不少人也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

后来,毛主席更是每个月都会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来200块钱,用来接济陈国生的生活。

一直持续了20年,直到毛主席即将离世之时,才停止了援助。

或许对于陈国生一家来说,最宝贵的不是毛主席的援助,而是毛主席对母亲毛泽建以及自己一家人的思想上的影响,这样的思想文化在今后也将会影响着他们的世世代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中南海   耒阳   外公   开明   佃农   童养媳   反动派   妹子   国民党   地主   民众   母亲   妹妹   思想   孩子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